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复制链接]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随着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强度的不断增大,海洋生态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全球41%的海洋区域受到了严重影响。海洋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海洋资源过度开采、海洋物种生境遭到破坏、外来物种入侵以及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海洋的五大威胁因素。2020年是《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和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以下简称“爱知目标”)实施的收官之年,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依旧严峻。2022年12月19日通过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是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进程的纲领性文件,将指导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行动,促进2050愿景实现。*1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 $ _$ R+ ?, g# j, Q& i7 x

《公约》对海洋生物多样性问题的关注点不断拓展,在工作领域和战略目标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在工作领域方面,从最初关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特别是具有重要生态和生物意义的海域(ecologically or biologically significant marine areas,EBSAs),逐渐拓展到识别并解决海洋生物多样性临的主要压力和威胁因素,以及探讨解决海洋生物多样性威胁的生态系统工具和方法等。《公约》在制定的涉及海洋的战略目标上也不断提升,将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marine biological diversity beyond areas of national jurisdiction,BBNJ)纳入了议题的讨论范畴。

' g7 Q- ]$ `: W' b0 T

工作领域的拓展- `7 g6 g6 m! k1 ~

早在1995年的COP2上,《公约》就开始关注受到严重威胁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达成了全球共识,发布“关于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的雅加达任务”,明确了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5个主要行动。自此,海洋生物多样性成为COP上的正式议题。

; ]9 ^+ V+ b$ A

EBSAs的发展可以划定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确定表述标准,第二阶段是应用和实践。COP13上决定设立任期两年的EBSAs问题非正式咨询小组,并在COP15上决定延长其任期。

% O( H" n. _6 M9 L4 x

《公约》目前关于海洋生物多样性威胁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珊瑚礁保护、海洋酸化、海洋废弃物、水下噪声等议题上。

2 b2 q% W' |. f" a& f, J: m& h

《公约》下解决海洋生物多样性威胁因素的工具和方法包括海洋和沿海地区综合管理、海洋空间规划、环境影响评估、可持续渔业管理等。

战略目标不断提升( I% ]/ t+ b' ]* T, Q4 Z5 w4 ?$ I

为进一步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2019年开始起草制定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进程也十分关注保护区域面积目标。在高雄心联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HAC) 的推动下,保护全球至少30%的陆地面积和海域这一“3030目标”已广为人知。

BBNJ保护 1 e6 l$ _/ W: G2 k

目前国际社会认为公海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两种方式:一是《公约》的EBSAs进程,以支持国家和国际上对海洋栖息地和资源的管理;二是BBNJ协定,就BBNJ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拟定的一份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国际文书。

/ l% Y+ B4 ^9 l) R- f

《公约》框架下一直强调《海洋法公约》在处理BBNJ问题方面的中心作用,指出《海洋法公约》是一切海上活动的法律框架,《公约》仅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持。

*2进展评估工作领域的进展评估8 m. A' M) [2 } P+ s

《公约》框架下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决议更侧重减少海洋生物多样性威胁。有研究表明,对海洋保护区进行有效管理,最直接的成效就是减少了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威胁。在过去10年,随着海洋保护区面积的增加,显著扩大了珊瑚礁的覆盖范围,以及其他受威胁物种的数量。

3 Q7 D2 p+ M; A3 H+ d1 X

过去10年,许多国家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加拿大划定了海洋领域的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OECMs),在海洋空间规划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

; N( _/ C( c, Y, |8 z

研究表明,全球只有3.6%的海洋得到了有效保护,许多国家在划定海洋保护区时并未考虑到保护EBSAs区域。所以在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Global Biodiversity Outlook 5,GBO5)报告中再一次强调,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海洋空间规划以及对海洋的综合管理。

战略目标的进展评估 # L$ Z8 P/ U6 K8 a* v4 n: ]! l

近年来,有研究呼吁保护半个地球。同时研究表明目前全球仅有16.64%的陆地和内陆水域和7.74%的海洋面积受到保护,要想实现“3030目标”,就需要大幅增加陆地和海洋受保护面积。

BBNJ问题的进展评估 # n7 y: _: r1 u! q

根据BBNJ问题的谈判进程和相关研究,当前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洋保护区的覆盖面积严重不足,仅有10.8%的海域达到10%的保护区覆盖率。由于公海占全球海洋面积的61%,国家管辖内海域面积仅为39%,若想依靠对国家管辖内海域进行保护来实现“3030目标”,意味着近八成国家管辖内海域要被划为保护区域,显然不合理,所以根据《公约》现有的工具无法保证“3030目标”的实现。大多数国家都希望能够出台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BBNJ协定,但目前看来,BBNJ谈判依旧困难重重。

