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矢志不渝向海谋篇

[复制链接]
4月的青岛,岱青海蓝。这座宜居宜业的海滨城市,矢志不渝向海谋篇。; Y0 Z" M) z9 L; `, Y6 B
: n- D1 s: ^3 g0 V- D, u
- X4 Z& n' R+ v
由中国海洋大学牵头实施的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深海Argo区域观测网建设”在西太平洋菲律宾海盆首次完成国产深海Argo浮标的批量布放。这是我国首次批量布放国产深海Argo浮标,标志着我国深海Argo区域观测网进入常态化建设阶段;* s3 ~( X6 m/ b- M3 r

& \0 b4 M0 L/ W- B3 l6 S9 k, M
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22” 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在青岛成功下水并出坞。这个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的“超级能源碗”,为我国深水油气田经济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方案,即将服役于珠江口盆地的流花油田;
: Z5 c8 A+ T4 T2 d; D
- G8 A3 V- Y3 u, \! f9 V
7 T4 s3 m8 A* j7 `% ~由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研发的海洋一类新药“BG136”即将进入二期临床。这个国际首款进入临床试验的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有望为晚期实体瘤患者带来新的药物选择;. K; k# x7 r: G$ p( K- A

* i' z( l7 ^4 D3 X* L
. ]/ U* s  [% L: N  Y! h( G% _……% y6 G( ^' ^- \3 a
( I7 m$ Z8 M1 o# N4 U

; B1 h, [; I; K# j0 c青岛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纵观青岛发展史,是一部以海为媒、不断提升城市能级的历史。借助海洋这个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青岛从昔日的一个小渔村蝶变为如今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多年来,青岛坚定不移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海洋已经成为青岛最突出的特色优势。
  n; p8 I- A2 v5 v+ E! I
3 P* w4 A5 [6 A# V. @  ~
+ [. |) p( y8 i) \, D海洋生产总值稳居国内城市第三,海洋生产总值增速频频超越全国。这是青岛交出的经略海洋“答卷”。2023年,青岛海洋经济继续量质齐升,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约33%,同比增长6.5%,增速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靠海吃海”,青岛深深懂得经略海洋的分量,因此始终把海洋作为主攻方向,亲海爱海,向海图强。
+ H& c5 ?) o* a4 l, ]3 W: @8 D8 @- Y$ Q+ c
产业兴海
, b2 U/ A3 ?% i% S- g4 c, w, }) [9 o1 m3 }7 K/ u) z
海洋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接续空间,是培育产业的重要承载地。多年来,青岛立足海洋资源禀赋,借助区位优势和改革开放优势,在海洋领域不断先行探路,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发展。
# H1 [  i- k8 }( |, t  N) J% r  A/ g
- U! I6 c; K% n* Y
建成21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二,突出海洋牧场绿色属性,可持续耕海牧渔;交付运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实现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由0到1的进阶发展,在海上游弋式“船载舱养”大黄鱼;获批建设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依托全球最大全潜式深远海养殖装备、我国首个深远海大型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网箱,开创了全球暖温带海域大规模养殖三文鱼的先河。# a1 V' T) `& J" m! Z
: O4 n0 I2 S. F, F/ b

: D' |) k8 {6 l21世纪以来,我国海水养殖加快从近海走向深远海。牢牢把握该发展趋势,青岛深入践行大食物观,通过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大大拓展了我国海水养殖的边界,不仅自身实现渔业新旧动能转换,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D+ F: g  J9 h/ s, R0 V3 c
  g9 y5 p1 P0 ?! X+ [, z' X
5 b1 c) J8 p7 f" F; K( ^. j
向海洋要食物,实现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是青岛产业兴海的一个缩影。而更多领域的海洋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崛起。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方面,随着海洋油气资源加快成为重要资源接替区,青岛已交付世界最大吨位级FPSO“P70”、我国最大作业水深FPSO“海洋石油119”、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等“大国重器”,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海洋石油122”已在青岛出坞、即将投用;在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业方面,国际公认的16个上市海洋创新药物中有2个(PSS、GV-971)来自中国,都来自青岛。2024年,海药院研发的海洋一类新药“BG136”即将进入二期临床,研发的抗乙肝病毒海洋新药LY102获批临床试验。青岛着力打造的“蓝色药库”,形成了“聚集开发、梯次产出”的发展态势。
2 W& d" a& n+ @; h: H2 Z9 p  Y. v7 T+ L/ u+ D5 k

