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Q& |; M6 ?' z7 I+ r
1、【绿色农业】
& ]7 T6 H% @* b1 A 传统绿色农业是指以水、土为基础的绿色植物种植,它从人类历史新石器时期产生的原始农业至今已有1万多年的历史。
7 |1 O- a3 P+ B# F/ N 现代绿色农业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原则,从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长远利益及其长久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农业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产业链条中,以绿色科技创新为依托,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生产无公害、无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农产品的产业。
! C& ?( D6 t; l: c1 m! C 它具有开放性(即充分利用人类文明进步特别是科技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依靠科技进步和物质投入来保障较高的生产能力,以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持续性(即在合理使用工业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自然转移,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并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效性(即在追求农产品的优质、高产、安全、生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等,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标准化的特点。 - w+ R, r6 y" A
2、【蓝色农业】
3 A! l. u4 v, c 指的是以蓝色海洋为依托的水生农业。具体来说就是在近岸浅海海域、潮间带以及潮上带室内外水池、水槽内开展的鱼、虾、贝、藻类等养殖的水产农牧活动。
9 r$ E8 k- y' n8 M+ ^4 L 海洋作为生命的摇篮,占地球面积的71%,拥有地球上3000多万种物种中的99%,而陆地拥有物种不到1%。 1 c5 l' H) Y3 P v( S7 @/ e
在当今人口膨胀,资源、土地日趋紧张的背景下,人们已经感到单纯依靠陆地农业将不能满足对食物的需求,甚至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粮食危机。 0 U* h1 l0 H n5 u7 u: \
向陆地以外寻求新的食物来源成为了许多研究者的行动目标,其中,以发展海洋动植物的人工养殖为主要活动的蓝色农业成为了首选。实施“蓝色农业”计划,开发、保护海洋,将有利于缓解人类的资源压力,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
8 M/ Y$ U0 N1 x: p1 Q1 U1 N+ O M' N 3、【白色农业】
0 p+ u2 }# w$ i' x' [! ?1 G 指的是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农业。“白色农业”是高科技生物工程内涵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因为人们在工厂车间内都要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劳动生产,故形象称之为“白色农业”。 3 W' U$ Y" s A! @
这种工业型新农业,其生产潜力巨大。“白色农业”目前已形成6项产业,即微生物食品、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兽)药、微生物能源和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微生物饲料”是白色农业的主体产业,是实现“人畜分粮”目标的物质基础。 : X9 _6 Q" Z# [* m7 }0 k, U
蓝色农业、白色农业和绿色农业统称为“三色农业”。 / I8 x) m! L5 m6 m5 @
4、【订单农业】
# x+ h2 u$ C2 l" t$ N! ~2 a2 w7 t1 v 即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或订单形式的农业生产。主要是指农户与企业(公司)或中间组织在农产品产前以订单的形式就农产品种植、养殖或加工等签订合同,企业(公司)中间组织(包括农技部门、专业市场、网络(会议)、经纪人、经济组织、合作社、协会、基地等)在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等,农户和农产品产后按合同约定向中间组织、企业(公司)交付标准物的农业经营模式。订单农业的产业模型中包括集中模型、小产业模型、多成分模型、非正式模型和媒介模型五种。
0 y$ p$ y6 K; R& T 5、【园艺农业】 4 {5 t' j- s6 x: F
原先指的是我国古代集约种植蔬菜等,为了防盗和野兽,田地周围建土壁为园。现在指栽培商品率和经济效益高的蔬菜、果树、花卉、观赏树木等的农业类型。为了保持蔬菜的新鲜,大城市(市场)附近发展了集约栽培蔬菜的近郊园艺农业。 ' r$ H, b l2 _2 }
其中最集约的是大城市近郊的玻璃温室的蔬菜栽培。随着运输业的发展,利用远离市场地区的温暖的气候条件,发展了蔬菜、花卉的促成栽培;或者有效利用远离市场地区的冷凉气候发展蔬菜、花卉等的抑制栽培;为了提高水果的品质,在远离市场的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发展果树栽培等的园艺农业,也称为远郊农业或者输送农业。
. Y7 g3 l Y) M. V& I; N: Y+ g 近郊园艺农业主要分布于城市密度高的西北欧,北美东部、日本太平洋沿岸等地区,远郊园艺农业主要分布于欧洲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美国的南部、太平洋沿岸、日本的高冷地和西南的温暖地区等。
