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深海大洋不仅仅有矿! - 深海勘探生物学

[复制链接]
9 |; Y$ |6 V: ^$ I

原标题:原来深海大洋不仅仅有矿!

! C- M/ c+ N" p; O$ d+ N, ` s- ?" r9 G4 c4 p+ D ! A) b& h- {+ b# _+ P. Y6 p

深海大洋生物资源探测开发成就新闻发布会现场

9 R0 f1 W4 a1 Y/ h

7月22日,国家海洋局在厦门召开了我国深海大洋生物资源探测开发成就新闻发布会。深海作为天然基因资源库,蕴藏巨大的应用开发潜力,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深海生物资源勘探开发在深海生物勘探、深海微生物资源库规范化建设、深海生物学基础研究、生物资源应用潜力评估与开发利用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0 i* l9 D' S1 S& x# C' D4 n# B

据了解,大洋协会率先在我国部署了大洋生物资源勘探的相关工作。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大洋协会设立深海资源勘探与研发重大项目,整合了20多家优势单位,经过15年的努力,取得丰硕成果,建立有库藏量和种类数世界领先的海洋微生物资源库;获得大量在医药、环保、工农业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菌种、酶和化合物,快速提升我国深海生物专利的拥有量,保障了我国在国际海底的权益;带动深海深部生物圈的探索,在深海生物生命过程与极端环境适应机制方面获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

# N% _$ N( Q" d

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海洋局公布了我国在深海生物资源探测方面取得的五大阶段性成果:

; V% G# R- D+ j2 U0 Z

8 v; ]) A' Y7 g5 t

第一:深海生物资源探测与保藏取得显著成效,彻底改变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基因资源研发领域的状况

1 G3 c( I: ~+ }+ }) h

15年的大洋调查,获得大量深海微生物资源,分离了近10000株微生物,建立了第一个深海菌种库。目前库藏海洋微生物2.2万株,涵盖3400多个种,国际领先。构建了第一个深海微生物宏基因组大片段基因库,完成了近300株海洋微生物的基因组测序。构建了国内第一个深海微生物代谢物库与信息库,库藏馏份达15000份。

* ~" L/ g) r. ]

8 c) ^* [2 f# E1 l0 U& ~, {

第二:系统开展资源应用潜力评估,获得一批深海知识产权,在医药、环保、工业、农业等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 a: ?5 C7 W5 I6 c4 C0 h8 M3 |

完成4000多株微生物资源在海洋药物、生物农药、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工业酶应用等方面的潜力评估,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200多项。建立有海洋微生物中试平台。多项研究成果已经完成应用示范,并同国内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对接,部分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z% u9 K I ~ g, e- q

3 V9 }& e7 G' N8 x

第三:深海生物基础研究,硕果累累

3 N! V% c" q: c! A" r, T1 J. c

发表SCI论文500多篇。完成100多个海洋微生物新物种分类与系统进化研究,使我国成为国际上深海微生物新物种发现与分类的重要力量。在深海微生物功能与代谢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中,“海洋石油降解菌研究”成果入选“2014年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 ?5 H. |1 Z0 R3 }

0 s5 s [, F; e& Y0 c+ Q' D4 L

第四:大洋生物勘探技术显著提高,形成了三龙深海探测,微生物海底长期原位培养等系列创新性深海装备

+ R% n& S( g$ g3 {

目前,海洋调查船队已增加至近40艘,载人潜器蛟龙号已成功下潜150多次。逐步形成了以“蛟龙号”、“海龙号”、“潜龙号”这“三龙”为代表的深海装备体系。特别是载人潜器蛟龙号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精确获取生物样品的可能性和准确性。同时,形成完善的深海生物实验室研究平台,为我国海洋生物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 @& a' ?* B! }2 H

' t3 J5 n8 K( N% |6 [* G1 h1 n

第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 y; s. T) G- z

推进与法国、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在大洋生物资源探测方面的国际合作交流,我国科研人员在某些领域逐渐发挥主导作用。由大洋协会支持发起的国际深海微生物研讨会,目前已在中国、法国、日本、韩国等举行了6届。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也已加入世界微生物联盟,充分展示我国在海洋微生物资源管理方面的贡献。

+ Z4 |8 q% u/ E* ^5 q

新闻发布会上,还规划了未来深海大洋生物资源规划设计及主要任务。

( J' f4 O8 Y' t, A! W

第一:积极获取深海底部生物基因样品

: `! B" I o; E9 p, P, _

在国际海底典型环境区域,进行精确区域与原位环境参数观测。获取高质量的环境样品与生物样品,用于极端微生物的培养、基因资源获取等。开展深海微生物的原位富集培养,获得特殊功能的深海极端微生物样品等。

$ }6 q7 x/ B# L4 m( b( X

第二:提升我国深海生物及其基因资源的培养与获取能力、大量获取深海新资源,提升我国对深海生物及其基因资源的认知水平

|5 O5 K! E m/ z# I& ^7 S

从国际海底环境样品中,分离、培养、获得国际海底极端生物及其基因资源,是国内外至今未完全突破的世界性技术难题。拟着力突破国际海底极端生物及其基因资源分离、培养与获取的关键技术瓶颈,提升我国获取国际海底极端生物及其基因资源的勘探能力。继续开展深海生物资源的提取与潜力评估。开展深海生物资源的生命特征及其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

3 G- H2 o6 i+ i3 ^, ^/ L- c; J

第三:开展资源潜力评估,形成商业开发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的能力

' {! o9 O! z) t4 w# C: F9 A

建立极端深海生物及其基因资源应用潜力评价技术体系和技术平台,系统评价我国拥有的极端深海生物及其基因资源的应用潜力,完成中试规模的技术放大和验证,形成具有商业开发深海生物及其基因资源的技术能力,实现真正的资源和技术拥有。最终形成可进行商业开发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的技术能力,推动深海生物及其基因资源生物技术产业的形成,使我国在深海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做出应用贡献。

7 ]; a: q+ u6 h3 M) d

第四:深海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应用示范

( B6 t& k8 J6 X- U9 _0 }

以生物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强深海生物资源在工业、农业、医药、环境保护、日用化工、食品工业、冶金、石化等领域的应用技术开发;建立深海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关键技术体系;开展深海生物资源利用的中试生产工艺研究,获得一批深海生物资源应用技术,并联合企业、开展产品化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为深海生物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6 f" R$ f% C* ~* Z" W a, ?/ t: T ]

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书贤,国家海洋局办公室副巡视员张连秋,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主任刘峰,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吴日升和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邵宗泽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 A0 ^& q p7 B0 }' m6 A) h h' w9 r* d- O6 S* B

新闻发布会现场

' v5 N- f$ G( j . }* R9 |# q# ^ ]/ y

邵宗泽现场讲解

H1 N9 c' H7 {$ x2 Y7 _ a ) ?6 W; C" `* ]) S/ j* e! y

深海生物资源样本

6 m6 Q0 ? I' ~/ o) \ - ^6 R, F) \" b: R3 G9 N* E3 T% K 7 T+ K. K) \0 {/ U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 R( q5 T0 x! Q" e# k6 Z$ j; {) @. F; v

责任编辑:

) B* S6 c; ?0 C3 `8 ? ) n" {4 O: F* J% O+ p. Z# \9 C5 T8 C' ]; a& H% q: n2 ~! J+ m* } : x, N R* d% K g8 p' \ 8 X D+ u* T. B- v- o( ~1 t6 G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碧薇
活跃在2025-1-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