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i; ?, |6 V+ r( c 【编者按】大河流日夜,慷慨歌未央。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作为黄河流域唯一沿海省份,山东立足全流域大保护、大治理,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走深走实。日前,人民网山东频道深入济南、东营、滨州等地,以“跳出黄河看黄河”的视野,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在山东扎实推动的生动实践,立体式呈现黄河文化传承之美、绿色生态之美、高质量发展之美。 0 l- K5 M! |4 l0 n4 _6 _/ d
黄河尾闾,渤海之滨,黄河裹挟着上游泥沙滚滚而来,奔流汇入蔚蓝的大海,孕育了神奇壮美的黄河三角洲。东营,这座年轻的新兴城市,在时代的进行曲中,见证着黄河入海的澎湃步伐,铺展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 : M" I- J# O! E. w3 A3 Q
2 U( F0 C$ U$ ^2 K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秋日图景。人民网 乔姝摄
5 I m" E" Z( S- {1 J" i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 % V8 ]: u5 D$ t/ W- ?: n
大河之洲,百鸟翔集。
. o" Z( j) {( X* j- q' G 秋天是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最美的季节,红色的盐地碱蓬、绿色的柽柳与黄土、蓝天交相辉映,飞鸟在其间轻捷展翅,平添意趣。
0 P- N) H; [2 @ 广告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A, o- C* Q, a9 c& B( a
×
4 W" j* K7 ]5 Q `, e0 r
, g- U* h( r7 `* W$ _: e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群鸟翔集。人民网 乔姝摄
" E2 ~; w1 d. R4 m$ o# R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中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现共有野生动物1632种,其中鸟类37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5种,每年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等600多万只鸟类在此繁衍栖息,享有“鸟类国际机场”的美誉。
2 n6 q" j4 d3 F X1 b* b" p3 J 0 M% m$ ^6 f# {7 s
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在保护区内悠然漫步。人民网 乔姝摄
5 _) `' ?' C, W" L& p7 E 除了鸟类之外,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685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193种。盐地碱蓬、柽柳和罗布麻在自然保护区内广泛分布,芦苇集中分布面积达40万亩。区内自然植被覆盖率达55.1%,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
' O9 |& @9 T% f+ r9 I' Y 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高生物多样性,近年来,东营以“线、带、面”修复为抓手,探索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维护黄河三角洲“河—陆—滩—海”生态系统。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大屏幕上,黄河口“水、鸟、鱼”的数据和图像,折射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9 X9 c6 j5 b1 ~2 e
广告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8 r z* o$ t4 ~7 Y6 d
× ; \8 V* d1 D$ v6 s0 q+ u
/ F( Q! v3 a6 Y* P; V3 ]7 V8 A6 S6 D* o
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大屏幕上显示保护区新发现鸟类情况。人民网 乔姝摄
