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气|三下乡】探查海底地形——认识海洋,拥抱海洋 - 海洋水文学

[复制链接]
S k1 t& J# O# _, p#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了解更多海洋知识

6 o, u$ ?) T% w; r7 J) z# A/ p) `2 Z

陆地秀美的峰峦平原,是大家所熟悉的地形地貌。而如镜子一般的海面之下,是大自然在神秘无人知处造就的鬼斧神工,那里也存在着属于大海的地形,虽千年万年无人造访,却实实在在地经历着形成消逝的过程。

! I$ E5 w7 T3 O

没入海面,向深处探索,让我们一起了解承接海洋的“容器”究竟是何样,去见识一下海底最深处的自然风光!

0 L2 y m. s% g$ i8 R, p) b! Z6 L6 U

海底基本单元介绍

0 v/ w. |* A+ V, S. T

大家所熟知的五大基本海底地形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海岭,但今天我们将从大家更为熟悉的岸边开始,逐渐走向深海,了解大陆与海洋究竟如何过渡,海洋深处地形究竟是何种模式。

, v2 l" H' y, P1 ~

由此,我们将从海岸带、大陆边缘、大洋底三个部分展开。

% K& x1 O, E5 J6 l, k

海底地形简要模型

$ g' R- m5 H d

海岸带

6 z' G# f+ W9 i; U, ^

悠然夏日,在沙滩享受海风,远眺大海,这里是海洋的起点与终点。水位升高便被淹没,水位降低便露出的狭长地带,是海陆交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海岸带,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

1 z3 |4 T( t+ s) Q

海岸带示意图

* d g( ^3 c6 C- X8 B4 H; Y

大陆边缘

; C% N# D: s, H

海洋与大陆,最显著的区别便是海拔之差,海洋底部没于海平面之下,最深甚至可达几万米,大陆边缘便是海洋底部与大陆巨大高度差的形成处。

4 l5 y- ]0 i% v+ V, {& z& K

海洋与大陆的过渡区

* |, V$ z% n" H. j' n' t u- Z

此处是大陆与洋底两大台阶面之间广阔的过渡地带,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稳定型大陆边缘,主要以大西洋的大陆边缘为代表,其二是活动型大陆边缘,主要位于太平洋

; D- i( G1 f. i, d+ Z# \( n e6 R

· 稳定型大陆边缘

( d9 O' S# I/ Y" }0 n

稳定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三单元构成,地形宽缓。

& g9 S1 N2 i" ?1 j

大陆架是大陆周围被海水淹没的浅水地带,是大陆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

% a/ Z* @8 t+ c

大陆坡是一个分开大陆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就是大陆和大洋的分界区域。

; p2 `5 T: D& Y& I: F# f- N

大陆隆又叫大陆裙或大陆基,是自大陆坡坡麓缓缓倾向洋底的扇形地。

" e7 b9 E! _6 J. U3 M8 B

稳定型大陆边缘示意图

0 ]9 B2 @2 C6 v& p! q

· 活动型大陆边缘

" L# e) {- z5 C5 j- P' l

活动型大陆边缘陆架狭窄,陆坡陡峭,大陆隆不发育,而被海沟取代,可分两类:海沟-岛弧-边缘盆地系列和海沟直逼陆缘的安第斯型大陆边缘。

F( g4 \5 a4 ^

海沟横剖面呈不对称的V字形,靠近大陆侧斜坡陡,靠近大洋侧斜坡缓。大家所熟知的马里亚纳海沟甚至能达到万米深,比珠穆朗玛峰还要惊人。

8 L. F H) a) l4 Q0 Q

海沟剖面图

( v% L2 y( `6 n

大洋底

! y- U5 v8 ]8 e1 `: u, _2 e0 b

接下来,我们真正进入了大洋的深处,广阔的海底面积为多样的地形发育提供了温床。但这海底中却与陆地不同,在那里发育着环球性山系,即大洋中脊,故大洋底又将分为大洋中脊与其余区域——大洋盆地来展开认识。

