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y, M$ D, v# N v: j' F
二叠纪末生物的虚拟图 # X8 u* c3 V, c# _% ~, }
" p5 p) U0 E z& o- d- ^
+ e, O. q( {, Q 二叠纪生物“大灭绝”始于海洋
% S0 X \/ C' Y1 P0 K1 Z) w
: s: e9 O9 Z2 ]& J/ t9 Q# K4 V, C% z$ b 南京专家研究证明,“大灭绝”曾经过数百万年酝酿,温室效应可能是“幕后黑手”, G1 t( O7 A2 T r0 T7 @
+ A* W, D! M; t+ ?
" F, P B$ Y+ O 2.51亿年前的地球,海洋和陆地的生物突然经历了一次最大规模的涤荡,这就是地球生物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灭绝——“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有统计显示,地球上96%的海洋生物物种和75%左右的陆地生物物种在这一时期全部灭绝了。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经过我们研究发现,大灭绝并不是突然的,起码‘酝酿’了两百万年。”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曹长群研究员介绍说,这场“悲剧”的“幕后黑手”,很可能是温室效应。这一成果,被刊登在最新出版的《地球行星科学与通信》杂志上。
}0 z4 Q2 A } 0 P: u( }6 V+ l
“大灭绝”酝酿两百万年8 M0 H; u7 t; \* H5 Z/ N. ?
( m o, u4 Y. l2 j$ F
2004年,科学家们在浙江煤山300多米下的岩芯样品中,发现了来自于“绿硫细菌”的分子化石。“51亿年前的古海洋透光带中存在这种微生物,表明水体中有毒硫化氢含量较大并且开始从水底上涌。2009年,研究人员在煤山220米岩芯中,也发现灭绝事件之前的这种分子化石就已经开始间歇性爆发。“同位素年龄的数据结果显示,灭绝事件之前的这段岩芯相当于两个百万年的时间跨度。这就说明灭绝事件之前的两百万年内,海洋就出现了长期的缺氧事件和间歇性的硫化氢污染。大灭绝是海洋环境长期恶化的结果。”曹长群说。5 d- x7 m9 @- x0 |0 ~
! l% ^1 {: \: S# i" v6 {
硫化氢使海洋缺氧毒化( y- E, e/ r5 ]! C0 \' U
9 `/ P9 F3 |6 P: K
海洋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硫化氢呢?曹长群告诉记者,这就是因为当时海洋是分层的、缺氧的。海底的淤泥会产生有毒硫化氢,当表层水体和底层水体完全不流动、不交换,呈完全静滞状态时,密集的硫化氢从底层水体慢慢“涨”到表层水体,整个古海洋成了缺氧、毒化的“一潭死水”,浮游生物遭殃,食物链断裂,原有的海洋动物也不再适应现在的恶劣环境而灭绝。还有一部分有毒硫化氢还冲出海面到达大气层,破坏了臭氧层,使紫外线增强,造成了陆地上植物、动物的异常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这种分层的海洋,就像现在的死海一样,水体因不流通而分层缺氧。”正是因为海洋长期处在“病态”中,让地球生物一步步走向灭亡。- b, o" K5 J8 G
4 K. q" w7 w: P8 ? 温室效应或是幕后黑手0 q2 S+ Z, a! h+ s7 { W# I
# R2 C6 e; `7 v: {( t 而造成古海洋不流动的“幕后黑手”,很有可能就是温室效应。正常情况下,从赤道到两极有着明显的温度梯度,与洋流共同作用,驱动营养物质的水平和垂向流通。当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温度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地球变成了一个“暖球”,直至赤道与两极的温度没有了梯度变化,呈现出均温状态,古海洋洋流运动缓慢直至停止。而海底淤泥中产生的有毒硫化氢从海底上升到透光层直至喷涌到大气。“这对现在的我们也是一种警示,”曹长群说,人类对气候变暖依然心怀侥幸,远古时代的生物灭绝告诉我们,在温室效应形成前,就要停下脚步。人类存在的时间仅仅相当于整个地球历史的最后几秒钟,如果任由温室效应的无限发展,人类将面临又一次新的灭绝。 , z" c& k/ L8 J1 ~& t. O
1 T3 X2 z$ P, n$ E9 a (晓小 朱姝)
0 S: ?9 Z2 z% i T2 p ! l9 W6 h: v4 E6 ]
& J' _( Q% f+ A& c
( @; i# u+ O+ W9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