# I9 i: [$ R: |5 } “在河流沼泽湿地,保护区科学引进黄河水,科学模拟形成黄河自然漫溢过程,按照生态学要求设置大缓坡和深水区,建设鸟类繁殖岛、鱼类栖息地。”黄河河口管理局防汛办公室水调科科长聂莉莉介绍,结合下游漫滩补水需水量,系统考虑鱼鸟生物关系,设置快速过水通道,形成“河流水系循环连通、原生湿地保育补水、鱼虾生物繁衍生息、野生鸟类觅食筑巢”的生物多样性湿地。 9 D$ m2 d# ? `6 Z2 B* U1 G3 `
不仅仅是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营的城市湿地也是星罗棋布,河道水系纵横交错,湿地率达到44.7%,被评为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 @/ |: x& `, O# W. F 生机勃勃的景象来之不易。近年来,东营先后实施16个湿地修复项目,湿地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连通水系241公里,修复盐地碱蓬、海草床4.7万亩,完成6161公顷互花米草治理,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 , u6 M6 c4 {* ~6 K- X" @5 w
昔日“穷窝窝”变身幸福新社区 |$ Q/ \. ^9 U) d& u
今年国庆假期,位于东营市垦利区的杨庙·黄河里正式开门纳客。滩区记忆、非遗文创、果蔬采摘……不仅为远近游客提供了休闲、研学的新去处,更能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辐射带动就业500余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 D: |; b1 K! [. e* \7 e3 V' D' n : I8 B0 P- U- {& @( l' d( L
杨庙·黄河里文旅项目一景。人民网 乔姝摄 , N' I! [: [% _% r- ]* b( t
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由11个沿黄行政村组成,现有居民1535户、4792人,属农村集中居住社区。上世纪70年代,东营市黄河原蓄滞洪区群众响应国家建设黄河南展宽工程号召,将家搬迁到临黄堤外侧的避水村台上,为防洪安全和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各种因素制约,房台村居住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治理服务滞后,群众搬迁改造愿望十分迫切。 7 E+ C+ l. {+ P2 J1 ~
为顺应群众期盼,东营市、区两级开始实施房台村搬迁改造。杨庙社区作为改善黄河南展区房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而确定实施的“为民办实事”工程,总投资5.6亿元,建设住宅楼82栋、住房1446套、沿街商铺29套,2016年春节前群众全部搬迁入住。
# w; J: G0 E1 }, c- Y: h% e 近年来,在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基础上,杨庙社区聚焦怎样治理好、服务好、发展好主题主线,着力构建组织、治理、服务、文化、产业、生态等全面融合的幸福家园体系,探索走出“党建统领、高效治理、精细服务、共治共享”乡村振兴新路子,真正实现了群众的“安居梦”“小康梦”。
2 q' U o `5 a- ] 为方便群众日常生活,杨庙社区高标准建设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套便民服务室、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食堂等。围绕群众方便快捷办事,杨庙社区还创新打造了“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综合平台,将92项服务事项下沉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一次办好”。 2 \2 j9 o2 @8 l5 ~0 E
1 s: I& {2 R, Y6 L8 { g1 s 为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服务,社区“为民服务中心”设置了智慧公章、政务服务自助终端。人民网 乔姝摄
p& U/ d8 x# l) Q; G$ N, H1 ~6 T 通过建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孵化中心,杨庙社区培育党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发展粮食种植和网纹瓜、蜜薯等特色果蔬种植;订单种植黄瓜、西红柿等黄河沙土特色优质果蔬,吸纳40名社区群众务工,每年可带动社区集体增收30多万元;社区还注册了杨庙品牌商标,创建并打响“杨庙·沿黄沙土系列”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品牌电商业务,拓宽本地农品销售渠道。 j% q' W/ i: ?
6 V1 c+ q5 C- H H1 F) \ 杨庙社区老人正在制作草编屏风。人民网 乔姝摄 ' ^0 _8 B2 t( Y9 A! `* C* r
昔日黄河滩区“穷窝窝”,如今通过推动治理、服务、产业等融合发展,逐步蹚出了一条沿黄特色乡村振兴新路子。群众的口袋更鼓了,笑容更甜了。 2 M$ _; c" g+ [2 n1 e
杨庙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只是一个缩影。目前,东营市建成264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村入选美丽村居省级试点;城镇开发边界外7个安置区全部建成,10个村、6424名群众按期入住新居;全市基本实现农村道路“户户通”,行政村光纤改造覆盖率99.4%;25个乡镇全部实现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8 [- P- N# j5 p; h& B) b# S
