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组建海洋产业大脑为引擎 加快提升区域海洋产业数字化能级

[复制链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围绕海洋事业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023年12月,在广西考察时再次强调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临港产业”“主动作为、发挥支点作用,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等;同时,在解释现代化产业体系时,提到要“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推动海洋产业数字化,有效利用数字技术优势,优化海洋产业管理,促进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具有必要性、也是新趋势。
$ s' N( h1 s! ?0 y2 T9 ^! [. U  一、国内外海洋产业数字化布局情况
" J1 X/ f! H5 V% p, x5 O6 |1 A) s  B( C( Q& x! g) r1 w# D. p
  }0 v, b% w& j' [5 ]
  海洋产业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也是滨海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随着近年来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展,国内外各地均在积极探索海洋产业数字化发展。在国外,比如美国、欧盟、韩国和日本等国家注重海洋资源数据的积累;国内的广东、山东、浙江等海洋强省,主要围绕海洋资源数据、海洋生态治理等领域展开数字化探索,在海洋产业大脑领域探索总体较少。
: K3 O! k0 {1 R9 n
* N) n3 K" Y% v+ f& r
. G7 K; Y: C) r- X6 @+ N. t0 `  (一) 国外海洋数字化布局情况
7 w0 V( g! i% ^
' X* p0 ]- Y6 N# X/ }9 |1 O1 ?2 u6 h; H; R. @  K% F& O
  美国通过建立兼容性平台框架提升涉及多部门、多任务的信息处理能力,联邦海洋数据门户是一个集成海洋信息系统,整合了海洋大气与环境、海岸带、海洋能源、海洋产业等多个部门的信息,能够提供包括海洋和沿海地图、资源、产业、海洋法等不同海洋领域的专业报告和信息搜索服务,为不同层面的政府机构提供政策与规划制定的决策建议。欧盟支持并资助了欧洲海洋观测数据网(简称EMODnet),由不同的机构以国际统一标准提供并上传海洋观测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免费共享,用户可免费获取和使用。目前该平台已有160多个机构和组织共同合作,将高质量、标准化、可互操作、不受使用限制的海洋数据、产品和元数据通过EMODnet向公共部门、私营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公众开放,使用户能够迅速方便地识别、查找、获取、交换和使用海洋数据与信息,有效地支持了海洋经济和海洋管理活动。韩国利用大数据的信息挖掘能力,提升信息决策服务人性化、定制化水平,韩国海洋大数据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目的和习惯,对调用数据进行人性化的二次处理,最终输出结果可以轻松方便地与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对接;也可以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基于网格地图、大气环境、海底全景等多种数据格式的信息服务。日本早在1965年就成立日本海洋资料中心,1983年更名为日本国家海洋数据中心(JODC)。自成立以来的50多年里,日本海洋数据中心一直致力于收集和管理日本各组织(包括政府组织、大学和其他海洋研究机构)观测到的海洋学数据,并将此提供给各种用户。7 J* `- q+ H5 j+ y( }2 g

8 l0 t/ {; T. F' o' c: z) v
" @! ^! V9 O9 x! n  (二)国内海洋数字化布局情况
& I7 o' X, |% F9 g$ {+ l( p/ s, k+ o6 t1 ~; b

! P& ]% K: b' |  山东积极布局海洋大数据产业园、海洋智能超算平台等,重点推进海洋牧场数字化发展,推动海洋牧场采捕装备机械化、深水大网箱“投鱼、喂饵、起插、清网”智能化、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广东海洋渔业依靠大数据努力打造全球水产产业高地,以工业化理念重塑水产产业链、价值链,完善提升从“养殖”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福建基于“5G+北斗”高清定位,实现对渔船位置信息和动态信息的实时监管,输出“海上执法”“渔船监管”“海洋生态治理”等标杆应用。同时,在厦门打造了全国首个5G全场景智慧港口,积极打造涵盖港机远控、自动驾驶、智能理货、智能安防、司机行为分析、港口人员通信等的应用。浙江在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海洋数据产业大脑,面向涉海部门、海洋企业、合作行业、科研院所、创新公司等,为其提供海洋水体环境和地理环境数据,目前经信部门正在着手布局建设海洋产业大脑。
2 U5 U2 f" ~7 ?! A. R
" `9 ]8 O0 m$ S: j* @5 d8 B/ `& r8 }. ^5 e
  二、组建海洋产业大脑的必要性
8 Q& w  u$ a5 ]5 p: N- r/ a  |: `, [1 e( J