*3面临的挑战意愿和行动力不足7 V6 J, m6 G6 Q. y, Q

相较于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无论是在保护区的建设还是相关的法律体系制定上都更缺乏关注,大多数国家对建立海洋保护区的关注较少。

2 |5 x2 R$ K. ^$ L* J; P

究其原因在于各级政府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且在制定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政策时没有考虑到《公约》的相关目标和战略行动计划。同时,由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十分复杂,涉及到环保、农业、海洋、外交、商务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协调机制,也会造成管理混乱。

海洋保护成效低6 L0 z0 S7 E* d( O$ g) }

根据IUCN统计,截至2022年全球仅有8.13%的海域被划为保护区,海洋保护区建设任务艰巨。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保护区的覆盖面积严重不足和国家管辖范围内的大部分海洋保护区域未得到有效保护是造成全球海洋保护区域面积不足的重要原因。要想实现“3030目标”,不仅需要加强管辖范围内海洋保护区域的有效管理,还需在各国管辖范围外设立更多的海洋保护区。

资金来源不足 % ^" N3 \3 f5 m/ r

目前,生物多样性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导致资金缺口庞大,而且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本身涉及综合国土规划多个领域、行业及产业,随着海洋保护区域目标的提升,也将增加管护成本。因此在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缺口巨大的前提下,势必会影响到海洋保护区域面积进一步扩大和管理有效性的提升。

各方合作不足3 I$ n' r( [6 `' F A* L3 d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复杂性、跨国性等,使得海洋保护的国际合作成为必然,国际上有权保护和管理公海海洋资源的组织有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底管理局、区域渔业组织,但由于现有协议之间的合作较为薄弱,合作的方式较为简单,没有形成战略联盟,导致对公海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仍然不足。

*4展望和建议( l5 a' ` R) w! w. F5 i

当前,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但在途径和方法上又有所不同,既要注重保护数量,更要重视保护质量。

加强海洋保护的政策制定, M6 A/ m* A8 e# \

当前,就国际社会而言,已初步建立起海洋环境治理体系。但仍要各国在国家层面制定相应政策,进一步推动《公约》框架下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发展以及《昆蒙框架》的实施。

9 Z# P& t5 g$ u( d0 D. x( c

就我国而言,近年来出台了包括《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将对实现《昆蒙框架》中的海洋目标起到一定推进作用。

增加海洋保护区域面积% a3 u. h' |7 w6 h) ]7 J

从爱知目标到《昆蒙框架》,保护区域面积一直是缔约方关注的核心之一,后续“3030目标”的实施需要继续将有效和公平管理、连通性、代表性等质量指标作为保护海洋的核心,既要注重保护数量,更要重视保护质量。

. H( z; P" L5 ?$ G

我国主要通过划定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等措施实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强化资源调动和能力建设 . R$ o/ T0 S% e& f2 n! O' A6 o+ ?

《昆蒙框架》及其“一揽子文件”里强调了迫切需要从国内和国际、公共和私营部门等所有来源加大财政资源调集力度,以填补生物多样性融资缺口,为有效实施《昆蒙框架》提供充足资源。

加强合作$ F0 j" v! [5 w

目前全球海洋治理呈现“碎片化”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很难形成一套国际通用的治理方案和应对机制。这就需要加强《公约》与《海洋法公约》以及其他公约和多边协定之间的协同。

8 u3 i0 K6 [5 c. |. ~5 n) s& a. @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倡导“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尽可能多的国家打造全方位、多层次、最广泛的“蓝色伙伴关系”。接下来,中国应该充分发挥COP15主席国的领导力,进一步推进区域海洋治理,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为全球海洋环境保护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向下滑动查看)2 ~5 S S7 ?- }3 q$ f

[1] 耿宜佳,田瑜,李俊生,徐靖(2020)“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进展及展望.生物多样性,28,238‒243.

- S/ q2 V9 B( F! {

[2] 罗茂芳,郭寅峰,马克平(2022)简述《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进展.生物多样性,30,22654.

1 a2 q" K/ g' x4 H' [* G) Z

[3] 银森录,郑苗壮,徐靖,刘岩,刘文静(2016)《生物多样性公约》海洋生物多样性议题的谈判焦点、影响及我国对策.生物多样性,24,855‒860.

a, d) b1 Q1 `* ?" \- @. `: G

[4] CBD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1994) Decision Adopted by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XII/10.

' f8 ]5 S a' M9 m, ]! U) B

[5] CBD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2006) Decision Adopted by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VIII/21.

3 Q* j! J+ Z4 s

[6] CBD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2010b) Decision Adopted by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X/29.

