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0 R' e9 C' t/ W ^4 m! I9 N
 不断增长的带宽、流量促进16FP等多芯海缆的开发与应用,推动产业进入空分复用技术时代。12月29日,2022通信产业大会暨第十七届通信技术年会在线上举行。今年大会以“共赢主航道:面向数字经济的能力与创新”为主题,分析当下、趋势未来。会上,江苏深远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宋继恩阐述了海洋通信的发展历程,海洋光纤通信、海底观测网的技术发展、难点与挑战。 ! ~; [( X6 E, q) d: N
江苏深远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由亨通集团旗下江苏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牵头,与华海通信、亨通光电、富通集团、蓝梭科技、苏州大学等6家单位共同成立。
5 v* y( F+ M2 O5 ]0 L; Q5 S: @ 宋继恩介绍说,亨通海洋板块专注于海洋通信网络建设及运营、海洋能源信息、海洋工程、海底观测网、智慧水利水务、海洋通信,致力于打造“产品+工程+运营服务”的海洋产业,助力打造智慧海洋。
% B; W! }, `. i( b/ h6 U 
" g/ {" Q) i: t& l" @, M: W. l 在海洋信息通信领域,亨通是全球领先的端到端海底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聚焦网络前期规划设计、勘察,岸基设备、海下设备整体生产研发和集成,以及海洋安装施工和后期网络运营维护。
3 K% u. `7 q' K0 b5 v- B1 X 经过十余年发展,亨通海洋信息通信业务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120多个大工程,海缆敷设里程超过84000公里。并攻克了三大行业关键技术难题,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底光纤、海底光缆、海底中继器与分支器等核心产品,创建了成套装备体系,率先打造出海底光缆系统全产业链,并实现产业化与工程应用,形成了欧美日中四足鼎立的全球市场格局。 ! v7 d* C/ a, b! f( t
一般而言,海底光缆系统主要由陆地、海底两部分组成,陆地部分主要有波分设备、开放系统接入设备、供电设备、陆地光缆等,海底部分主要有中继器、分支器、海底光缆等。目前,全世界有95%洲际通信基本都是由海底光缆系统承担,可以说海底光缆支撑着全球信息交互。 4 z7 ?, {. u( d
事实上,因海洋通信的特殊性,海底光缆系统也面临六大技术难题。
$ k5 B/ U, ?2 L0 { 一是超长距光传输,要求海缆具有极低损耗和更严格的光纤衰减一致性,保持中继系统的标准段长及光谱的平坦; ( P2 o& K+ I6 u) V3 e: o: ]/ `6 Y
二是超长距电传输,要求海缆满足连续25年20kV工作电压; ! u- B! w+ _& G! i% P& S9 H
三是超高耐水压,海缆系统应用水深需求不低于8千米;
. i9 Z- y1 X6 C8 _& R/ O+ ] E 四是阻水阻氢,光纤对氢十分敏感,海缆系统的光电传输,要求海缆具有很好的阻水性能; - k1 x- ~& \& @4 [# t0 e$ o
五是大长度制造,海缆系统距离长,常规可达几千公里,极端可达上万公里; & U0 ?' {0 ?" ]: L2 e% A) }) l% U. `
六是25年防腐,海缆需在海水环境下,保证其性能满足25年的使用寿命。
8 A: w6 i+ B- Q1 r+ n' y4 h 除了这些技术挑战,不断增长的流量需求也需要更高效的技术来匹配。宋继恩表示,新的带宽及流量增长促进16FP等多芯海缆的开发与应用,推动产业进入空分复用(SDM)技术时代。 ( a3 T `; o4 V4 p- I
据介绍,SDM技术被认为是未来保持海底光缆系统容量保持指数级增长的重要技术手段,其主要技术路经主要有物理增加光纤纤对数,采用特种光纤(多芯光纤、少模光纤、少模多芯光纤),探索轨道角动量(OAM)等。 : N0 P/ r$ k/ Q$ h. u9 M
不过,宋继恩指出,这些技术还处于产业化前期,还有一段路要走。
$ s- }0 `8 ]; V4 ^& N 海底观测网也是亨通海洋板块重要业务之一。宋继恩表示,海底观测网是一张典型的海底物联网,用以观测海底事态状况,主要是利用海底传感器、海底接驳盒感知、收集海底世界信息,通过有线方式传回陆地的岸基处理站进行信号处理以及最终应用等。因此,海底观测网被誉为人类第三种地球观测平台。 8 _ o0 c: t' o. r
事实上,人类对海底世界还知之甚少。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和全球对海洋探索的加速推进,作为第三种地球观测台的海底观测网,将是海洋经济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灾害预警、海洋科技创新等各项工作所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和信息获取手段。 ' w/ {* f( Y2 n0 y1 p
综观全球,国内外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布局了大量海底观测网项目,例如中国小衢山和东海海底观测站、美国OOI和加拿大NEPTUNE、欧洲EMSO、日本观测网等。海底观测网的应用领域也颇为广泛,最为典型的应用案例是预警地震和海啸。 7 h* D! x) v% i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海底观测网项目还处于试点和建设当中。
. ~5 J8 x5 r3 Y. a7 r C 宋继恩表示,海底观测网未来亦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整个网络将实现有线、无线连接,通过固定网络、移动网络结合海底、海面和天空资源,形成一张综合性、多功能、智能化的观测网络。而随着网络升级,数据将大量产生,人工智能等信息处理手段将引入,进行大数据的提取、分析,为人们提供决策。 / O9 {3 d9 X. c9 q4 ]
 1 a) M @* J4 u
作为通信产业年度风向标活动和跨年思想盛宴,2022通信产业大会暨第十七届通信技术年会,由通信产业报主办,邀请业界影响力资深专家、运营商和产业链企业高管、智库专家聚焦热点、关注焦点,直面大变局下行业创新与企业机会,共享行业专家与企业领袖智慧,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撑与商业判断。大会重磅发布了“2022通信产业年度十大事件”,以及由十五位产业链专家联合提名的“2023通信产业十大技术趋势”,大会还发布了《“东数西算下”算网融合发展趋势报告》等智力成果。 ( c. I6 O" ?/ C! j$ H( x: \, Q! S* j+ B
采写:高超 ' s$ e, w# K. D/ H7 t, N& z
编辑:晓燕 7 @# q: Z6 M h9 U0 {1 W$ W% l
指导:新文
, b$ q" {5 ]/ I9 P o1 i4 p4 g9 C2 y$ P- z; S# l7 e
: y9 n$ R- A5 j8 [# l1 t/ K4 R. n$ u* d/ B8 p) A
* t9 X4 F% D(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