截至2022年底,东营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到96%;50万元以上村达到30%;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山东省前列。 ; J; @* X+ C7 v# n) A/ M5 g
老街长巷“活”起来,多彩非遗“火”起来 - I; f+ ^! F: U P: R8 i! u, X/ L, W
黄河之水一路奔腾,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凝聚成灿烂文明,诠释着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3 X$ r! R3 t5 b) i0 [ 走进利津县“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厚重的黄河文化携绵延相传的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曲调悠扬的南岭扬琴和着嘹亮有力的黄河口夯号,“醉倒黄河人”的酒香混合着水煎包的麦香,还有古彩戏法、剪纸、草秸画等民间艺术,历经岁月传承,余味悠长。 5 V3 G8 n" |5 `3 |* {
. Z: l" V U- Y4 H6 v! ~ “老街长巷”蕴含厚重黄河文化和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气。尹承谦摄 : f" t) J7 D5 }) b1 {) X" _0 D
利津县“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位于盐窝镇,南起南岭村黄河大堤,北至北岭村,南北贯穿4个行政村,全长5公里,村庄最早可追溯到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为百年老街、十里长巷。 ) v& H% t+ o* G% C8 o6 V! V
近年来,利津县确立“以非遗为路径、文旅为业态、研学为产业、传承为核心”的发展思路,启动实施“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项目,集成推进非遗文化活态传承保护,让昔日名不见经传的“旧街巷”摇身变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 + H3 I- o% {$ T0 k0 [0 r/ W) A. S
3 b9 x5 o* w7 z2 O$ P4 b; ]
古彩戏法在“老街长巷”上演。尹承谦摄 ) C* ]) O$ _1 H1 H
目前,老街已入驻有35项各类非遗项目。其中,利津水煎包、刘氏布偶、留年旗袍、黄氏酒坊等省级非遗4项,曲式酱园、十八梭布艺坊等省级非遗工坊2家,利津剪纸、北岭丸子、老扬琴、黄河口夯号等市级非遗8项,黄河澄泥印、南岭八阿碗等县级非遗24项。 1 o7 L8 I; J6 n' Q* ^. w
$ l/ _, \$ m& e4 |
黄河澄泥印。人民网 乔姝摄 1 f- R/ ^ a& {3 t" K4 Z4 I
从老街长巷的大门楼下穿过,右侧就是村里的一方老戏台,传承近两百年的扬琴戏正咿咿呀呀地唱着。扬琴戏是吕剧的前身,在南岭村已经传承到了第四代。当地有“一听扬琴响,把那饼子烀到门框上”的俗语,意思是村民听到扬琴戏开唱,顾不上做饭就跑去听。 7 M- o# n) F, e
除了扬琴戏,这条长约600米的老街沿街分布着90多个流动摊位和21家非遗店铺,实现了赶大集、品美食、买手造、看展演、逛美景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6 C) X6 X5 T* S* p) v7 K& i! X 在县级非遗“千手织布”工坊,“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的场景真实上演,木梭在细密绵长的织线之间来回穿梭,厚实和软、花纹明艳的粗布在织布机上一寸一寸延长。
$ ~8 L6 q; o$ W4 p, ]" ~% t : Q: M( Y9 r6 F3 N" S8 b- Y4 t
在县级非遗“千手织布”工坊,“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的场景真实上演。人民网 乔姝摄
! K4 _, J6 N. n1 `3 z2 z' b “自从老街建了以后,咱的布是供不应求。”负责人董彩霞爽朗地笑着说,“现在咱的织布机增加到了32台,不仅可以用来织布,而且可观赏、可体验,也带动了更多乡亲增收致富。” $ |0 ^+ j8 Q$ Z2 P* \" G2 R# V0 H n
文化街以“小投入、多参与、共致富”的独特模式,带动周边20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不仅实现非遗传承、群众富裕,还让广大游客体验到浓浓的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 3 z+ W/ \1 A! h* G
自今年2月份开集以来,老街长巷累计接纳游客76.72万余人次。其中,五一黄金周、端午假期、中秋国庆“双节”分别累计接待游客10.7万人次、2.1万人次、15.6万人次。
9 \; v5 }3 L$ e! m
- V8 u3 G0 ?# N" ]8 P7 m" e0 {
& _4 m0 o8 b3 E- d3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