: K9 x. C7 S. s- |8 A( ?9 k经多年布局发展,青岛海洋产业门类齐全,28个海洋及相关产业均有布局,海洋渔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 q  L; _( Y/ G6 S: g
2 Z, m, H: {) e/ _

* ^1 r# H: ?9 W+ h" V, k& b' F) \8 b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盟”青岛海洋优势产业。青岛琅琊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仅生产白酒,还深耕海洋生物领域,对海洋微藻、鳕鱼等进行深加工;今年3月,青岛国信集团继养殖工船产业外,又与中国生物制药、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进军具有海洋特色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共建“蓝色药库”。8 q+ _/ s6 F0 O* x. A2 E

$ A* U1 G; l: R9 D6 F( u& C
. c- T; C4 C8 J$ d+ B. s3 y9 b. e: c从培育一个个海洋优势产业,到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青岛海洋主管部门也在不断发力。出台《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海洋之星企业倍增计划18条措施》等政策,正在编制《青岛水产种业发展专项规划》等文件,真金白银支持海洋产业、海洋企业做大做强;集中推进总投资2100亿元的140个海洋重点项目,并持续引进落地一批强链、补链、延链大项目,推动海洋产业提质升级。, y- X, T! M% }  G6 x$ L" O. y9 Q5 b
' z; p9 ?+ |: o! O

8 w: r+ A4 c# C' `( y; V浩瀚海洋蕴藏着无限机遇。可以预见,随着经略海洋的深入,未来青岛海洋产业体系将逐步完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 ?. T' x/ o! W5 h; o
6 P$ p! @7 }% B* K5 X1 i% ?
科技强海
% }. k( s" ?8 u& H6 w9 |$ C/ D) V' S( V) Q
海洋经济具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特征。实现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突破制约开发、利用、保护海洋的技术瓶颈,打通产业发展堵点难点。  i$ t# u* l0 \) y) q

* c% N( r2 H' Z* x  j( ~( }/ k5 l( H
而青岛素有这样的底气。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青岛正加快实现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
; J1 ~# X6 @4 f% M7 o3 ?
9 ~3 v) W  c  n5 z- t, `1 {) m, i! [% [4 T3 p- |
海藻酸钠是提取自海带等褐藻的天然多糖,在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强化科技攻关,是全球第二家实现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产业化的企业,推动海藻酸钠在人体植介入材料及细胞移植领域发展。目前,已在高端医疗领域与7家下游企业联合开发心肌修复水凝胶和肿瘤栓塞水凝胶,将应用于心力衰竭、肝癌等疾病的治疗;9 `, _; M( A" P6 y% E% _+ a# E

5 W) l$ e8 D" R9 @
6 u4 Q7 ?2 G, s南极磷虾被称为“人类最后的动物蛋白质来源”“海上金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联合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等机构成功破译迄今最大动物基因组图谱——南极磷虾基因组图谱,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封面。这是我国海洋渔业领域第一篇《细胞》论文,对于促进南极磷虾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 i! Y9 R2 |" T' c+ l4 V* _3 d# Y0 \4 G
& V) N+ X/ I5 Y1 O
观测成本是阻碍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发展的一个核心因素。面对该瓶颈问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在海洋观测设备领域实现颠覆性创新,成功研制出低成本、高精度、智能型的新一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海洋表层漂流浮标。目前,该仪器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将增进对海洋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科学理解,进而提升海洋与气候的预测预报水平。0 I2 I- z6 j6 h6 O' m/ r( x

