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W; K% L3 L4 y; C6 W: {
规划和设计正碳的建筑环境和景观以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气候影响,这将是实现1.5℃承诺的关键。 & }+ G9 H: C9 c' S8 F+ ~& S
设计专业人士如何从生态学出发,在更大的规模的系统上进行设计?我们的目标不是仅考虑单一项目的经济层面,而是使地球更为健康。
! w" ~) @& c$ F/ B! X1 I L, Y- k& _) {/ x5 f5 h- }
区域规模的规划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我们的时间节点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如何同时应对生态和城市化的需求?随着全球的城市化进程,我们需要找到方法来恢复生态系统、政策向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转变、改变设计语言。
3 y- Y/ c- o" @4 E6 }
! z. J- [; |3 [) i: M$ B- X 澳大利亚前参议院罗伯特布朗说过:“未来要么是绿色的,否则就没有未来。”
* ~4 i: V' b+ Z+ n8 S! g9 i ; K8 R% |; u5 D$ F: T2 R
来自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及土人景观的俞孔坚教授的演讲主题是海绵城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 ]7 e0 h! }, f- ]1 r
来源:俞孔坚教授的演讲稿,后文不再赘述人类面临着气候的挑战:洪水、干旱、空气与水体污染、动物栖息地的消失……
0 g, e9 k& e% S9 ^2 L5 b: B* n
/ q5 q8 p8 L; D6 M3 F “灰色基础设施“是传统的解决方案,采用巨量的混凝土。这样既消耗了大量的原材料及能源,缺乏韧性,而且昂贵。
0 s2 _3 `: v1 x. c2 e5 d7 k 美国在1901-2000年的100年内消耗了45亿吨水泥,而中国在2011-2013的3年间就消耗了66亿吨水泥!在过去30年里,中国每年消耗的水泥约占全球的一半。在防洪的名义下,中国疏导了大部分流经城市地区的河流。但现在,反常的是,每年有400多个城市发生洪水。如果这种模式被更广泛地采用,那么需要多少水泥来铺设所有处于季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又有多少城市是用没有任何韧性的混凝土建成?
- z( b* K9 M+ Z7 i 我们的选择就是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来替代“灰色基础设施“。建造”海绵城市“已经成为中国全国性的规划理念与实施原则,可以清洁水体、恢复自然环境并具有韧性。在从业2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在200多个城市建设了500多个项目,实践了了大量可复制的模式,在各种不同规模的项目中改变和治愈我们的土地。
- ]0 Z3 Y7 z( D 2 z, F; }# p$ q% t! ]& k Y: w6 f" k/ B
案例一:海南省三亚市
4 Z/ a1 d* c4 c& Z- E7 C q 水质污染和雨季的洪水成为城市常见的问题,中国大约有400个城市面临这些问题,特别是位于中国南方的城市。
% |. E# K C3 A* f# Q
7 v7 c& a9 D6 l) R. z+ } 我们需要高瞻远瞩,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规划,建设绿色海绵系统。我们没有通过建造混凝土的防汛墙来堵住洪水,而是试图在市中心的关键位置恢复“绿色海绵“。
9 K' k0 C6 S) e7 g3 D ; T. r' v4 \: `5 V' H! I( M9 r
我们利用中国古代的智慧,建造了池塘与河堤系统——这在古代珠三角常常使用。在1平方公里的湿地上建岛造林,收集并过滤雨水,创造出动物栖息地与人类活动的公共区域,使其成为城市中心美丽的公园,雨季洪水侵扰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1 P: A1 G8 i2 f6 N( c& c- P
+ `* k; N$ j6 s. N7 B p/ [
! U7 [, |8 _2 J& d. Q1 a2 E+ {; e 案例二:海南省海口市 - [! X, w% P2 T+ M; C p2 D/ `+ c. N
海口市20公里长的美舍河,河边建设了大量的混凝土防汛墙,但是洪涝灾害以及水体污染频发。 7 F5 X! S+ J% |) o: d. ]
! E+ P! C5 F( V& E" O
我们的项目采用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恢复了河道系统,针对河道的不同段落提供了合适的设计方案。 : z/ q% t x0 `8 E* _4 n# F
" w0 U* ?( i. _5 c6 F
我们拆除了混凝土防汛墙,取而代之的是阶梯状的绿化河堤系统,在雨季可以被淹没来容纳更多雨水。在施工完成后的一年,空气与水的质量都显著好转,河的两岸成为了连续的城市公园,公园良好的自然环境吸引了更多的鱼和鸟类。 ! `6 u @: s' k+ z, I7 C" q7 Q* B
, f5 ^& y% G% O 小结 , M$ J& m6 \% _1 [8 N; \! l
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我们建设城市的方式、处理水的方式、以及我们生活的方式。 # v/ Q! h5 w+ {4 |9 B; k
从“灰色“基础设施到”绿色“基础设施的转变在技术上、美学上和伦理上都对传统的设计实践提出了挑战。它将对专业人士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产生变革。
9 C+ e) Y! ~0 _" u7 f. C) ? 如果你对海绵城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感兴趣,可查看英文视频。
5 b& m1 c3 _- S: C* I& ^. i 9 @ N9 y/ ]5 l* {0 r
本文首发于“建筑2030”微信公众号,欢迎关注。
: f! w% s' F! \3 i' B
+ J; B2 C! h5 z" U" n7 a' h$ l) Z U D; l, D
$ n" i3 O Q& C! d# ?; U, {: u5 r; @ `- k5 [5 o; E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