6 y9 |4 @% N6 y) }  (一)有利于真正做大做强海洋产业,统筹量大分散的海洋产业从“简单叠加”向“融合贯通”转变
$ f( X4 S2 H% f2 x3 Q( p
! J( }1 `/ o* W$ T! x. \# x0 ?0 G4 E$ j) |2 s( L% [  }
  海洋产业涉及面广,总体来看,涵盖海洋电子、海洋生物、海洋新材料、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能源、油气、海洋渔业、港航服务、滨海文旅等产业链领域,不同的产业往往由不同的部门主管,在统筹管理上难度较大。组建海洋产业大脑,将统筹不同产业链主管部门工作,汇集各海洋产业平台工作数据,形成从上到下的统一标准和统筹管理体系,实现数据互通、工作互联、政策贯通,有效解决产业端的统筹管理问题。# T6 Z1 p7 g) Q7 c4 w

5 N2 U# d% ^# S- z
/ |9 ]! P% k/ g+ C7 Z+ g5 V  (二)有利于科学主动决策招商布局,使招商决策从“拍脑袋”向“数字化”转变+ H+ s8 p* n8 }: h
( `* Q/ t5 M7 k1 r+ I! M

. R0 z( R" r  A* h: l& g, b. p- m  N  由于不同区域、不同平台的海洋产业招商相对独立,省级层面和产业空间、各产业空间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产业布局和承接上难以高效落地。组建海洋产业大脑,统筹各平台承接能力和招商定位,不仅有助于解决兄弟平台之间的同质竞争,而且将解决重磅级海洋产业项目尤其是省主导项目、未来前瞻性项目的落地问题。
% I- ?# R* r6 v( p% i9 C
; s6 U6 K$ k: x, X, j
7 [, K1 W  ]8 j  e  (三)有利于有效有为统筹海洋资源,将海洋产业发展从“盲目布局”向“条件导向”转变" n2 G4 l, Z5 X/ t+ e$ m+ b% e
5 E+ d5 w/ B* V$ T1 V( N
) q* N& z/ Z6 `
  海洋产业多数依赖于海洋资源,孪生于海洋资源,而海洋资源包括涉海基础设施、海洋矿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等,来源于涉海部门、海洋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多部门。组建海洋产业大脑,融合海洋资源数据,将为各地了解自身产业资源禀赋,科学制定海洋产业布局方位和空间体量,助力落实工业碳达峰,助力建设资源节约型产业发展格局。
/ E, p. x- I9 z3 S9 a2 ~4 D) L: ]/ |  p
! k: ^  A; k  ]. z8 a# J/ f: S
  三、海洋产业大脑布局面临的主要问题
( u$ E& L4 l- G$ h+ `9 t. ~
/ |( E& B7 ~* P, i5 u+ q2 l" I& G
3 |" n* J" h- l# j8 q  从沿海城市来看,要推进建设海洋产业大脑普遍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c. G- c  f- o1 f6 f7 r) U
7 o" D5 M, E. s7 n" m, X. B$ G2 ?8 v3 H! I% X, X2 u
  (一)海洋产业数据通讯较难
8 E) h8 F! T& M- I* P7 u海洋产业、资源等数据覆盖面广,对通讯的即时性、准确性等要求较高。目前,全国海洋通信网络主要依靠运营商的移动蜂窝网络,其海域覆盖面有限,超过20公里以外海域基本依靠人工方式收集信息,整体数据通讯能力较差。
: u% `- ]$ X* I( C! c2 n# z. Q4 J/ l! g6 Q5 F: b1 D; v/ u

