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F ^! o7 X( X$ L
近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齐鲁工业大学海洋技术科学学院海洋遥感团队在黄渤海海水透明度及其影响机理领域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文章“Variations of Water Transparency and Impact Factors in the Bohai and Yellow Seas from Satellite Observations”以周燕为第一作者、禹定峰为通讯作者发表于国际知名遥感期刊《Remote Sensing》(JCR一区),合作者包括来自英国Cardiff University、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科学家。 ( F1 j/ }# V* P# N8 |
水体透明度(Secchi disk depth,SDD)是描述水体光学性质和水质评价的重要参数,能够直观反映水体的浑浊程度以及水体对光的吸收和散射程度,与水体固有光学性质、浮游植物生物量、悬浮颗粒物、营养状态、盐度等密切相关。该研究基于Lee等(2015)提出的水下能见度理论,利用2003—2019年的卫星遥感数据,揭示了黄渤海水体透明度的时空分异规律,分析了影响透明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发现,黄渤海海域透明度的分布明显呈现出近岸区域透明度低、远海区域高,冬季低、夏季高的特点。整个海域的年际透明度变化呈下降趋势,渤海海域最低(0.003 m y-1),南黄海最高(0.015 m y-1)。对长时间序列的SDD遥感影像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第一模态与总悬浮物相关度最高,有色溶解有机物次之,表明水体透明度的变化主要受海水中的光学组分影响。通过第二和第三模态的研究发现,光合有效辐射、海表温度、海表盐度和海表风速是引起水体透明度变化的协变量。研究水体透明度的时空变化和驱动机制对研究水体光学参数及其理化性质、水环境变化、水体富营养化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S$ g/ {: D# H' b# |7 b- F
# P# e0 P& W" h6 Y5 C, s 黄渤海水体透明度变化的时空分布
, V8 N% u+ Q; x" i , K4 G, N- d( c/ ]3 J
$ T0 i: l: }5 j- ~' M 长时间序列SDD影像的EOF分解 , c# W7 ]9 X2 b3 s( ?" l6 B' W
/ n; D3 t2 ]- U6 u/ D# d8 @
海洋遥感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的引领下,主要从事海洋遥感机理、海洋生态环境遥感、卫星遥感定标与真实性检验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该团队围绕海水透明度、悬浮物、叶绿素等遥感监测在SC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在下一步工作中,团队将在深化水质参数遥感的同时加强大型藻遥感、风矢量定标与真实性检验的研究工作。
& m4 J& |2 L7 h8 a( [ 来源: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 A+ |2 |: E, F% N h8 N/ }( z; o" y4 m( [6 |* w) N" C
, `0 z5 G K; m' l$ i
* t/ m) e( q9 U1 k8 g! K2 d6 m R! l+ C4 S*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