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 C6 l. G: j1 J# W- m
0 ]# i' d7 }) p- l+ ~ 论坛现场 本报记者 兰圣伟 摄 y# u! ` J) C) L8 I! i: [. E
& p! {% a2 V& A% M5 i# ^3 q* ]
本报记者 兰圣伟 刘斐 0 z6 E) w$ p, c, f
7月12日,由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和贵州省政府联合主办的海洋生态保护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主题为“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实践”。 1 W: j/ y$ `' s
本次海洋生态保护论坛旨在分享和推广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理念和成功实践,推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本土化、主流化,探讨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来自中国、泰国、柬埔寨等国的海洋事务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的代表,以及全球和区域性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代表共160多人参会并进行了深入交流。
5 j" `6 Y4 E k2 N# j 加强交流合作
0 \6 j+ B- s. Y' O& s# N7 y: q3 v 海洋是全球气候的重要调节器,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接续空间。海洋的绿色发展是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海和谐共生美好愿景的必由路径。目前,全球海洋绿色发展仍面临气候变化加剧、海洋典型生态系统受损严重、陆源污染与塑料垃圾危害等诸多挑战。
, d: f$ f! C. E! G. R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认同。该理念提倡依靠自然的力量和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的挑战。 5 j4 S$ T+ N/ x" _- P+ Q
柬埔寨环境部副部长、国务秘书伊昂·索法莱斯表示,柬埔寨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经济是柬埔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柬埔寨政府将大力促进农业和水产养殖业多样化发展,支持基于自然的旅游业发展。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柬埔寨环境部愿与利益攸关方和发展伙伴一起,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修复、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加强合作,开展联合行动。 2 a# k2 f* }) `; O
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海洋和海岸资源司总司长素蓬·颂迪表示,泰国自然资源和环境部高度重视海洋和沿海资源保护,开展了珊瑚礁和海草床修复、海洋濒危物种的拯救和保护等活动。泰国与中国在海洋监测和海洋研究等方面已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希望继续加强合作。 $ K2 X% `# Y8 Z6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首席政策官尼古拉·克罗克福德呼吁建立一个多边利益相关者的全球滨海论坛。她认为,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国际平台,进行实际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最大限度地提供各类生态系统服务。 7 t0 Y$ J# P4 ^0 G# W I
分享成功案例$ s/ m0 Q: l8 `6 _: H" x% a4 L
论坛上,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的代表和专家学者分享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践经验,为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建言献策。 . z7 ?( u+ W f/ J8 Y) ~$ u# a
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冯家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实施。作为国内首个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PPP项目”,广西北海市结合滨海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分区分类、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修复,取得了良好效果。 ! R: p" c8 F# I+ h
北海市政府副市长李继昭表示,在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实施过程中,北海市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水质生态修复达标;坚持陆海统筹,流域海域联动治理;突出生态功能修复,提高生物多样性;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实现经济绿色增长。该项目现已被打造成为北海市休闲、文化、科普一体的开放性城市中央公园绿地。 : Y! X. g- |3 o `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中坚持基于自然修复海洋生态系统,发挥民营经济优势,率先出台蓝色海湾指数评估规范,数字赋能设立修复标准,积极构建蓝色海湾生态司法保护机制,基于自然的海洋生态修复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2 i$ c1 [* O; \2 l6 N
洞头区委书记林霞表示,洞头区将发挥海岛地区发展海洋蓝色碳汇的优势,结合海上风电开发、滩涂光伏利用等,开展碳中和试点建设。探索海洋资源生态价值实现机制,让岸线等海洋资源变资产,试点建设“海洋银行”。探索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巩固蓝色海湾整治成果。
3 b- @; I' ]# A" O, F9 f 东亚海区域拥有全球31%的红树林、1/3的珊瑚礁和海草床,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但随着沿海人口数量持续增长、经济动态变化等,海洋环境和沿海资源面临巨大压力。 3 x0 G L; u1 J1 E; h
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执行主任艾梅·冈萨雷斯表示,该组织通过海岸带综合管理特有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技术干预,配合必要的政策扶持和机制改革,建立了有效和可持续的管理体系。2020年,海岸带综合管理计划已覆盖合作区域40%的沿海地区,包括12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岸带综合管理项目,产生了显著成效。 $ ]* E& k* u/ h- g: j8 U) P
2006年~201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亚洲地区成功实施了“未来红树林”计划,在红树林修复技术创新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滨海和海洋项目高级专家梅芙·南丁格尔表示,该方法主要是促进红树林的“自然再生”或者“生态修复”,为“自我修复”和“次生演替”创造先决条件,让动植物群落恢复到自然状态。从长远来看,自然再生有助于稳定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并具有更高的存活率。 : U# o' C, S9 m' E" J+ z- |
促进绿色发展
0 t: G4 E3 w: h2 k: e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认为,新发展格局下的蓝色经济是可持续绿色经济。一方面,要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陆源和海域污染控制,保障海洋生态健康和安全,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修复、保护和治理的体制机制,促进陆海统筹、协同发展,鼓励应用新技术提升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能力。
: W$ t% P) X4 e 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是我国滨海湿地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陈彬表示,要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摸清滨海湿地蓝碳生态系统现状,查清蓝碳资源储量、固碳能力和增汇能力,建立常态化调查工作。加强修复规划编制,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海陆统筹推进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的全面保护和修复。加大滨海蓝碳保护修复和养殖碳汇机制技术的研究力度,探索蓝碳交易机制。 ; t' T# c) F" n. {0 H/ b. }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相文玺表示,基于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方式已深度融入各国海岸带空间治理过程中。我国海岸带空间治理的主要任务是优化沿海开发保护格局,有效控制海洋及关联陆域开发强度,强化陆海一体系统性保护,提高生态化、绿色化、更安全的人居品质。因此,要从宏观区域指引、中观空间分区、微观管控措施方面规划我国海岸带空间治理的实现路径。
. @1 F) i3 a) N L4 X: Z 我国海岸带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在风暴潮灾害防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风险管理部主任国志兴认为,我国已编制了调查与评估类、生态减灾与修复类等多项技术标准,并在30个沿海城市开展工程项目建设实践。未来将不断深化技术方法、完善标准体系,通过规划引领和工程示范,探索业务化工作机制,逐步构建生态与减灾协同增效综合防护体系,推动更具韧性的生态海岸带建设。 5 {0 c1 ?1 |! t, l( e, J4 P
尽管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及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自身也存在受气候变化威胁的可能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全球海洋和极地项目主任米娜·艾普斯表示,要建立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多边环境协议之间的紧密联系,收集更多关于碳汇和碳源的高质量数据,特别是针对国家自主贡献、气候目标及基于自然解决方案脆弱性的相关数据,推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全世界有效实施。 # R& E g, X4 ]$ ^: Z
: ~/ w9 |' W0 \* W) w
+ l& D1 }) g+ w%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