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Y1 \# l% c5 j# F! Z4 x 大地和海洋,有不一样的生命故事,却一样的动人心魄。在东非大裂谷西部的塞伦盖蒂大草原,有陆地上最大规模的哺乳动物大迁徙,近200万头食草动物越过平原,跨过河流,大地在它们的脚步声中震颤;而在靠近非洲大陆南端的大海中,沙丁鱼群结成密集而庞大的阵形,沿着海岸义无反顾地向北进发,各种各样的捕食者呼啸而至,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充满力量和杀戮的视觉盛宴,丝毫不逊色于狂野的非洲草原。
# w+ e p- U H# f7 @" H . ~9 ^5 `" L$ i( K
每年5五月到七7月,数以百万计的沙丁鱼沿南非东海岸一路向北,虽遭到无数猎食者的围追堵截,但它们矢志不
% |8 Q! b* ~& z. P4 ]* R8 @" f 3 i- x( ^) X% L; E5 p: y. T3 V
勇敢的沙丁鱼,悲壮的沙丁鱼
. ], c5 a3 |- @, X: W* e
沙丁鱼(sardine,或pilchard)是鲱科鱼类中某些食用种类的统称,主要指沙丁鱼属(Sardina)、拟沙丁鱼属(Sardinops)和小沙丁鱼属(Sardinella)的种类,也常用来泛指能做成罐头的大西洋鲱(Clupea harengus)及一些外形类似的小型鱼类。沙丁鱼喜欢在上层海水中成群结队地活动,这是它们面对捕食者时的自我保护机制,本文要说的沙丁鱼盛宴中的主角——南非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更是将这种策略发挥到了极致。
$ s" R3 l7 K) X4 {9 e1 d
, X E5 N' n0 j! }) c+ N 如《海洋》的海报里一样,沙丁鱼会整齐地聚集成群,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 F9 J# X6 s* h* i" E6 b5 `( C" \# g
, D9 r& s- r+ u. S7 A) g- R 但是这么巨大的一块诱饵堂而皇之地路过,各方豪强岂有不取的道理?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一看捕食者们在沙丁鱼迁徙途中的饕餮盛宴吧。
' o- b# `8 r+ c. R3 Q7 B' U/ \
# L$ u7 g- h6 A$ a3 Z6 I
在《海洋》中,长吻真海豚相互合作驱逐沙丁鱼群,将鱼群分割为一个个“饵球”。
$ d1 Y2 N: `: ]7 p3 } ( q& j7 q' a; z1 T
首先是海豚们,主要是长吻真海豚(Delphinus capensis),也有部分宽吻海豚(Tursiops aduncus),其总数大约18000头。它们结队而行,从下方将沙丁鱼群驱赶上海面,再利用气泡将鱼群分割包围成一个个的“饵球”(bait ball)。这些饵球直径10到20米,厚度约10米,持续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饵球一旦形成,其他捕食者也纷纷加入这场盛宴。 鲸豚类的代表还有虎鲸(Orcinus orca)和布氏鲸(Balaenoptera edini),后者常常在鱼群密集处张开一张大嘴,将沙丁鱼连同海水一同吞下,海水泡沫飞溅,有种“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磅礴气势。
! ~* C/ {/ F, U: ]' h' S% z
$ q, j% g. |7 d' C1 v 鲨鱼们也和海豚一样,成群在饵球中捕食,《海洋》画面中拍摄到的,是黑边鳍真鲨。
& M: \! u, W4 X/ Y* z- S
" F( }, m$ w9 y, k0 @; o7 E
鲨鱼团队的成员阵容也很强大,短尾真鲨(Carcharhinus brachyurus)、灰色真鲨(Carcharhinus obscurus)、沙虎鲨(Carcharias taurus)、黑边鳍真鲨(Carcharhinus limbatus)、蔷薇真鲨(Carcharhinus brevipinna)、公牛鲨(Carcharhinus leucas)、锤头双髻鲨(Sphyrna zygaena)等不顾路程遥远,纷至沓来。对它们来说,只要在饵球里面穿梭几次,就能吃得很尽兴了。 另外,一些游钓鱼(game fish,钓鱼运动爱好者的目标)如大西洋马鲛(Scomberomorus cavalla)、巴鲣(Euthynnus affinis)、扁鲹(Pomatomus saltatrix)等也会出现在捕食者的行列中,但声势就小很多。
$ E, d$ i. H0 t1 t0 N/ R/ g
~) E! D/ U3 @* f9 K1 K4 ~ 南非鲣鸟成群从空中扎入水里捕捉沙丁鱼,场面极其壮观。
& b- [' x5 e- Q y3 D# G1 e
' X6 R; _; t/ S; O# N7 y 说到声势,海鸟们绝对是主角中的主角。沙丁鱼群除了要应付海水中的威胁,还要提防来自天空的袭击,堪称名副其实的“腹背受敌”。成千上万的南非鲣鸟(Morus capensis)追逐沙丁鱼群迁徙的路线,从空中它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鱼群形成的一条条黑带,在海面十多米处盘旋之后,就是俯冲表演的时间。滑翔,收翅,以40到120公里的时速俯冲入海,在水下形成一条白色的气泡柱。当是时,空中鸟声不断,水里鱼鸟同游,海面上是不断传来的呼啸入水的“噗噗”声。 生命的活力和狂野在这一刻展现无遗。除了南非鲣鸟,其他海鸟如黑眉信天翁(Thalassarche melanophrys)、黑脚企鹅(又叫非洲企鹅,Spheniscus demersus)还有燕鸥、鸬鹚等也纷纷奔赴盛宴。
' _, f) ]1 ~2 N4 N; c5 q# s 面对似乎取之不尽的沙丁鱼,曾经的天敌和对手结成了同盟。当海豚、鲸鱼、鲨鱼和海鸟们饱餐一顿之后,还余下大量的沙丁鱼,它们继续向前迁徙。就如《海洋》里所说,生命还会继续。
8 Z" Z$ u* B# b3 k4 u" P% V
“如果你不是一尾沙丁鱼,你怎能知道这样的迁徙意味着什么?”
