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u1 N2 N/ { G p 2 E5 I- o! K2 v) S6 r2 T
5 M1 H; D7 ~0 o& f) { ]# X
1 w# J3 M a+ H4 z9 K1 y 5 j6 o/ v3 G; \: K1 @0 P
不支持的音频/视频格式% A6 V5 f" Y9 ~1 z" e
请试试刷新
% |' m( ]( K2 h+ ^ ' k* ~2 g1 i- I; d
" D) g+ A# f% B: [ 重播 + l' r5 h3 `% L( ]0 g. s/ i
) O; _4 |+ k& p* |" d" }9 g* S
1 s" \; M9 _/ r) ]) k& U( ~) R( J( @/ H1 l/ E! t Q
' r" h: q; N \* L! B
0 E( Y# _; m, ~: \% s 播放 " D" R0 f4 r) g( \: }
4 n2 }. E: ^, H' ~& F6 r 00:00
n7 c9 X0 ]6 @* R7 Y5 E /8 K, Z" k! e0 K- ~: Q5 k1 L5 I
00:00$ _$ u, o0 z0 C3 h; W
直播
9 X) i% U5 y8 p" @4 P! y% ?9 v/ w$ }2 v4 G4 Q( b
: t1 S! K( i1 W: O, J7 g+ N Q8 m
& l9 f* w$ u" M; Z# J . X h; f' q0 z1 M4 R' M
5 D/ A3 y& S w8 N* o
00:00 + y+ ]* K" T/ S( H$ C. e, l
5 s% {1 {0 m7 ?; E6 E
) a% q0 J3 B6 T# X! D, ~
! u6 B" s/ ]6 w" r$ I) g6 U+ R; i
+ v, _: W C" C& R1 R# K: ]; P, F6 t/ j' F1 N( T9 [
9 L. A4 J$ Z! z$ c9 f& L: G
; M1 D% Q F4 q# R 进入全屏 7 h* U3 J, e! |2 V
; b7 _3 t# g6 l7 T9 z
. @5 a' Z+ S$ s5 h4 L2 K- C9 o F6 I2 ?1 K
$ Z! i6 ]) X$ ~3 T6 L2 O, O
6 U. I. f4 W' B% W 0
5 J0 L) N3 i3 v+ j
1 [; V& j8 k$ |; a+ S) B8 ]) Y: C% f ^: f O. t$ S- n
( n) _. q E, k Y3 Q( h
, e' ]) ~' |5 L& e/ G& e, {1 X, t" |; q8 E8 Z w
# c5 A2 C# o1 {9 R
/ {0 C2 F3 \2 U ` F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 e$ u) x- I! E8 b5 J- c7 o" P( q& T: P) r3 ^5 g9 P0 r8 P
" G3 \& C7 v; g& i
+ H% {8 q6 G Z5 C+ C# ~" I# k
" v: ]4 e9 @% S+ D- W 江山壮丽,我说黄河。我是黄河龙门水文站的工作人员薛刚。
+ o" Z( a+ O8 Z 我在水文一线工作了20多年,算是一名“老治黄”了。水文站的基本工作是水文勘测,主要负责测量黄河龙门段的水位、流量和含沙量。我们做测验,采集一手数据,每天向国家防总、黄河水利委员会和地方多家防汛部门提供水文信息,为国家的防汛抗旱提供最原始的基础资料。  & o6 ~# S2 E' B, _
龙门水文站的工作人员乘坐悬挂在黄河上的吊厢出行
& v8 H9 U. Y1 y9 s/ ^, n8 k& e- V 龙门水文站是黄河中游洪水编号站,三面靠山,一面临河。龙门水文站就像一座“孤岛”扎根在这里,好多人都说我们是悬崖上的水文站。我和同事们每次乘着水文吊厢出行,与外界的联系维系在一根根跨越黄河的钢索之上。
' k8 \8 p6 e5 d 悬崖上的黄河龙门水文站
" Z3 K4 l1 X" n 我从小在黄河边长大,父母也都是“治黄人”。我父亲是一名船工。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很少在家。他们那个时候工作条件很艰苦,是用船在黄河上进行测验,一出去三四个月就不在家。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出去工作,等过百天时他才回来。我父亲那一代的职业病是关节炎,因为不管夏天还是冬天,他们都要跳进黄河里去勘测,长年累月就都有了老寒腿。但即使这样,我还是子承父业,没有离开黄河。 $ B8 f6 @1 E1 C/ U8 ], D; }0 M& T
1964年的龙门水文站 6 O$ m! A f# w! p1 l) B) f1 a e
龙门水文站旧貌
, N$ `, d% f' z' N3 g% n 工作20年来,我去过泾川水文站、潼关水文站,直到现在的龙门水文站,也感受到黄河水文质的飞跃。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老旧的设备淘汰了,换上了先进的测验设备,曾经困扰我父辈的关节炎、老寒腿已经在新一代的黄河水文人身上看不到了。
% d2 |4 [5 _/ M q 龙门水文站工作人员在黄河冰面上设水尺 - U7 y9 b+ L& y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最先进的测流量的声学多普勒流速仪,通过放在水面上的重达700公斤的铅鱼,牵引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在河两岸200多米的距离之间,跑一个来回,大概不到半个小时,就能测出一份流量数据。 , |% l! F9 x; @5 z2 ]% G* h