1 F, G5 L: Q. ?- N. H3 U- [5 T4 S

海底多样的地形

7 T; w8 [+ ]% ?2 ?

· 大洋中脊

4 [7 @2 W3 H: E9 o

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占海洋总面积的33%。

s7 P3 B: V" [1 e2 _4 F5 N

太平洋中脊由于位置偏东,称为东太平洋海隆。

4 g% v' {( h: r$ x8 Y3 I

大西洋中脊呈S形,与两岸轮廓平行

& t B: y. W# V$ x8 u

印度洋中脊呈“入”字形

/ G3 p; U) d# F3 F# {

三大洋的中脊南端在南半球相互连接,北端分别经浅海或海湾潜伏进大陆。

{$ N g! I+ D" R) s

中脊被一系列与山系走向垂直或稍斜交的大断裂错开,沿断裂带出现狭长的沟槽、海脊和崖壁,断裂带两侧海底被分割成深度不同的台阶。 

$ i% h3 w; e; ]# `6 k6 b# p) L; L

小贴士

7 P9 r& k' {1 A0 B! p
" q0 N4 V" {1 Z2 t0 ]

大洋中脊又分为脊顶区和脊翼区:

$ e- x* X U* y V3 a5 {& L! r . `+ s/ {3 v: ^

脊顶:新生洋壳,上覆沉积物极薄或缺失,地形十分崎岖。

! ?5 Y' g& `4 V9 ?8 |3 b, h' o6 X

脊翼区:随着洋壳年龄增大和沉积层加厚,岭脊和谷地间的高差逐渐减小,有的谷地可被沉积物充填呈台阶状,远离脊顶的翼部可出现较平滑的地形。

) r( ]# g. R1 d4 c7 j. p$ p

·大洋盆地

& X4 d* e: R& a1 c, U& x

位于大洋中脊与大陆边缘之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45%。多样的地形在这里发育。下面简要给大家介绍几种地形。

" m' c6 z% f9 a2 H& ?& n

海盆:水深约在4000~5000米左右的海底洼地

4 \0 _# h p: f4 z, I

海槽:宽度较大、两坡较缓的长条状海底洼地

" q$ T% a \8 n7 v% w+ q0 d( Q. @

海岭/海脊:长条状的海底高地。洋盆中的海岭几乎没有地震活动,叫无震海岭。

+ ^, t- I, g* F9 u! m" u5 p

海山:多火山成因,孤立地散布于洋盆中,规模巨大露出水面的构成火山岛。

* E; q: A' {1 L3 }5 P

海隆:宽缓的海底高地,如百慕大海隆。

* E* n1 P( f& v( `. v0 U* ~

海台:也称海底高原,是一些顶面平坦,四周边坡较陡的区域,在印度洋中最为发育。

, `2 s- N$ o: g; n; C

深海平原:是起伏的玄武岩基底被厚沉积物披盖而成,坡度小于千分之一。深海平原的形成多与浊流沉积物有关。通常分布于邻接大陆隆处。

2 c; [" t8 Y; F; ]4 S5 ], b

深海丘陵:为熔岩流或岩盖组成,盆底沉积物少。深海丘陵的形成与浊流沉积等陆源的物质难以越过海沟输送到洋盆区有关,常分布于深海平原向大洋中脊一侧。

. ?) o3 e& I0 h0 c

由于太平洋中海沟发育,故太平洋中深海丘陵约占洋底面积的80~85%,而大西洋中深海平原却十分发育。

4 ?/ r" l7 n) z

· 各大洋地形简记卡片 ·

: I6 e" K k7 a9 ?4 p: ^5 @

大西洋

; w c' H2 W5 @- j0 ^1 g
1 |- \8 `! F$ h6 m

大洋中脊发育

0 j/ {: J5 D2 u, o& ~9 ]

