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国内空白 深水拖缆宽频宽方位地震勘探技术研发成功 - 海洋地震监测技术

[复制链接]
4 x( b; i% d! D$ Q

前不久,由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南海深水区油气勘探地球物理关键技术》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验收。依托该课题取得的“三船六源‘犁式’拖缆”宽频宽方位地震勘探技术相关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深水拖缆宽频宽方位地震采集技术空白,推动了我国高端海洋地震勘探技术转型升级,对我国海洋石油地球物理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S) k8 R( D2 B9 L6 Y$ r

地震资料对勘探研究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现代西方医学所依赖的CT资料。而地震采集作业方式决定着地震资料品质的“先天基因”,全世界地球物理学家从未停止过对地震采集技术的研究与创新的脚步。在过去30余年时间里,单船水平拖缆采集一直是世界范围内最广泛应用的海上地震资料采集方式。

9 G; I/ j6 b1 L4 }
/ @7 h# L4 j* W* ]) {5 J8 ?

图为采集作业现场

0 J; t/ _3 {2 ]. p, L6 ~& Y8 W

据介绍,为解决制约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地球物理瓶颈技术问题,提升我国深水海洋地震勘探技术水平,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自“十二五”开始,便通过自主攻关形成了“犁式”斜缆宽频地震资料采集及配套处理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获取地震资料的频带宽度达5个倍频程(常规只有3个倍频程),频带范围在3-120Hz之间(常规只有6-80Hz),大幅改善了地下地质目标成像效果。在“十二五”攻关成果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又进一步向拖缆宽频、宽方位地震勘探技术进军,在我国南海首次实现了三船六源“犁式”拖缆宽频宽方位地震勘探技术突破,多项指标创业界新纪录:首次将“犁式”斜缆系统用于12缆三维数据接收;首次实现了三船六源随机激发作业;首次实现3艘最先进的大型物探船联合作业。在此基础上,历时18个月,攻关形成了异源混叠信号分离、三维地震鬼波压制等多项配套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最终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经济日报记者 沈慧 通讯员 叶云飞 )

' g) ^' x( G3 ?" a 2 p7 f6 n5 }2 o- G+ b; I # \8 ~' h( i/ S3 o; S & J6 A. L8 ?' w& R! v& z9 Q1 F0 k, W8 a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葛宝淼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