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 D4 g+ x* w# n# Y5 e 海底地形地貌
/ l% e* D8 a5 p9 u 科技活动周丨每天一个海洋小知识
" a0 C! @! _; h4 M' h( \ 引言 . T$ G( r0 s0 {
海底地形地貌
& K& c# C# c: O- `/ ? 海底地貌是海水覆盖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 。海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延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8万千米,宽数百至数千千米,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大洋最深点11,033米,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8,844.43米)。
3 D" j0 \" Z! x2 n# C 洋底地形
- q* x' S _! W4 M$ I$ S" I 洋底地形大致可分为大洋中脊、大洋盆地和大陆边缘三个巨型单元。大洋中脊一般位于大洋中部;大洋盆地位于洋中脊与大陆边缘之间;大陆边缘是过渡地带。
5 Q, A% D6 n, v 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达到165万吨/日,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跃升至全球第一位;实现沿海省份自贸区的全覆盖,北部、东部和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发展特色逐步显现。
. f# o( P" k4 m9 j8 r # \# e7 Y' X' s P3 s) H
01
* v$ K2 O; h5 ], V 大洋中脊(中央海岭) ' X9 H# c' ^; R" A* w+ F
1925-1927年期间,德国“流星号”回声探测确定大西洋纵列着一条长达17000km的大洋中脊。1956年,美国学者尤因(M. Ewing)和希曾(B.C.Heezen)指出世界各大洋均有洋脊存在,这条洋底山系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内连续延伸,成为环球山系。 . D7 L6 O" B+ E, e
全球大洋中脊的展布示意图 7 ?8 ?! k/ P( S% Y
02
: a& Y" z" X: j9 ^ 大洋盆地
+ j- j4 \- S8 q; g/ V( s* A 大洋的盆底从中间裂开,在裂开处炙热的岩浆从地壳下涌出,遇到海水就立刻被立即降温形成岩石。裂口处不断涌出岩浆,新的地层把先前生成的岩石地层向周围挤压推移,经过上亿年的演变就形成了现在这种海底年龄周边岩石的年龄最大,而洋底岩石的年龄最小的情况。其实,这个地壳演变过程从地球诞生起就从未停息过。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那些塌陷的部分,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海盆。洋盆底部一侧与洋中脊平缓的坡麓相接,另一侧与大陆坡麓或海沟相邻。
) r; R* ]7 F& Q8 g0 d3 l: R) m 深海平原(abyssal plain):坡度为1/1000-1/10000,是地球上最平坦的区域,由较厚深海沉积物的披覆把起伏的基底盖平,多分布在距大陆边缘不远且缺少海沟的深海区。
. `% L" R9 H& N8 d8 {* n 深海丘陵:常分布在接近大洋中脊一带,主要由玄武岩流小型盾形火山或岩盖构成。 / V% Y' R' }! ?* `0 G/ Y" L3 n% D
海岭:长条状的正向海底地形。许多海岭往往有一隆起的基座,上叠着链状延伸的海底火山,为火山性海岭,如印度洋的“东经90度”海岭等;少数海岭可能属断块成因。缺乏地震活动(或仅有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称无震海岭。它不同于多地震的中央海岭。
+ y2 U) O6 a" @# d+ g& l; B% t! X 海隆:海盆中近等轴状的海底隆起区,如西北太平洋沙茨基海隆、大西洋西部百慕大海隆(卵圆形)。 5 H; Q' V6 H0 ]) F4 H
海山(seamount):具有较陡峭的斜坡和较小的峰顶区,相对高度在500-1000m以上,多属火山成因。少数海山呈块状隆起,往往由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可能属断块成因。 $ {+ j; \5 f1 J1 l' {
平顶海山:顶部平坦的海山,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中。平顶海山是赫斯于1946年首先提出的,称为盖奥特(Guyot,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平顶海山被认为是古代岛屿受波浪削平的结果。目前海山的平顶都没于海面以下数百乃至一、二千米以上,暗示那里的海底曾经发生过大幅度下沉。 1 J2 z0 f' D J. ` `4 V Y* m
03
m4 K0 |* ?5 Z+ L0 w0 b 大陆边缘
3 ], Z6 ]0 Q C5 h" n8 f 大陆和洋盆之间的过渡地带称为大陆边缘,其在纵向上绵延约35万公里,总面积约8000km²,占大洋总面积22%左右。
) m/ Z$ E0 J5 Z/ \! W 1959年,希曾根据北大西洋测深成果,把大陆边缘划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麓(或大陆隆)三部分。 5 w8 Z6 L9 e7 e( Q% K* X
大陆边缘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沉积区!
' V+ Z9 p7 e* o/ j: {6 N5 A 大陆架(continential shelf):滨临海岸的浅水地域,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宽度变化在0-1300 km之间,平均宽75 km。大陆架向海微缓倾斜,平均坡度仅1/1000。陆架外缘的平均水深为130米,深者可达550米。
) x; L H9 |* ~8 j: ? p% \1 U 大陆坡(continental slope):宽度在数十至数百公里之间,坡度约1/40至1/6,它是环抱全球、高约3公里的显著崖壁,代表大陆地块面向大洋的前沿部分。 / e3 I7 k6 N. G6 A e9 {4 [* @* j
大陆麓(大陆隆):亦称“大陆麓”、“大陆基”、“大陆裙”、“大陆阶”、“陆隆”位于陆坡坡脚以下,由沉积物堆积成的和缓平坦、向海缓倾的巨大的楔状堆积体。它的宽度达数百至上千公里,大陆隆上部坡较陡,下部较缓,平均坡度只有1/300(变化在1/700~1/50之间),常从2500~3000米左右的水深处开始,平缓地过渡到深约5000米的大洋盆地。其沉积物主要系大量的陆源碎屑物由海底峡谷经重力驱动和浊流搬运堆积的结果,厚达2千米以上,内含丰富的有机物质,为潜在的油气田富集区。 , F) S0 p3 x8 M2 g
素材提供者:刘建涛 王琰
* U; u' j, ]) Q& \1 b j- F
* q' U7 F3 T2 F3 e5 ^8 m8 C 编辑:王凤 ! e0 d% R7 J# p- I
1 v% C! s& r) c 部门:生态修复中心
6 A- y/ }/ D! w% e) l8 a' J 资料来源:《大洋底构造》、《海洋地质学》、腔调制造
; O* n+ c/ s4 k/ s7 v% s. S# J8 b+ r
( j: Q3 @: q2 W9 J' l
5 b4 Y9 n5 a5 [6 e# r5 u/ o q' W# J: I5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