南半球平直,北半球迂回曲折

3 g: a, a8 [+ H" A3 Q6 r( H9 c

大西洋示意图

8 V% x+ b; N) M7 j) E5 U2 ~9 N

太平洋

, q( `7 `7 ^# b: s2 K
( X6 m% E% c8 b9 k

平均水深4028米

# o4 C4 j8 G/ }

平均水深最深的大洋

5 l- R: b2 H7 p! T5 q# ^

发育着6条万米海沟

5 I7 a1 O& }" _5 _+ H- ^6 ]- A5 F; J

西侧多海,东侧较为平坦

7 Y* O9 p0 s& D

太平洋示意图

5 F9 X F3 n/ b! H- a+ Q- X4 Y

印度洋

9 h# S6 X* I$ i# c
8 p6 Q4 z% G7 J v

主要位于南半球

2 H, H$ ~( i) m) S# y, E( W# d

大洋中脊呈“入”字形

/ V3 m0 [1 ~3 N: u) B

印度洋示意图

$ b" N: r# z' v/ L- S* y" b) Z# h

北冰洋

7 B% p: z3 r6 p( a. x: n) C
1 C- X# H! O! X/ j2 |6 y% y$ [3 ?% X

平均水深为1200米

8 k: b; W% d8 f" y, W1 b- o0 x* J

世界上最小,最冷,最浅的大洋

% B9 m" f, ^/ R5 a) ~) x

有着世界上最宽的大陆架

1 f7 D% W( H6 a' ~

北冰洋示意图

: v0 }3 C j: E. I, q

结语

; s( }$ R/ w) H' l( \; E

海底地形是我们认识海洋、熟悉海洋的重要部分。千百年来,淹没于海下的岩石与泥土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发育着属于海底的高山平原,而又何等幸运,随着科技发展,如今的我们却可以通过科普学习来领略海底的地形风光,见一见幽深的千米万米海水下究竟是什么。

+ A8 a. H( t3 K2 K; U

探索神秘与未知,认识海洋,拥抱海洋,这是我们海洋科普想传递给每一个人的热忱与成长!

2 `* u. w9 k7 r: t' {/ j3 V' V

海洋知识小答题

) D. Z: p$ i( o- V8 @% [0 o
9 [ x& Z" ]7 c. _+ V8 S

至此,相信你已经对常见的海底地形有了一些独到的理解了,那么,来试试看吧!

0 V2 X; b3 J* ?1 d3 {3 [% f

暑期海洋科普三下乡推送将会每一期后附带5道海洋知识题目,答对题目可以获得相应积分,由公众号后台进行统计,最后会为积分排行榜前20名同学分发精美礼品,大家快来冲榜吧!

2 {! n3 K% {3 p$ C9 K

答题链接(扫码跳转):

1 w! f" H+ `' s+ A

ps:后台将只记录第一次答题的成绩,重复作答不计分,题目答案将在下期推送中公布。

) f) {! |% M+ u* y0 [$ V1 n% ^

图文来源

7 j, h+ L6 |) d8 F2 Z$ f$ x

高宗军,冯建国主编:海洋水文学

' Y& `8 _9 G6 X z0 L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海洋地形

4 D% d/ v% V: [: H: _# V5 k

樊勇地理工作室,地理图库

; Y0 H. W5 m- \5 E. Q* U

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大头,二冉,海洋探秘

( t X/ `/ B: Z) [' E$ @+ S

图    文:李梓玥

: ^! @: H; O* D4 X: k8 ^( G/ R9 y2 h

编    辑:李梓玥

; k4 W" K" l: y! M4 z

审核一:杨雨萱 王子鸣

! n# O, [! K1 Q! Y" L

审核二:张雪贝

​​ 9 o' \0 ]4 `: n4 W4 u+ F6 j1 J* h6 h+ |% t# i8 W# ?" m3 d 5 Z( E. @- L, k2 d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龚超群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