0 X: |1 Q; C7 q- _  o  (二)海洋数据采集汇总难度大
& D# B9 O% m% |9 k海洋产业涉及部门广,海洋观测机构和主体众多,数据统计口径和来源不统一、数据治理标准不统一,数据孤岛丛生,且数据分布不均衡、积累不充分、质量参差不齐。
+ _1 p' T: }+ u$ I! l/ i0 n; A' |
2 j: I) i$ M. a/ |  C( `- r8 F  U& P. r
  (三)海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5 T( n2 C" Y. `+ H% u6 F+ F
目前,国内很多领域海洋观测设备高度依赖进口,国产设备整体产业化水平不高,远未达到体系化装备程度;海洋观测时空连续性差、准确率低、维度受限、安全不可控等问题突出。
: f/ B/ D2 F) O9 z
4 g9 V5 f* D( K- p' i8 s
. ~1 a8 x. W5 }  (四)海洋产业数字化人才匮乏; J( H1 t. z; w6 \1 E6 T  k
目前,国内海洋类院校不多,其融合化培养方案也尚未成熟,这也导致兼具数字技术、海洋科学和业务应用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同时,缺乏装备制造、产业开发、理论研究等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合作的渠道和载体。以海洋人才最多的山东为例,全省海洋产业技术人才总量才过万人,正在努力筹建海洋产业人才大数据中心。
: u+ X, w! ?3 B: D& }5 p9 D2 N+ R+ I& V6 X
+ g9 E/ r$ c8 Y0 C* e6 y8 ^; t
  四、海洋产业大脑布局思路和对策建议/ B9 N& @3 d( w: ]2 {% v8 }2 I

$ z. R- Y+ g, Z0 x( [. r
, h2 Z: }# l5 m2 {" {+ e" K" P  (一)海洋产业大脑布局思路
5 f- g$ h& x, j$ [5 F" R. v" s" @
" }. f1 x+ w& E  Z
. s$ Z1 m6 q- e* N* e  遵循产业大脑建设规律,建议组建的海洋产业大脑由综合门户、政府侧和平台侧组成。其中,综合门户主要用于对外公开展示和交互,包括数据开放、政策宣传等。政府侧包括政府端子门户和工作数据仓,政府端子门户用于各政府部门以及海洋产业主管部门展示、运营维护;工作数据仓主要涵盖各部门推进海洋产业数据的有关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政策文件、统计指标数据、各部门主导的海洋产业链工作推进信息、产业链招商信息等,由省经信厅牵头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统计局等部门以及各地海洋产业主管部门联合参与。平台侧具体包括平台端子门户及数据仓,平台端子门户用于产业(创新)园区、企业等展示和运维;数据仓涵盖各海洋产业平台区块内的重点企业、标志性项目等,各平台将企业运行数据、项目推进数据等汇集成数据仓形成行业互联网,同时导入到平台侧大脑用于门户以及与政府侧联通,由各平台主管部门审核,详见图1。
, g# |. r% e/ @0 S1 B+ k( O
9 `5 a0 T; F# _  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p% w5 z9 L. M0 H% i

+ D! b3 k1 U! J$ V4 a( i# j0 |
图 1 海洋产业大脑框架设想
  [; g$ i- j: t4 z2 [

" R/ _6 m/ I8 a2 Z- m$ W
+ I4 \+ p8 |% a+ Y. \  (二)省级层面组建海洋产业大脑的路径建议
$ ?$ u$ A. t" q' ?* m! n& f% s" ]" b+ E

4 x, S4 A- B/ Z6 W. v0 }  1. 保持高度重视,健全海洋产业数字化工作推进体系4 V. X# O% f; F- b
5 _0 U: o. |  P: V% j0 f% ?
( x; x8 y4 ~8 E$ y- I/ [( |
  发挥海洋经济牵头部门或专班作用,研讨海洋产业大脑建设事宜,具体包括工作推进情况汇集、企业经营数据汇集、项目建设数据汇集等,将海洋产业大脑纳入智慧海洋工程总体建设重要内容。研究形成海洋产业大脑建设“二步走”路径,第一步以地市为试点,依据现有海洋数据产业大脑基础,导入海洋主要企业、海洋产业项目等数据,达到实时监测作用;第二步由省经信厅牵头,联合省级各部门、各海洋产业功能区主管部门系统性搭建产业大脑。
1 {$ F0 j% Y& \0 w; r( a" U' M% |4 B