2 I* q7 a3 R; e: |- @ l# O 6、【休闲观光农业】 + ]+ i6 w! U8 i5 u. }1 ]+ b1 j
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在城市化进程中,农业与旅游业相互延伸渗透形成的一种具有休闲、娱乐、求知功能的新型生态、文化旅游形式农业。我国台湾省又将观光农业称为休闲农业。 $ p# g, r7 Z0 V+ {( H9 @0 l" S
它以农业为基础,以生态为主题,将农业生产、田园风光和农村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满足了长期生活在大城市的旅游者的逃避大城市喧嚣、拥挤的气氛,释放快节奏工作生活高度紧张的心灵,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薄境界心理需求。 4 {0 e4 X( A, h' P& \
观光农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郊区。发展观光农业对于改变旅游结构单一性,适应“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旅游有重要的意义。 8 D& s* E: p* e: F9 |' @
7、【信息农业】 & D+ Y8 z, f/ b* ]& [
是指在全面掌握和综合分析农业生产信息(农业数字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和实施农业生产的过程。这是一个以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为特色的农业信息过程。以色列的滴灌农业也可归为此类。
( b1 w4 K7 R, ]- E9 O7 \9 N 信息农业具有宏观决策信息化、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农业资源临测管理信息化、农业科研教育信息网络化、农业生产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农业投入品和产出品交易网络化、和劳动生产率高、资源产出率高、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高等特征。
* H; o0 c5 a" d0 d! I4 u: ~& m& ] 8、【立体农业】 % u ~+ o! d" c
基于山地(水体)不同空间位置的光、热、水、肥等的差异,根据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生长环境要求各异的特点,在同一单位面积的土地或水域等空间,最大限度地实行种植、栽培、养殖等多层次、多级利用的一种综合农业生产方式。
% i+ T. g8 _2 r$ o6 s 如基塘、菜园、花园、庭院的立体种养等;林地的株间、行间混交和带状、块状混交等;水体的混养、层养、套养、兼养等均属于。
2 P+ {9 z( {/ N, X3 |% x3 G 一般把立体农业划分为三种类型。即①空间多层利用型:指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②食物链循环利用型:根据生物间营养供求关系,选择适当物种结构,使之组成食物链,从而促进生物间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使农业生物间得以循环利用;③复合立体利用型:上两种类型的组合,既有垂直空间的多层利用,生物间又构成食物链,互补互惠。
/ P+ o. S7 y5 p- Q) i0 S% N% c9 K 立体农业以中国珠江三角洲的桑基、果基、蔗基鱼塘等最为典型,具有多层次、多级利用的特点。 3 g7 K& z" D1 G! o& }/ H' C
9、【循环农业】
. {# B/ j" E2 r! H( a* d9 S 通俗地讲,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
2 g8 z7 j7 j9 F9 R 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f, H% C% g* @/ [7 D7 h
10、【生态农业】
+ W: w% c" Q$ V! _, x0 [2 Z 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 L* }" M, g& l1 m3 d% ]
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3 A* N0 x8 c$ j4 \/ |% q1 y) \
11、【河谷农业】 ' X) V& i! V* N% l$ J7 m+ f n0 ^
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高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之间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被称为河谷农业。我国著名的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就是典型的河谷农业区。
. F! }# s( @! A9 a/ D: f 12、【绿洲农业】
, `; X$ N, \' c 亦称为“绿洲灌溉农业”。指干旱荒漠地区呈孤岛状、带状或环状分布于河、湖沿岸或山麓地带等局部有水源灌溉区的农业。有些处在于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之下,以我国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区最为普遍。多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旱作物,局部地区亦可种植水稻。 8 }; S- i/ ]; G# P
8 i1 Y5 A9 e5 r( E C) M9 X% X7 E; N( K: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