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9 I- J; @; v, p2 L
本文转自:人民网 * K0 z. ]" K9 h1 q
探索科学之道路,辽阔、漫长,每一位探索者如黑夜中不懈闪烁的星,在浩瀚的科学海洋中照亮一方天地,而纵观时间长河,无数位科学家汇聚在一起,构成了人类前进道路上的璀璨星河。
' k! f/ l- _# ]4 V; ]& ~4 X 由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六届厦门海洋环境开放科学大会(XMAS-VI)将于1月9日至12日举行,本届大会以“多学科融合解决方案,服务海洋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大会9日于上午8:00准时启幕,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启一场海洋科学的群星盛宴。
. \; ^$ U) r$ x+ e- A0 u7 H; d 会议网站:https://melmeeting.xmu.edu.cn/xmas/index.asp & i7 p- J! r; s; Z/ c
XMAS-VI直播地址:https://v.ttv.cn/watch/xmas6 & ? W' k6 s5 |% a5 J. M/ \
XMAS-VI直播二维码: l3 }1 k3 k! ^0 \. _
( w: E4 R) K/ `/ u9 O2 g! t. O
与此同时,9日上午9:00,70.8海洋媒体实验室联合东南卫视发起“2023全国首场海洋科学家面对面共话海洋健康发展”——XMAS-VI 云端科普分会场暨“嘉庚”号2023首航直播活动,2023年全国首场海洋科学家面对面活动,即将拉开序幕! # P% G& Q, q& ^1 b
“嘉庚”号科普分会场直播二维码: - I8 [) w( A: A- Z# G, @4 J- ?7 Q
广告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2 W+ D, Z2 `5 ]: \0 j × + h, h5 t* `, e5 H, C3 [" B
/ S, r0 ~ }$ y
微信视频号: 5 q5 [& L1 m: U( e8 y7 c
9 g: P: \9 o5 I/ }5 M5 ?; R1 v1 \
六场海洋学家的主旨报告 “超前点映” ,海洋环境科学不同领域的研究热点 ,一睹为快。
* D2 a, J$ A9 p3 r3 b6 u( X 一
) e/ M7 G" S, ^% m! W 橡皮鸭子的奇幻漂流
- N+ e) m0 v- y/ { 《可持续海洋观测系统》
6 D) |6 O( l0 M% L- `0 q 报告人:Juliet Hermes,南非开普敦大学教授
' N& _/ a$ W2 J# F8 A5 R 报告关键词:可持续海洋观测,洋流长期观测,数值模拟
) H$ L* Q) K4 k7 M: g0 ` 1992年1月,一艘货轮在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遭遇风暴,海浪将集装箱卷入海中,超过 28000 只橡皮鸭子掉进了地球上最大的“浴缸”——海洋。
i4 {0 X$ F" B 橡皮鸭子的奇幻漂流由此开始,它们在不同的时间点登陆不同的大陆,直到三十年后的今天,茫茫大海中还游荡着少数漏网之鸭。 ! c' Y* U! L4 F' t# o; Z
这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和冒险精神的故事,更有趣的部分是这些鸭子的漂流路线。事实证明它们并未均匀地向四周扩散,这一现象引起海洋科学家的兴趣,从而将这场海运事故变成了科学界的意外之喜。通过追踪这些小“浮标”,海洋科学家对洋流——这只暗中驱动橡皮鸭的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 C, \7 E0 c2 J% i j# R( L 厄加勒斯暖流是世界上最为强劲的几股洋流之一,它强大的力量不仅给南非的东海岸和更深的内陆地区带来了温暖与湿润的水汽,还会进一步影响南非甚至南半球其他区域的气候。 ' t3 ?4 h' ~5 ~- `
除此之外,一部分厄加勒斯暖流将印度洋的温暖高盐海水带入大西洋,进而在全球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特点使得厄加勒斯暖流成为海洋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 F/ {* _ N9 v8 _# g6 ^3 i/ @ Juliet Hermes博士一直在从事洋流观测和数值模拟相关研究,她的报告也将系统介绍厄加勒斯洋流。
$ a1 G* h U$ d( g& e% ? 二 + W, b: \9 ~# [, q7 L# X
捕鱼不止影响鱼
& c+ A$ h l8 z 《捕鱼行为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1 S; v6 k, l: c# c$ e2 k 报告人:Eric Galbraith,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 % g2 q% @* _; ]4 o2 ?) K- |
