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提出了构建蓝色药库,这个中国海药人的梦想。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视察时,告诉管华诗院士,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实现它。为了早日实现蓝色药库共同梦想,如今已经85岁的管华诗院士,依然奋战在科研一线。 q }9 S1 }7 x* f$ A
近期,山东卫视《院士专家面对面》栏目对管华诗院士进行了专访,节目中,管华诗院士详细解读了他多年以来为蓝色药库共同梦想所做的种种探索,流露出的科学家精神令人感佩。
! U" X; b$ b3 U8 z# x9 _4 K
( ~, E, K) q2 H4 j! m Y E: v$ I8 J8 ]
: S2 E: C# O5 M. D( O
# E. p( B2 G3 t( g' c5 Z* F
5 @) V! d. e1 h8 y \& n
3 L( _. |7 s! Q7 S* D; V身为中国现代海洋药物研究领域的第一人,管华诗院士上学时所学的专业却不是制药,而是食品工程。管华诗科研生涯的早期,所从事的也不是海洋药物的研发,而是碘副产品的应用研究。凭借在这个领域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管华诗院士还曾经获得过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奖。毫不夸张地说,在开始海药研究之前,管华诗在海洋食品工程领域,已经是赫赫有名的顶级科学家了。
* B8 J- \* [; n5 V) l/ d1 l/ D
! K {' f* t3 H# o8 d5 F" ?为什么要离开自己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的科研领域,去从事在当时看来前途充满不确定性的海洋药物研究呢?回忆起这次科研方向的改变,管华诗院士坦言,当时没有任何的犹豫,用管院士自己的话说,“抑制不住,就像是有人拽着你往前走一样。”上世纪80年代,管华诗在从事碘副产品研究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种化合物可以迅速降低制剂的粘度。用到人身上,能不能起到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管华诗说,当时自己问自己的问题,自己一无所知。但是,在管华诗看来“越是不懂的东西,越是要去弄懂它”,“这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共性”。就这样,管华诗在40岁的年纪,放弃自己已经功成名就的科研领域,搞起了当时中国还没有任何成功经验的现代海洋药物研究。 U. q( r5 o6 g1 h
" B- z$ c3 c( @0 R( q管华诗白手起家,把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里一个闲置的厕所改造成实验室;耐得寂寞,就在这个厕所改成的实验室里,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款现代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这款药物的问世,也是我国在现代海洋药物研发领域跻身世界一流水平的标志。
- {6 v, K H! v, h7 ]
6 S' L J3 C0 Y) G. R2 E4 t个人科研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管华诗院士展现出宏大的视野,把科研的重点放在了如何为全国现代海洋药物的研究筑牢基础上,当起了蓝海寻宝的“铺路人”。在为中国海药研究奠基的事业上,管华诗院士先后做出过三件大事,件件直击要害,件件影响深远。
# j9 i" l/ Z8 h0 {* y
1 K3 g# n8 Q. o) w5 I% f第一件大事,当属整理团队在海洋药物研发领域多年的成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海药研究化合物库——海洋特征的寡糖糖库。糖库项目在2009年的时候,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迄今为止,这依然是海洋生物研究领域唯一一个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_- y2 i+ X) c+ P( t
, R* K' O( P# n$ a p- M) ^6 w# [) x
第二件大事,就是开头提到的“蓝色药库”项目。2016年,管华诗倡议并发起实施中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推动同步建立海洋药物资源实体库和大数据库为核心的海洋药物信息系统。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岛期间,专门听取了管华诗院士关于“蓝色药库”的汇报后,对管华诗说:“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我们一起来实现它。
4 F) x. P: i1 j5 R3 |5 r, a5 p9 ^0 W9 W$ O. [+ w: T# h
第三件大事,就是管华诗院士在七十四岁高龄亲手创办了专注于推动海洋药物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打破新药落地卡脖子的药源问题,帮助一批批年轻科学家打破“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让多个有着宝贵价值的实验室研究成果,真正看到成为新药,造福患者的希望。3 [( D; m8 o3 |" x
6 K8 {* H6 U% x
管华诗院士用毕生的精力,铺就一条“向海之路”。在以管华诗院士为代表的一批批海药人的努力下,蓝色药库梦想成真的时刻,已经为期不远。: K0 S& q; l' x' O. B2 K
来源:山东卫视(编辑 赵菲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