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超40项海洋科技创新成果亮相高交会 - 海洋技术创新

[复制链接]
' ], u6 q; L# u

11月15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盛大开幕。央企中国海油携“深海一号”能源站、“海基一号”深水导管架、“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等4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亮相,集中展现了我国海洋科技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和重大成果。

5 d. i4 X" v* t3 y7 f

走近中国海油展区,观众的目光一定会被“深海一号”巨型沙盘模型所吸引,深蓝的“海水”映照着明黄色的钢架结构,“水下”管线纵横。这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实现了3项世界级创新,运用了13项国内首创技术,攻克了10多项行业难题,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最为闪亮的“国之重器”。

* J# y' A% ]" Z8 u0 H

“‘深海一号’、荔湾3-1、流花29-2等10多个海上气田分两路在位于广东珠海的高栏天然气处理终端登陆,目前每天输气量超过2300万立方米,占粤港澳大湾区用气量的五分之一。可以说深海科技已经转化为民生‘红利’,南海‘万亿方大气区’建设正从蓝图变为现实。”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经理梁卫介绍。

' i4 R6 l( Q0 e9 A: c7 Q0 @

除了“深海一号”,备受关注的“我国海上首个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也在展区亮相。该项目包括二氧化碳捕集、处理、注入、封存和监测等全套技术和装备体系,创新应用7项国内首创技术,自主研发制造出我国海上首套二氧化碳封存装置,可以把温室气体牢牢地封存到800多米深的海底地层。

7 _7 D( u* a" @; b+ w$ F

“这套装置不仅可以封存海上油田伴生的二氧化碳,以后还可以封存沿海城市排放的二氧化碳,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中国海油展区的工作人员向前来观展的观众介绍道。从今年6月投用到现在,这套设备已经安全运行超过3800小时,封存二氧化碳突破4万吨,相当于停开了13000辆小汽车。

2 l5 t7 m& L% e; u* B( X

今年3月,通过品牌发布会被更多人认识的“璇玑”也出现在此次展会现场。“这是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先进的旋转导向钻井及随钻测井系统。它可以精准控制几千米地下的钻头指哪儿打哪儿‘闻着油味打井’,被喻为海上油田的‘贪吃蛇’。”展区工作人员站在“璇玑”产品模型前,与驻足围观的几位企业代表深入交流。

; n2 V6 }1 z# J) q! T

不久前,“璇玑”示范区南海东部西江油田就应用“璇玑”2.0完成一口高难度井的钻井作业,作业时效100%、单趟进尺2454米,打破“璇玑”系统规模应用以来的最长进尺纪录,“璇玑”系统的可靠性、耐用性得到了进一步检验。

! d! f: [9 S1 ]3 ?* K* m

搭载我国自研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经”系统的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亚洲顶级起重船“蓝鲸”、多功能深水工程船“海洋石油286”“海洋石油291”……在展区一侧,中国海油的“深海舰队”引发众人围观。

5 c; l1 M; V3 P# k

今年国庆,“海洋石油720”在南海东部超深水区块,成功完成我国首次3000米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业,发布了我国首张超深水三维地质勘探图,标志着我国深海油气勘探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有望叩开3000米级超深水油气资源的大门。

7 D7 Q- x+ e. r6 y# Y1 x2 P) @

梁卫说,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的“三高”特点。作为推动海洋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主力军,近年来,中国海油充分发挥深圳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资源优势,不断向关键核心技术发起攻关,实现从引进吸收、集成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诸多跨越,突破了大型无人智能平台设计建造、500米级水深水下采油树、海上平台燃气轮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带动了全产业链创新升级。

% A) c2 ^4 A8 E. ]6 J- z+ y

(图源: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

) @0 ]$ i! R& @( v4 A6 @9 P% ], R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 吴昊 杨力)

) `+ d, V# z4 z% H( G ; O2 p9 X$ c- R1 g8 B! t) w6 I: ] * R; }; F1 }6 v Q8 k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庄家真牛牛杂火锅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