$ n" A f1 l. Y* y3 K$ _ 厄加勒斯角(Cape Agulhas)是非洲大陆的最南端,被国际海道测量组织定义为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点。每年5月到7月间,大波的(总数可以数十亿计)南非拟沙丁鱼就从厄加勒斯浅滩(Agulhas Bank)出发,沿着南非东岸向北迁徙,目的地是德班——南非第三大城市,位于夸祖鲁-纳塔尔省(KwaZulu-Natal)——北部的海域,路线长度超过1000公里。
& V% f; b. ~1 m$ v ?6 {
* ?* n, j7 h9 p |( W0 b/ Q 南非拟沙丁鱼迁徙路线图。
! T0 ?; r: M# h ) d+ s8 [; Z0 a) _4 Q8 z- \
到底为什么南非拟沙丁鱼会进行如此艰苦漫长的迁徙之旅呢?有人说是因为海水温度的变化。南非拟沙丁鱼喜欢生活在14至20摄氏度的海水中,冬天——虽然是6、7月份,但这是在南半球——南非东海岸的表层水温降低,使其可以将生活区域向北扩展。通常是在一股低温的海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并开始向北流动的时候,沙丁鱼的迁徙才会发生。因为这一带的大陆架狭长,表层低温海流的宽度也很窄,地少鱼多,使沙丁鱼群的聚集显得格外惹眼。鱼群紧密成团,其长度可达7公里以上,宽度可达1.5公里,厚度可达30米,简直就是一块巨大的肉团,可以在海面上空清楚地看到。
5 ] P: G; T; Y1 O2 U 事实上,目前对南非拟沙丁鱼迁徙的机制还未完全了解。关于其产卵地,过去有研究称位于厄加勒斯浅滩,沙丁鱼在此产卵之后,便追随富含浮游生物的低温海流向北迁徙[2]。近期的研究则认为,它们的产卵地其实是在北方靠近德班的海域。南非拟沙丁鱼其实与南极的帝企鹅或北美的大麻哈鱼一样,在迁徙问题上都遵循着那个古老的信念:一切为了种族的延续。 繁殖的本能使它们不计大规模伤亡的代价,顽强地回到产卵地。多年来南非拟沙丁鱼的数量一直保持相对平衡,证明这一“回家”的迁徙策略是成功的。在较远的北方,即厄加勒斯海流的上游处产卵,能保证鱼卵更好地孵化,稚鱼也得以在到达厄加勒斯浅滩之前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发育。
, [' F) s# m8 B4 H5 @# j
那么,南非拟沙丁鱼当初为什么又会选择到北方路途遥远、环境又不怎么样的地方产卵呢?科学家给出了两种假说[3]。假说1认为这是历史遗留,可以追溯到上一个冰期。那时候沙丁鱼生活在北方夸祖鲁-纳塔尔省附近的海域,后来冰川衰退,喜欢低温的沙丁鱼只能向南迁徙,然而到了每年的繁殖季节,它们仍然会回到最初生活的地方产卵。 假说2更注重偶然因素的作用,认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一群沙丁鱼因为迷路或者海况的原因,阴差阳错来到了北部这片海域,结果获得了在种群繁殖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之后,这群沙丁鱼的后代不断重复着这条迁徙路线,沙丁鱼群也不断壮大,最后形成了让人叹为观止的群体迁徙奇观。
C8 ^7 A9 i, r6 m% n4 } 南非拟沙丁鱼的迁徙历程,与非洲大草原角马的迁徙一样,都体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浩大。相信许多人看到这种镜头的时候,都会有冲到南非去感受一番的冲动。感谢雅克·贝汉和《海洋》,让我们能在银幕上欣赏到这一场视觉盛宴——对海豚鲨鱼海鸟们来说这是实实在在的“盛宴”。希望人类能好好呵护这美丽而又脆弱的海洋,让这样的奇观永远不会消失。
, ^, I1 \$ l0 U, C3 Y 注:拟沙丁鱼属的种类广泛分布于从非洲南部到东太平洋的印度-太平洋区,根据分布海域不同有时分为5个种,但更多的是认为都属于同一个种(即Sardinops sagax)。目前,通过分子生物学分析手段可以确定其存在3个家系:南非拟沙丁鱼(ocellatus)和澳洲拟沙丁鱼(neopilchardus);南美拟沙丁鱼(sagax)和加州拟沙丁鱼(caeruleus);远东拟沙丁鱼(melanostictus)
) h& b. G7 C; p; q. ]# X( e7 `$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