报告关键词:捕鱼,鱼类资源,元素循环
( w" O6 Q4 i0 w8 u I# e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口持续膨胀的世界,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97亿(目前约为78亿)。可悲的是,世界上每8个人中就有1个人吃不饱,大约有8亿人每天在挨饿。
! T2 z" M# J- X. d3 g1 ]/ u 鱼类是重要的食物来源,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每7个人中就有1个人是以海产品为主要的蛋白质摄入源。 2 {7 Z8 H2 p% E% ]6 ]; i" n9 o
然而,75%到85%的鱼类资源已经达到或低于了可再生的临界点,整个海洋都被过度捕捞,以致于种群没有时间繁殖以恢复至原来的丰度。 4 _) ?& {) \$ m- ^) t8 k/ j
此外,鱼类数量的减少也并不是过度捕捞的唯一影响,还会造成海洋生物粒径谱与生态系统的改变。
( r% }7 l9 _9 X6 S$ Y 近年来,海洋鱼类资源受到了捕捞、栖息地退化、变暖、缺氧、酸化等人类行为与全球变化的显著影响,而鱼群在海洋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潜在角色与未来变化也正受到科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
( f& {) O& m4 V d: s Eric Galbraith博士通过提取全球渔业观察数据以及模型分析,研究了人类的捕鱼行为对海洋鱼类丰度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改变,他对海洋生态系统与人海耦合有着独到、深刻的见解。
~5 H# e* Y" F, d, p. T 三 7 J& C* v- b, \0 }$ N' c5 H# ]* q
向大海“施肥”增加海洋碳汇 # _$ }; q# h! ]
《铁施肥等海洋碳移除方案》 & ?6 I2 P& ~; X4 \, w
报告人:Ken Buesseler,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 L9 q; q) d3 c. ~8 J' L 报告关键词:碳循环,铁施肥,二氧化碳移除 # `% c; n% | D9 E& E& w
工业革命以来大量二氧化碳排放进入大气,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等气候环境问题层出不穷。 8 \& i) `5 U" s+ |$ i
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覆盖地球表面70.8%的海洋吸收了人类活动释放的约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这一碳汇过程主要由海洋溶解度泵和海洋生物泵驱动。其中,海洋生物泵以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为起点,部分被吸收固定的碳最终下沉到海底实现封存。
" X/ s/ f7 P" S/ ^. t 鉴于海洋巨大的储碳潜力,科学家们致力于寻找基于海洋生态系统的二氧化碳移除方法,其中,“铁施肥”从“铁”这一痕量元素着手。铁元素密切参与浮游植物的生长过程,直接影响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进而影响浮游植物对碳的固定效率。
6 c. g# Q. f9 g 因此,科学家们计划向海洋中施“铁肥”,促进浮游植物的大规模生长,推动海洋碳封存。然而,这项地球环境工程的实施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 c L& F7 g% `. K1 z0 {/ B0 `9 Q
Ken Buesseler博士正是这一领域领衔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家之一,他的报告将分享海洋铁施肥未来的研究方向。
$ y5 }, H4 [- ?; W" _8 [ 四 " V& ^ g4 P+ |9 N
深海里面有什么 6 e+ }' b2 U0 q d
《深海生物多样性的挑战与机遇》
$ e0 o& T( p- ]6 y: l. t) Y5 q 报告人:Lisa A. Levin,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教授
/ o4 X6 A, Y* R' l1 X: N 报告关键词:深海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资源开采
2 y# I8 [. P5 s/ B0 ` 尽管我们所看到的海平面万里如一,但表面之下的海底地貌却复杂多样,其壮观程度一点也不逊色于陆地,既有一马平川的深海平原和盆地,又有层峦叠嶂的海山和海岭,还有“咕咕”冒气的海底冷泉和热液系统。
