2 n# x% w" P$ n& w 央广网杭州10月31日消息(记者 李晓晓)记者从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获悉,由省生态环境厅、台州市组织推动的“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从全球2500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 v7 M" y) ~ L! a$ \$ r+ [
“蓝色循环”是浙江探索实施的一个可持续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模式,破解了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难度大、处置成本高、回收利用率低等难题,依托“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构建“收集—储存—运输—再生—制造”全流程可视化闭环治理体系,建立了“从海洋到货架”的全程可视化追溯,解决了海洋塑料废弃物认证难的问题,实现海洋塑料废弃物的源头控制、低碳回收和高值利用。
( E& [/ P+ p! p1 n ( X6 `) L- }! v3 |5 C4 R5 @; w
" g& n% G7 N% v& Q; Y
; b: Q6 d# Q4 D) V/ { 台州近岸海域(央广网发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2 y/ X$ l R- |8 m" L 据悉,浙江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26万平方千米,岸线长、海岛多,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挑战重重。自2020年起,台州率先开始探索“市场化垃圾收集——高值化资源利用——国际化认证增值”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37家产业企业、1.02万艘船舶加入“蓝色循环”,参与人数达到6.18万人次,累计收集塑料废弃物2254吨,减少碳排放约2930吨。
o- Y3 q6 }, x& I* U8 I( e 通过“蓝色循环”,相关运营企业、产业链企业、认证机构等多元主体组建“蓝色联盟”公益组织,将海洋塑料交易的20%作为“蓝色共富基金”,开展物资补贴、产品直销、绿色信贷、社会保障等增值服务,参加一线收集人员捡一个矿泉水瓶从原来卖3分钱增加到2毛钱,产业溢价精准惠及弱势群体,曾经的治理困境变成了共富的红利。该治理模式不但带动沿海民众、渔船及相关行业企业参与海洋废弃物治理,实现海洋生态多元共治,而且为全球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提供了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 7 b+ V4 O L+ i$ R. r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 Y. L% K6 c1 r% n7 t, B& `8 ~
, E% p$ n3 u' @, D: [8 b0 H; g7 O
举报/反馈 $ F9 B2 v8 Z! ~$ b* ~
, G/ }+ K6 m ?: z7 u" s F) ~% z; x% f- u
' U4 b! p7 @; C"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