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星辰大海乘风破浪 青岛海洋科技创新成果频传捷报 - 海洋技术创新

[复制链接]
6 Q) N1 |5 _" `# p( t

原标题:向着星辰大海乘风破浪 青岛海洋科技创新成果频传捷报

! I6 ?$ Z d+ S- F* ]* ? 3 D u% l' w. }& C8 A; M+ o4 H, N$ `1 n; H3 r' E) v

今年一季度,青岛海洋生产总值2.3万亿元,同比增长5.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2%。(来源:信网)

5 ^% x8 R# d# b2 g H0 s

信网5月19日讯(记者 姜丹宁)以科技为探索世界的钥匙,打开海洋深处神秘的未来宝藏之门。海洋是青岛最突出的特色优势,也是青岛赖以发展的活力之源。青岛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开发海洋资源,以海强市、以海兴国,近年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取得一个又一个傲人的科研成果,令国内乃至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破译南极磷虾基因组图谱,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封面,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完成海上安装……科技力量注入海洋经济高速发展,今年一季度,青岛海洋生产总值2.3万亿元,同比增长5.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2%,青岛在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 F7 G2 W: Y7 h1 i1 C2 a5 Q1 @9 ` . `: c/ C9 P6 J c! x. x L

青岛的海洋生物基因测序能力位居全球第一,对全球贡献度达28%,占中国贡献度的49%。(来源:信网)

' x0 `- C2 ?* S* Q5 p

破译迄今最大动物基因组图谱 登上顶级学术期刊《细胞》封面

* p' F6 A3 M% Y! e! ]6 q0 D

青岛先进的海洋科技研究不仅闻名全国,更是凭借首创性的科研新发现打破国界,让生物科学界听到中国声音,深切感受到日益壮大的中国力量。2023年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70周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20周年,对于青岛来说,亦是海洋基因组研究取得新飞跃的“里程碑之年”。

$ E6 W. [/ ?8 x8 O

3月2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等机构组建的国际研究团队,协力破译了迄今为止最大动物基因组参考序列——南极磷虾基因组,并揭示了南极磷虾适应极端环境和群体历史演化的分子基础。这项研究成果登上了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封面,是我国海洋渔业领域发表的第一篇《细胞》主刊论文,标志着青岛在海洋科学领域又一代表性研究的诞生。

% R/ N* c+ m; W! i. M/ \

青岛各大院校科研团队各显神通,专注于为青岛贡献科研力量,目前已完成873个水生物种的测序和分析工作。据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统计,从测序平台的先进性、测序物种的数量、测序物种的数据量以及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水平等指标来看,青岛的海洋生物基因测序能力位居全球第一,对全球贡献度达28%,占中国贡献度的49%,可谓是海洋生物基因研究学界的中流砥柱。

5 b! v8 O$ Y/ a; ]+ c* G0 W2 Z7 d$ |( z* V7 S

5月6日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上施工作业圆满结束(来源:信网)

8 P5 ]* o6 l" D. y: K" a

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完成安装 可满足3万人一年用电需求

. k5 O) x: t/ }' r

随着我国对清洁能源需求量的逐步增加,各沿海城市也因地制宜、锐意创新,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深海区域。5月6日,全长5千米的动态海底电缆终于不负众望,顺利完成铺设。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场地完成浮体建造的“海油观澜号”,正式打通了连接文昌油田群的输电主通道,宣告着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上施工作业圆满结束。

! a R" a$ ]# z8 q+ f/ M

“‘海油观澜号’通过1根5公里长的动态海缆接入文昌海域的油气平台,替代部分天然气发电机组,可节省天然气近千万立方米,预计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中海油融风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树德介绍,“海油观澜号”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最深最远,同时也是全球首个给海上油气田供电、海域环境最恶劣的半潜式深远海风电平台,在单位千瓦投资、单位千瓦用钢量、单台浮式风机容量、抗台风性能等多个指标上,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5 T7 t3 W0 L3 R; N

“海油观澜号”装机容量7.25兆瓦,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可达2200万千瓦时,每年将节约燃料气近1000万立方米,可满足3万中国人一年的用电需求,与此同时,还能够满足在复杂恶劣海况下平稳运行25年的严苛要求,为我国风电开发从浅海走向深远海树立了新的榜样。

, Y" ^+ V; U8 j1 i6 x `) d, m: p2 ~+ Y' G) P

“国信1号”交付运营以来,已实现鱼苗入舱300余万尾,累计航程3000余海里。(来源:信网)

# k% G; F- K8 D: @

10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工船获赞 “国信2号”亮相电博会

/ [2 t" L1 p) [. \

作为引领型海洋城市,青岛在海洋科学领域取得的成绩一直以来备受全国各地关注。近日,2022年5月20日交付运营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深远海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再度获得了央视的“点赞”。“国信1号”交付运营以来,已实现鱼苗入舱300余万尾,累计航程3000余海里。15个养殖舱里养殖着几百万尾大黄鱼,能够保证24小时进行循环换水,让高密度养殖鱼群始终处于适宜的海水生存环境。虽然大黄鱼的养殖密度是普通近海网箱的4到6倍,而大黄鱼的成活率却可以达到95%以上,与传统的近海养殖方式相比,效益更为可观,还成功获批ASC认证,取得“水产养殖行业黄金标准”,入选国家级“特质农品”名录。

" X$ P V. y+ e; p

而集成海图系统、雷达系统、综合导航信息显示系统和现实增加系统为一体的养殖工船综合导航系统,即使在恶劣的天气和海况下,也能清晰地显示本船以及周围状况,能够有效减轻船员瞭望压力,让航行驾驶更具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推动了船舶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

i9 C/ @+ M: b2 ^7 a6 F

虽然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果,青岛仍在不断实现自我升级突破。在2023电博会上,由青岛国信集团打造的2.0版养殖工船“国信2号”及相关科技装备揭开神秘面纱,与参展观众们正式见面。据了解,“国信2号”是“国信1号”建造、运营基础上进行迭代升级的新型工船,目前正推进材料、设备定购、钢板切割等生产工作,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交付运营。养殖企业计划在5年内,陆续投资建造50艘大型深海养殖工船,形成总吨位突破1000万吨,年产海水鱼40万吨、年产值500亿元的深远海养殖船队,实现规模化效应。让蓝色科技激活蓝色经济,向全国各地提供高质量海洋产品。

& ~: D3 T v, { v

蔚蓝大海风起云涌、变幻无穷,青岛始终坚持牢牢把握住海洋科技领航方向,不断强化自身科技制造实力,做城市时代发展之船最为可靠的掌舵人。搭建顶尖海洋创新平台,打牢城市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稳固基石,蓝色青岛将谱写更为辉煌的科创篇章。[信网·信号新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R; [, F; L! q/ X8 s - k; a* [& ~5 t* q! T

责任编辑:

1 h% \& b4 w% N& {, u( o" W5 S ! ]- y' `/ S$ V$ O * G$ i9 ^' B) J! Q7 J. k) @5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湘湘外婆
活跃在2024-1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