走航式ADCP和重铅鱼搭配实现了非异常水沙条件下的“自动化测流”
9 |0 Z6 C1 J' Y/ G 河道断面岸上部分的测量仅需一人就能完成
" x( O$ g" c: c' M5 x( r6 f 我们工作中也时常会遭遇惊险时刻。我记得是2020年的冬天,黄河龙门段迎来了极度严寒,河道上流冰浩浩荡荡涌过,由于上游冰塞严重,我们的水情上报工作变得更为频繁。由于天气过于严寒,自记水位计脱流,我们需要重新采用几十年前用过的人工方法完成测报任务。在身上固定好安全绳并绑在吊箱上,站在冰面上去凿冰、测水位和流量。那个时候,最大的挑战就是永远也不知道脚下的冰哪一块厚、哪一块薄,很可能下一步就会掉进冰冷的黄河水里。 Y* {( q8 @, Q5 W5 i7 l$ C9 }7 k
水文站工作人员在黄河冰面上开展冰孔测验作业 ( F* b+ L% R) d, \) _8 J& T
行业内部对水文一线工作人员的称呼是水文侦察兵,意思是需要我们无时无刻全天24小时、全地形地守着黄河,决不能掉以轻心。
. P' |. q& A4 ~+ u( T `' v 常常有朋友问我,你心中的黄河是什么样的?我的回答是八个字:“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当它风平浪静的时候,就像一幅秀美的画卷,养育两岸的万物,美丽又神圣。但是当它发洪水的时候,它的磅礴气势和汹涌的咆哮声,会让人非常恐惧。
5 X4 J8 j0 B5 L0 I c 洪水泛滥时的黄河
6 W4 s( u5 o' ^9 |9 k0 ] 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曾经能把鱼呛出来的黄河水,含沙量在逐年减少。现在黄河水在龙门断面,到了五六月份的时候是清澈的,几乎没有沙子,特别美丽。我有时候工作结束喜欢在黄河边站一站、坐一坐,像陪着一位老朋友。我也特别喜欢拍黄河清亮的照片,拿去问朋友,你猜这是哪里?看他们好多人都猜不出来,心里可骄傲了,这可能只属于“治黄人”的幸福吧。 ; S% |3 P) n, h9 s& U
每年五六月份的黄河韩城段,河水碧绿清澈
' H" z( H* M5 z2 m( [9 s' n 我总觉得父亲就像交接接力棒一样,把“治黄”的接力棒递给了我,我要继续坚定地跑下去。对我们这一代“治黄人”来说,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守护好黄河就是黄河儿女的使命。就像许三多说的,“班长告诉我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讲,这就是有意义的事情。 0 T8 O& w1 J. x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江河中心副主任 田世民】
1 L" t% K: r! l$ P, I& ]7 S$ P 龙门水文站位于黄河干流晋陕大峡谷的出口,龙门以上黄河干流以及很多支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带来很多的泥沙。龙门水文站相当于一个“把口站”,对从龙门断面经过的水流和泥沙进行精准测量,为龙门以下的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的调度提供数据支撑。尤其是汛期的时候,水文站的职工一刻也不能离开,要频繁地去进行水情的监测,这样才能为下游水库的调度提供支撑,保障黄河下游的防洪安全。在黄河流域100多座水文站中,龙门水文站是唯一一座建在悬崖上的水文站,位置十分险峻,作业环境也很危险,水情监测、来回进出,工作人员都只能通过悬吊在黄河之上的缆道“吊箱”,这是进出龙门水文站唯一的交通工具,也是龙门水文人的“生命线”。
) ?0 J& O1 b' |7 D& R1 X% n: O/ { 我们都知道有个成语叫“鱼跃龙门”,指的就是这个地方。李白也曾作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鱼跃龙门”的自然现象与诗人内心的人文情怀相融合,成为了千古绝句。如今,龙门已经成为黄河上的一个著名地标,一代又一代龙门水文人在这里守护黄河、“把脉”黄河。 ! B1 o- C' t' y) R9 R3 S1 b$ Y
监制丨高岩 % }" I4 N# n. @4 \8 v4 h6 ` e
策划丨季苏平 柴华 * d9 N: m n6 G0 @& d, l
记者丨冯会玲 温超 钱金库 范增辉 王锐芝 $ q- u( C1 d1 y8 k s1 z4 ?
编辑丨廉金亮 闫梓锋
7 I, k1 F% Y& Z- }8 X" U0 y 音频制作丨周天纵 " j; Z% {$ u* M6 F; ^8 k7 N2 h2 M
视频导演丨陈宇
6 I; G+ R' @; W1 c, P* Z 后期制作丨孙桓 ' ]: K5 {7 f* [# Q. ~/ I7 P
设计丨宋瑜珊 苏倩
, @0 G% t+ Q/ B* ?( c5 Q( R 学术顾问丨任慧 ( C$ S) j5 ~$ @1 p* F/ j' A6 ~
专家统筹丨高琰鑫 $ A" C d3 w. x/ B: Q8 O) E2 c
学术指导单位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 ( z) f! ?8 ^/ l! l( x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0 ~0 Z4 \: |: i
4 u% q o k$ |7 o
" K/ G( `6 c* A0 t4 ]2 c$ y3 }: u% ?. v' ], w5 P
2 R' Q2 f* B' k# y! |#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