/ R! N3 F2 k) \8 U3 N$ s7 v% ^& [  2. 推进常态化运行,确保产业大脑维持高效运转- U, L4 |- V# b8 y

  U  U, k0 M5 S. K( }6 Q1 q# ~+ j3 g9 ]5 F4 N; I" {
  建立各部门、各平台主体合作机制和数据报送机制,委托第三方运营公司开展数据管理和分析,提高时效性和颗粒度。借鉴欧洲海洋观测数据网建设规律,鼓励用户、企业主体自行申报海洋产业、海洋资源数据,强化数据审核功能。借鉴美国海洋信息系统建设经验,整合海洋大气与环境、海岸带、海洋产业等数据,提供包括海洋和沿海地图、资源、产业、海洋法等不同领域的专业报告和信息服务,增强使用频率,扩大系统影响力。
9 e* e5 y3 c5 ~0 ^1 J
0 P7 L1 z6 q8 g6 E: j: L$ i
+ G- _8 }* b9 o/ q- m+ Q* g  3.做好海洋产业分类普及、项目监测等前期准备工作) n2 r( q& t, n. O

! d: ]; e; x; l2 i) r; f8 \, V) ]  R
  持续推进海洋产业运行监测和评估工作,厘清海洋产业基底。常态化开展项目投资进展监测等工作,建立月通报机制,以便后续直接将项目建设情况导入海洋产业大脑。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充分利用好海洋(湾区)资金,积极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金融政策支持,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n% r7 C; H+ H+ {" q  I8 c( e
8 ]* A# r, L% g1 S! J4 M$ Q8 r

0 g9 B& ~0 t. J. L. h  4. 关注生态培育,全面推进海洋数字经济发展
/ Y; t, ^, K* x
: M3 k, ?8 E9 d: K. [6 m& x9 t6 _# k* F% X) r
  数字产业化方面,积极与国家智慧海洋专项对接,大力推进船舶电子、海洋物联网、海洋监测、海洋信息服务、海洋大数据服务等新兴产业,提升港航服务、海洋新能源等产业监测水平。产业数字化方面,以智慧海洋工程建设成果激发海洋产业发展新动能,积极实施智慧船舶、智慧港航、智慧渔业和智慧滨海旅游等应用示范工程,重点支持海洋主要制造业企业、海洋产业项目上云,以便收集各条海洋产业链数据。
* Z0 R1 v2 n; X9 i- E0 Q+ v5 ?( a$ U7 P9 o7 B: z3 }8 y9 t

/ x. s) f; l0 g* C  5. 强化数字服务,切实提升海洋产业数字化服务能力+ ?5 z1 }& U5 G
8 o- b" {- v; U/ m7 E

7 }) a& t. |" s9 H/ m0 B  支持沿海各地加大力度培育海洋产业数字化服务机构或者协助海洋企业对接数字化转型服务机构,鼓励现有制造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开拓海洋产业数字化服务业务。支持有关高校院所完善海洋复合化人才培养体系和学科建设。支持各地加快布局5G基站、工业互联网、先进传感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海洋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借鉴山东智慧海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经验,加快推进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等一批海洋数字化平台,支持开展海洋数字经济技术探索。; Q6 N! r( }8 Z, x( K2 [

7 D# ^( D8 Z  l: C$ R" s% V/ K2 p! u( Y% u! Q
  五、结束语# p, M- |% c; N* l
. D/ }2 _8 ~2 X+ j, X& S' f
% i+ d' L+ G1 I/ ?2 z. R
  海洋经济不仅是滨海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海洋强省建设战略的关键支撑。支持各地布局建设海洋产业大脑,对海洋产业统计、管理、协同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议各地研究组建海洋产业大脑,切实发挥数字赋能的叠加效应,优化海洋产业统筹管理、监测预警和招商布局等功能,供各地海洋主管部门参考。
( z  [( p9 n  Q" c" ?3 [1 A& @+ z( ^& }9 `9 K2 H3 T8 ]' m

! l; n; e+ K8 C% r6 s7 ~# Q/ @& ~

2 O0 u, e+ F8 L4 B9 |* i9 j7 Y# ?来源 | 本文原刊于《中国工程咨询》2024年第4期
4 K. G5 ]/ C4 k# x. C1 G# h. c0 ^9 ^% B作者 | 徐强 曹诣宇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3 ^3 x9 }) n8 y' X, e: I' c6 ?排版 | 数智海洋公众号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j86k6ro39i
活跃在2021-7-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