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0 N* N' T/ M% f+ i5 n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明各有特点。大陆塑造的农耕文明和大海塑造的海洋文明在思考模式上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 Z C, P' h* p4 ?! I- ]
在分析不同之前,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特点。农耕文明生产活动主要是农业,农业的一大特点是对自然的依赖性高。因为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使得作物能够茁壮生长,丰富的物产使得人们得以自给自足,这也导致人们对自然的依赖较高,安土重迁,顺应自然。而海洋文明则恰恰相反,海洋文明多处于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之地,例如古希腊,地势高低起伏,没有肥沃的土壤,没有适宜的气候,这些不利因素决定了海洋文明的农业经济要远落后于农耕文明。因此,自给自足是不太可能的,海洋文明需要与外界交换获取所需的生活物品,商业因此成为海洋文明主要的生产活动。商品交换需求的扩大促使着海洋文明的人们不断扩张海外市场,环海的地理环境也为此提供了便利,海洋文明相较于农耕文明更具有扩张性和侵略性。
# W9 l6 H+ R) d5 ?/ R$ J3 K: }7 v6 W 农耕文明的思考模式倾向顺应天命、追求和谐安稳,对外界封闭,依赖经验。而海洋文明则具有冒险精神,更加开放,追求创新。以下是对这几种特点的具体解释。 / T4 O/ [$ x+ b% H4 ]3 o8 M; g
1. 顺应天命与冒险精神
1 X$ L! F+ [0 a& I5 ]# [ 农耕文明极度依赖自然环境,因此农耕文明讲究顺应自然。因为生产活动与自然息息相关,农耕文明的人们对自然具有一种崇拜,人应当顺应自然,和谐是最好的状态。我们可以从《周易》的思想中窥见一斑,例如《周易》中讲究阴阳调和,认为自然与人文是一个整体,天道的自然和谐是人效仿的榜样。儒家崇尚使天道伦理化,墨家与儒家相似,主张以天合人,而道家主张以人合天。虽然具体的思想内涵不同,但是根本都是围绕着崇尚自然和谐展开。海洋文明则恰恰相反。海洋文明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人们无法自给自足,想要生活,就必然要与自然相博。人们往往通过航海开拓市场,达到交换商品的目的。航海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与自然相搏斗的过程。自然带来的往往是磨难,因此相较于农耕文明,海洋文明不讲究顺应自然,反而是与自然相对抗,更富有冒险拼搏精神。
, t7 R7 @5 c6 f* ^& T/ n 2. 封闭与开放
% m0 m( j; o# ^ K1 x; e! u; R { 农耕文明的生产活动依赖土地,人口流动性不高,因此,人们对外界的态度较为封闭。例如,中华文明向来都有安土重迁的传统,人们习惯囿于一方土地。对于外界,他们并不太感兴趣,因为眼前的土地足以满足自己的一切需要。但外界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时,他们往往报以抵触态度,恐惧外界的变化会对目前的安定生活带来影响。而海洋文明则不同,正如上一点分析到的,海洋文明以商业为主,富有冒险精神。冒险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海洋文明的人们对这些变化保持着开放的态度,因为变化对他们来说不一定是坏事。贫瘠的土壤使得他们只能依靠与外界交换物质生存。为此,他们需要不断与外界进行联系,因此相较于农耕文明,海洋文明无论是对外界或是对变动,都保持着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
9 H, n" t) ?: H: K" i9 X 3. 依赖经验与追求创新 ! g( i( r4 u3 T
农业的特点是依赖经验,作物生长的好坏不仅依赖于自然环境,也有人为的因素存在。农耕文明的人们总结出种植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传递给下一代。由于农耕文明安土重迁的特点,这些经验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一直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因此,农耕文明的人们更倾向于相信经验。而海洋文明以商业为主。海洋文明发源于希腊,希腊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农业发展。为了生存,希腊人需要向海洋发展,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海洋是变幻莫测的,经验往往只是一个依据,想要在海洋中生存必须不断适应环境。同时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千篇一律的商品很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基于以上的两个原因,海洋文明更加注重创新。 7 }5 n3 I( J! D5 @# |7 s: Z. ~9 p
总的来说,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各有优缺点。农耕文明长于稳定,而海洋文明长于创新。近代以来,长于创新的海洋文明的确是占据了上风,但也不能因此否定农耕文明。各种文明应当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在发展自身文明的同时,兼收其他文明的优点。
6 J J& }' R3 d! y2 T0 L3 b, @. { {5 X. ^- A; ~
/ B# Z; G' t* j* g: N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