. d- K' f( l2 _7 v' ]
+ @! A2 r, _. U/ K经多年布局、发展,青岛在海洋领域实现三个“第一”:拥有涉海两院院士23人,涉海院士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聚集崂山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一批“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高校,海洋高端平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攻克了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产业化等一批海洋核心技术,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位居全国第一。1 k5 M( n0 N5 n6 s  }3 b' \
* K* M/ I$ a$ ?9 b: O. R2 m, ]; T3 u

4 x# L+ _" v' K9 H$ ~$ B立足于此,青岛还在加快海洋创新平台、创新团队、创新成果不断集聚,深入实施《海洋人才集聚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动部、省、市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等重大创新平台,推动众多海洋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推动更多海洋科技成果在青岛“破土而出”。
& _2 t+ }8 |& p! S
* }. t1 F: S$ h5 O# [* U% }: b% T开放向海
2 R: r( D$ U7 O/ W$ {- e! _3 M# y- B+ q4 v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海洋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桥梁。
/ z* G# v" e( i  V" y7 e2 B. ~, N7 j4 Y: r! V
6 ?1 `! X: D* S8 g6 c1 L
青岛以港通海,以港兴城,因为繁忙的港口,世界在这里交汇。作为中亚国家和黄河流域的经济出海口,青岛承担着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黄河国家战略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国家重点任务,在海洋开放合作方面区位优势突出。3 n5 Y0 o1 f) J- B5 W. L- R8 }
( j8 Y$ i) d' V3 P' {

' g  t: l+ w% u) u. b2023年,山东港口青岛港货物吞吐量突破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箱大关,成为全球第五个3000万标箱港口,规模分别位居世界第4位和第5位。借助港口这个陆海联动的大通道、大枢纽,青岛加快建设链接上合组织国家与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商贸物流运转基地,强化面向日韩门户功能,推进海港、空港与日韩主要口岸“多港联动”,越来越成为青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桥梁。2 ^5 S7 r* [$ r) u) n! o; P( E6 Z

/ ]1 l3 ~5 Z  n/ n! a2 O) u2 A  w' F4 y* d
走出去,请进来,青岛正以海的胸怀拥抱世界。在近日举行的2024联合国“海洋十年”大会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滨之城”平台正式启动,青岛是该平台唯一的亚洲城市。会上,青岛宣布将于2025年1月举办该平台正式启动后的第一次全球大会——“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国际大会,将邀请该平台的创始城市及合作伙伴、平台新成员、“海洋十年”协作中心及大科学计划、青岛的沿海友城、国内海滨城市等相关负责人参会,开展海洋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发展对话,强化沿海城市在海洋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合力。+ Q) E' h$ Q& A* h
; g# b4 z4 _4 g8 [+ F
* W  U9 i6 ~/ l/ `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当前,我国正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加快迈进,海洋治理愈发成为新时代中国彰显大国责任的重要舞台。而作为我国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宣示地,青岛正切实把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加快建设全国唯一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推动亚洲唯一的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运行,举行“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国际大会等方式,不断提升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能力与水平,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 a* `7 g" h8 q9 @, S! ?" f) J# w1 i9 m

1 j5 z7 O( g$ X7 }这就是青岛,不仅“山、海、城”交相辉映,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而且时刻牢记“国之大者”,谋海济国,耕海强市,在经略海洋上奋力争先。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眼下,青岛正按照“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赋予的“强化海洋功能与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重任,更加积极有为向海谋篇,谱写新的海洋奋进曲。  B* I& b4 c* z7 Q) K8 x) Y( A: i

% r" z8 V' a; {- e
* G3 Z% ?  d8 k$ f来源:青岛日报(2024年4月21日 首版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j86k6ro39i
活跃在2021-7-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