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 科学保护(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人民网2021-06-08 06:30人民网2021-06-08 06:30 - 海洋物种保护技术

[复制链接]
& w; I: b& ]4 [. R6 E
G4 [7 z8 `; c/ z5 W. I5 t2 P$ J8 ]& x
* {3 O& k8 p: R
2 N7 c+ X- \0 B4 f; {; E
红树林。广西北仓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 X$ O4 B* T5 E1 L
1 [% W7 t+ G- c' ]% A& b
* `0 f/ K$ p( H* H+ f9 v% V0 w8 Q
2 Y$ h! b/ _; b( ]- b5 u& |& [# L
( |1 a) k& n2 |) o; q! {5 s
; X( p) ]$ |' L" ?+ x* n) l
. H5 P* N; L+ e2 j' q
% f5 M0 ^& Y# i, S/ s, N8 z
% ^8 S% Y; s) Z
8 A* X) x# C/ Y/ A& j3 }& O$ J. j
鱼儿在珊瑚礁之间穿梭。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供图
( q% F$ H' ~( P
核心阅读
# f k" C' \4 t9 T* z2 R y
6月8日是第十三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四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活动的主题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大力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
. a; R. ]% O/ C6 b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已记录海洋生物2.8万多种,约占全球海洋物种数的13%,位居世界第三位。
8 K3 B: e% Z. _2 X" R
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4 W2 |$ O }" ^/ J
海洋生物范畴广,是全球生物循环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
0 z1 s/ q# s* G0 D5 R- e# x
海洋生物范畴很广,除了鱼虾蟹贝、珊瑚海草等海洋动植物,还包括数不胜数的海洋微生物,是全球生物循环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上已知现存鱼类共有3.5万多种,其中3.2万多种生活在海洋。我国已记录鱼类4500多种,其中海洋鱼类3700多种。
1 [( g; _" k0 w$ Y
红树林这种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分布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在我国集中于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目前,我国红树林中记录到的底栖动物超过800种,其中有不少濒危物种。
. @1 ` x. n% l
在福建厦门,远眺海面,有时会看到白海豚在海水中遨游。10多年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对厦门湾的中华白海豚进行了长期野外调查,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当前厦门湾的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约60头,种群基本保持稳定。据介绍,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近岸及河口水域,是周围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反映着近岸及河口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2 i0 W, z6 M, [& t4 ]. j
我国海域还分布着一类容易被当成植物的动物,它们就是美丽的珊瑚。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的典型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我国珊瑚礁面积在世界上列第八位,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和福建沿岸及南海诸岛等地。
, |$ F! O! @3 N, V0 R- c" v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我国取得积极成效
% j6 f" F2 V' L
据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e2 q" F# j q8 | Q4 W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加强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一直是我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内容。自然资源部指导沿海有关地方政府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目前全国已成立超过50个以红树林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地。
5 B) j- |+ O3 b. [
同时,海草床和盐沼的保护和修复也正在加强。自然资源部还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进行了调查,掌握了互花米草的分布状况,为开展互花米草清除提供了科学支撑。
& W9 r: C$ O" `; U' X. ?
当前,我国在渤海、黄海、东海等海域开展了海洋鱼类多样性调查,还相继开展了海洋鱼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研究。例如,在东海开展了大黄鱼资源的保护与资源恢复研究,从水文环境特征、大黄鱼的种群生物学特征、生态系统食物网营养结构等方面分析大黄鱼资源衰退的原因,进而采取优化放流、规划相应海洋保护区等方法,达到保护整个海域鱼类多样性的目的。
& u7 Y& ]& H8 {# [; I
珊瑚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自然资源部南海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南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围绕珊瑚礁的综合观测、造礁珊瑚的人工繁育、珊瑚礁退化和适应机制、珊瑚礁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4 o% i8 c( s2 y9 [
2000年以来,我国相继开展了多个生物调查航次,调查平台和设备不断完善,勘探与研发也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果。依托这些调查成果,我国陆续建立了深海菌种库等资源库,完成了很多海洋微生物新物种分类与系统进化研究,还开展了微生物资源在海洋药物、生物技术等应用上的潜力评估。
# y. c/ g6 ?" e E( E) u) d2 z+ b& y) s
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构建海岸带生态屏障
3 v! z/ B& \; v6 M* w8 K% T. d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不仅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食品、药品和工业原料,而且在气候调节、二氧化碳源汇调控、物种基因资源等方面对维护整个地球生物圈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 l6 @# r3 S& ?0 @/ W
专家认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要从海洋生态保护全局出发,系统性地研究和采取保护措施。
$ D* O2 h! q( m3 o* h9 m9 {& |) s! Y
2020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其中提出了以“三区四带”为核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并部署了包括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在内的九大工程。这有助于推动入海河口、海湾、滨海湿地与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多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恢复退化的典型生境,加强候鸟迁徙路径栖息地保护,促进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稳定性。
* C) x/ b. o7 a) H' q( A. l
为进一步保护和修复红树林,2020年8月,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计划营造红树林9050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9750公顷,在提高红树林面积的同时要求提高红树林生物多样性,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这标志着我国红树林保护修复进入一个新阶段。
0 |5 {3 v2 z1 h/ ]
版式设计:沈亦伶
/ s& ?) S. e& ~9 n$ c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08日 15 版)
9 ~2 ^1 c3 X2 Z5 }
+ p$ }0 S2 B5 ~! J' |. z
举报/反馈
0 @! f1 f! f5 J& D: _6 i
/ w1 c) m8 O; P, o/ R: B6 r- X f7 Y2 K7 E1 q7 ]3 z. c7 t; j* K: g0 l1 K $ \: h, H) }& x' X- }! A3 M9 @/ B1 |6 \6 q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