8 c, o2 @! n- K+ V& Z$ g5 z

[7] CBD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2012) Decision Adopted by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XI/18.

& `( V9 B. h; n9 K+ Q

[8] CBD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2020) Global Biodiversity Outlook 5.

: G9 I$ ]6 Z# u$ H. W

[9] CBD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2022a) Decision Adopted by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15/4.

' a* a+ q$ \7 ~9 a& o! k( P, O

[10] CBD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2022b) Draft Decision for the Fifteenth Meeting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15/L.14.

& ^! O4 i0 B/ b- k& i- N

[11] Clark NE, Boakes EH, McGowan PJK, Mace GM, Fuller RA (2013) Protected areas in South Asia have not prevented habitat loss: A study using historical models of land-use change. PLoS ONE, 8, e65298.

5 t2 }7 I1 }5 j6 w9 K. ]. m- g

[12] Costanza R, dArge R, de Groot R, Farber S, Grasso M, Hannon B, Limburg K, Naeem S, ONeill RV, Paruelo J, Raskin RG, Sutton P, van den Belt M (1998)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Ecological Economics, 25, 3‒15.

9 Z" p" F5 y: M

[13] Dunn DC, Ardron J, Bax N, Bernal P, Cleary J, Cresswell I, Donnelly B, Dunstan P, Gjerde K, Johnson D, Kaschner K, Lascelles B, Rice J, von Nordheim H, Wood L, Halpin PN (2014)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s Ecologically or Biologically Significant Areas: Origins,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us. Marine Policy, 49, 137‒145.

H9 {3 J7 v2 w7 `7 h

[14] Dunstan PK, Bax NJ, Dambacher JM, Hayes KR, Hedge PT, Smith DC, Smith ADM (2016) Using ecologically or biologically significant marine areas (EBSAs) to implement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121, 116‒127.

( [, ?: I& ^4 I: @0 y* I9 J, n

[15] Edgar GJ, Stuart-Smith RD, Willis TJ, Kininmonth S, Baker SC, Banks S, Barrett NS, Becerro MA, Bernard ATF, Berkhout J, Buxton CD, Campbell SJ, Cooper AT, Davey M, Edgar SC, Försterra G, Galván DE, Irigoyen AJ, Kushner DJ, Moura R, Parnell PE, Shears NT, Soler G, Strain EMA, Thomson RJ (2014) Global conservation outcomes depend on marine protected areas with five key features. Nature, 506, 216‒220.

2 ]% Y- k w% i) S

[16] Gannon P, Seyoum-Edjigu E, Cooper D, Sandwith T, Ferreira de Souza Dias B, Pașca Palmer C, Lang B, Ervin J, Gidda S (2017) Status and prospects for achieving Aichi Biodiversity Target 11: Implications of national commitments and priority actions. Parks, 23, 13‒26.

/ q7 ?: f! J& K; R: u

[17] Halpern BS, Walbridge S, Selkoe KA, Kappel CV, Micheli F, D’Agrosa C, Bruno JF, Casey KS, Ebert C, Fox HE, Fujita R, Heinemann D, Lenihan HS, Madin EMP, Perry MT, Selig ER, Spalding M, Steneck R, Watson R (2008) A global map of human impact on marine ecosystems. Science, 319, 948‒952.

- S1 U, _. S( w5 W( S8 M, ]" V! @& d

[18] Locke H (2013) Nature needs half: A necessary and hopeful new agenda for protected areas. PARKS, 19, 13‒22.

! K7 U5 ]/ ^; T# n1 r9 {

[19] Maxwell SL, Cazalis V, Dudley N, Hoffmann M, Rodrigues ASL, Stolton S, Visconti P, Woodley S, Kingston N, Lewis E, Maron M, Strassburg BBN, Wenger A, Jonas HD, Venter O, Watson JEM (2020) Area-based conserv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ature, 586, 217‒227.

! e+ ?+ ] Y ]7 I

[20] UNEP-WCMC, UNEP, IUCN (2021) Protected Planet Report 2020.

END参考资料耿宜佳,李子圆,田瑜.《生物多样性公约》下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进展、挑战和展望[J/OL].生物多样性:1-10[2023-04-19].转载声明:有原创标识文章,请发送【文章名称+待授权公众号名称及ID】向我们申请白名单授权。免责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如有任何不妥之处,请联系改正或删除。今天因为你的分享,让我元气满满! " C7 l7 m3 _2 ]. N6 U$ x% Q, Q% V+ M" S. \; ~+ ^- l# K " E: t/ f% i& { [1 f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保温杯
活跃在4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