+ u1 W. R R l1 X, b# z 在阳光难以触及的深海王国中,丰富的海底地貌为多样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栖身之所,这些深海居民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单细胞动物如有孔虫,小型底栖动物如沙蚕等,有大型游泳动物如深海鲨鱼及其他鱼类、乌贼,甚至还有美丽壮观的冷水珊瑚等。 ' O. H( \0 j4 b% y) @; d
除此之外,更有许多未知的生物,构成了深海的神秘与迷人。但是,如此神秘迷人的深海也正在遭受着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资源开采的干扰。
$ i o3 i5 ^! t$ g' {. g* {, M Lisa Levin博士长期致力于深海研究,她关注陆架边缘海不同系统的生态学,以及气候变化和资源开采对深海脆弱的生态系统所带来的影响。她的报告将介绍更多的深海生物多样性及21世纪深海生物多样性的挑战与机遇。 D" d# u. [+ s( w. S) c
五 1 N; E! e$ p) F6 o9 k P" `3 a
浮游植物的“向光而生”
8 ~6 r3 P6 L. s 《光驱动过程揭示硅藻的分子奥秘及其在海洋环境中成功生产的原因》
" ~% T0 Y% G4 X% b 报告人:Angela Falciator,法国IBPC(巴黎物理-化学生物学研究所)微藻叶绿体生物学和光感知实验室主任 2 z* V) L! }3 K
报告关键词:硅藻,光驱动过程,NPQ(非光化学猝灭) + A& k3 [% r' q6 E
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是海洋食物网的基础。而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但超过浮游植物吸收能力的光会导致其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甚至引起细胞死亡。
, u1 ?; e( e+ |& } 因此,浮游植物进化出了一个复杂的系统来检测和响应环境中光的变化,包括光感知能力及非光化学猝灭等。研究海洋浮游植物的光驱动过程意义重大,可以促进对光支持生命活动机制的理解。
& ] g( c; v S! w2 ? 硅藻,作为浮游植物的重要类群,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量约为全球总量的五分之一, 超过了热带雨林的固碳量。 2 |- @2 @6 i; H/ }0 [2 N( p6 ]3 M
Angela Falciator博士致力于研究微藻的光感知能力与光驱动过程的相关机制,她带领的团队通过模式生物三角褐指藻和隐秘小环藻,对硅藻响应光变化开展了多方面研究,以揭示光如何影响浮游植物的生命及浮游植物响应光的动态过程。 5 b4 m+ w( e+ E1 z0 x
六 ( X7 B8 }6 M4 j: H
人类的海洋“氮足迹” - A& y" J& P; P0 {& a
《海洋氮循环》 ) N# ]2 t# C6 e
报告人:Haojia Ren/任昊佳,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副教授
2 `4 m' V4 G, k 报告关键词:氮同位素,氮循环,人类活动 ; P, o4 _0 _) C! _; I2 K
氮是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是生物体中蛋白质、核酸、光合色素等有机分子的重要组成元素。自然界中的氮以单质和各类化合物的形式在不同功能类群生物的介导下相互转化,构成复杂的氮循环过程。 7 e2 W3 X, R# P4 }% {
对于大多数海洋环境而言,氮元素的供给是初级生产力和有机物输出的主要控制因子,从而调控大气CO2浓度,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4 ~7 L7 v1 |( V5 X6 |: r 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对全球氮循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世界范围内人工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在大大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也干扰了氮的迁移转化过程。
! ~8 |& F) i6 K7 q6 M: F/ E 我们如何在庞大的体系和复杂的过程中探究人类活动对于海洋氮循环和收支的影响呢?答案之一是氮同位素示踪,通过研究有孔虫和珊瑚保留的氮同位素信息,重建区域和全球海洋的氮固定过程,追踪区域海洋的氮源变化和评估海洋环境中人为来源氮输入贡献。 2 A* u3 A4 X- t
任昊佳博士长期从事海洋氮循环的研究,她的报告将从氮同位素的视角,探寻人类活动在海洋氮循环中的足迹。
5 k3 S/ L1 d x) N: `3 J% J T7 d4 g5 S9 @1 g5 d8 j) f- t
1 D8 ]7 K8 u B# S8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