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7 P" e) N) K 
/ }+ E, w( H2 b2 }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S! |) P) a. z5 `; d
第0861号(资源环境类081号)提案 答复的函3 n c8 }, c1 J& a6 ]9 @- b( G! I" a
4 M2 N3 o5 O* e0 _' r2 W+ r
林绍彬委员:
9 m+ t$ V' C+ l# p8 b& n 您提出的《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对海洋环境影响的提案》收悉。我部会同生态环境部、水利部认真学习研究,认为本提案中关于强化气候变化影响监测和风险评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海防工程标准、加强海洋和海岸带科学规划及综合管理等政策建议,对我国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现答复如下:
( ]7 L$ A$ R C9 H3 |! p% p: |9 Z! U 一、已开展工作 : w" ^) w# J) R( n
长期以来,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及相关部委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指示批示要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在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国土空间韧性等方面,作出一系列积极行动。 # E% X# A0 F+ }; ?+ K* v2 y
(一)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国家和地方自然资源(海洋)管理部门建立了海洋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体系,扎实开展了海洋观测监测和调查、海洋灾害预警报和防灾减灾等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建成手段多样、范围和规模适当的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基本实现了对我国管辖海域海洋水文气象、生态等要素长期、连续、实时业务化观测,海洋观测范围已从我国管辖海域逐步向全球大洋和极地拓展。针对风暴潮、海冰、海浪、海洋生态灾害等形成了较成熟的预警预报业务体系,及时、准确发布海洋灾害预警报。高度关注海洋缺氧、酸化等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问题,针对长江口、珠江口等典型缺氧区域开展定期监测。分析研究中国海及邻近海域气候变化状况,发布《中国气候变化海洋蓝皮书》。开展海洋灾情调查、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评估,每年发布《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中国海平面公报》。组织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科学识别海洋灾害风险。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和“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等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推动构建生态与减灾功能协同增效的海岸带综合防护体系。
: Y' i+ z% e I 目前我们正在编制《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0-2035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全国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都将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与挑战。 ) U& p. s# d! h3 Q7 |2 l9 J5 m
(二)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方面。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联合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将海岸带和相关海域作为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之一,明确了合理规划涉海开发活动、加强沿海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加强海洋灾害监测预警等重点任务,推动各类涉海开发活动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
7 g) v' m/ j* f+ ~ (三)水利有关工作方面。在认真分析研究气候变化对海堤影响的基础上,2014年水利部组织对海堤工程设计规程(SL435-2008)进行了修订,出台《海堤工程设计规程》(GB/T51015-2014),规定海堤工程设计时要考虑海平面上升对海堤堤防标准的影响,采用的潮位观测资料包含海平面上升值,根据海堤级别不同堤顶安全加高值最少0.5~0.3米。《全国海堤建设方案》(发改农经〔2017〕1426号)也将海平面上升因素考虑在内。其他将海平面上升纳入的标准还包括《核电厂海工构筑物设计规范》(NB/T 25002)、《港口与航道水文规范》(JTS 145-2015)等。 9 c& h0 o( Z% M% i* G+ j" \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 w- q" e- R* t8 W5 `% m 在推进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相关部委将充分考虑提案中的有关建议,加强研究和沟通协调,提升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能力。
2 m* J7 {0 w$ U- h. ]* P, S9 F (一)继续重点关注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中海洋领域相关工作。在科学评估气候变化对海洋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海洋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任务和行动举措。积极研究海洋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拟通过加强气候变化对海洋影响的监测评估、完善海洋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机制、加强海洋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研发等措施,充分发挥海洋领域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潜力,提高海洋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l2 E+ u Q. P) _4 R (二)加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研究,提升预测和评估能力。开展青藏高原冰川冰盖对海平面上升贡献研究,提升气候变化背景下南北极和青藏高原冰川冰盖融化对于未来海平面上升贡献预估能力。分析海平面变化事实及归因,加强海平面异常变化成因机制研究,以及典型海洋气候现象的追踪分析。研究灾害性影响严重的极强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发生机制和预测方法,预测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和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叠加影响。
2 g! h9 Z* C8 W! ?% p5 | (三)充分考虑海平面变化对海堤防护工程的影响。指导地方在海堤工程建设中,更加关注海平面变化对工程的影响,强化现有海堤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与沿海地区防洪(潮)标准和海堤工程设计标准的关系研究,不断积累水文潮位观测资料和科学研究成果,适时开展相关技术标准的修订工作。实施海堤生态化建设,采取适应自然的生态治理措施,促进海岸带区域生态、减灾协同增效。 & T! ~# v ?/ D# B+ e
(四)积极落实各类规划中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从气候持续变暖、全球海平面上升、水安全风险、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分析气候变化影响和面临的挑战,研究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对策建议、强化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和保障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施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岸带综合管理,增强国土空间韧性,推动沿海地区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 _: \; ^! Q7 J& ]
(五)加强海洋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十四五”期间将努力构建融合“岸-海-空-天”一体化观测手段、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体系完整、运行高效的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形成完全覆盖我国管辖海域、大洋和极地重点关注区的业务化观测能力和运行保障能力。加强海洋多尺度变异机理研究,对多种气候情景下的平均和极端海洋灾害强度进行预测,加强海洋灾害预警预报。加强风暴潮、海平面上升影响调查评估,做好全国综合风险普查海洋领域相关工作。针对全国海洋缺氧酸化监测开展系统性设计,跟踪重点区域变化趋势。
7 \4 B( R$ ^2 _ n& V% n; f& ? 感谢您对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在今后工作中,希望得到您一如既往的支持。 : n% @( z% R* y- Q+ f
自然资源部 2 v4 ~! H L+ Y2 [8 {1 l* V8 w
2020年9年24月 - p$ B/ M- b" b; f
—END— , r* u+ R4 _7 z: c w' b
信息来源:自然资源部官网
0 I% v: X1 S, t9 n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4 H# o# p- g* L' T4 o
" m9 [* Q, T; \( @( u; Z% g% w5 S) H' R# } w4 O3 N" E% n3 S
! d9 A# [0 C3 B* J, [- [0 U
$ y8 ]0 F*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