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W7 m' o J0 g( o- U) s* S: u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海洋物理、化学和生物科学相关的海洋科学基本理论,海洋环境调查的基本技能,以及海洋环境数据的分析处理,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海洋污染治理等方面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各级海洋环保及其他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海洋领域业务化工作、科学研究和海洋领域管理工作,以及考研进一步深造。能够从事海洋环境监测分析与监理、海域使用管理与咨询决策、环保理论与技术创新研究等工作,能以技术及管理骨干的角色与团队成员一起应用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及本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复杂的海洋环境问题并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实践活动中取得创新性成就,符合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高层次、高素质海洋环境保护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左右,预期可望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沟通能力,能够积极服务于学术界、企业界、教育界的海洋环境保护及相关行业。
目标2:具备海洋生态修复、海洋环境监测、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知识,能够独立完成海洋环境相关的各类型工作。
目标3: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对外交流能力,能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从事较广泛的海洋环境保护业务。
目标4: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勇于创新和实践,不断积累和总结工作经验,能够通过终生学习适应职业发展,在环境保护领域具有较强的职场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海洋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技能,能够应用所学知识独立或合作分析与解决实际海洋环境问题。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掌握从事海洋环境领域工作所需的化学、物理及自然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海洋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国家相关经济政策、法律、管理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为解决实际海洋环境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化学、物理及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应用环境化学、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研究分析实际环境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熟练掌握专业各项实验技能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模拟预测技能,具有一定的实验和调查设计能力,能够针对实际海洋环境问题,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能应用掌握的基本原理方法,独立或作为骨干完成海洋环境调查、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海域使用论证等论证报告。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各类海洋环境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环境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解决海洋环境问题的各种理论方法、专业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尊重社会价值,具备环境伦理道德及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 尊重独立人格,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骨干以及负责人等不同角色。
10.沟通: 能够就海洋环境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开展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环境管理,工程经济分析等基本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 根据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和适应社会发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达成矩阵
毕业要求 | | | |
1.海洋环境相关知识 | | 海洋科学类专业导论 海洋科学导论 环境海洋学 河流与海岸动力学 | |
| | |
| 环境化学 海水分析化学 化学海洋学 海水腐蚀与防护 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 海洋沉积物化学 | A,C,N,F A,C,N,F A,C,N A,C,N A,C,N A,C,N |
| 环境监测 环境化学 空气污染预测与防治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水污染控制技术 | A,C,N,F A,C,N,F A,C,N A,C,N A,C,N |
2.问题分析 | |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统计 大学物理 无机及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 A,C,N A,C,N A,C,N A,C,F,N A,C,F,N A,C,F,N A,C,F,N |
| 海洋环境科学综合实验1,2 海域使用论证 海洋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 港口环境污染防治 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 海洋能源开发与利用 | C,F,L A,C,F A,C,F C,D,N C,D,N A,C,N A,C,N |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 海洋调查方法 海洋要素分析方法 海洋遥感概论 环境监测实验 环境化学实验 海水分析化学 | C,F,M C,F C,F C,F,M C,F,M A,C,F |
3.2 具备解决具体海洋环境问题的初步方案与设计能力 | 海水腐蚀与防护 水污染控制技术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 港口环境污染防治 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 空气污染预测与防治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海洋能源开发与利用 | A,C,F A,C C,D C,D,N A,C,N A,C,N A,C,N C,D,N |
4.研究 | | 文献检索 专业外语 科技论文写作 学科知识竞赛 海洋能源开发与利用 海水腐蚀与防护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 港口环境污染防治 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 | A,C,N A,C,N D,O,Q D,H,I,O,Q,R,T A,C,N A,C,N A,C,N A,C,N A,C,N |
| | |
5.使用现代工具 | | 海洋调查方法 海洋要素分析方法 海洋遥感概论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实验 海水分析化学 科考船实习 | C,F,M C,F C,F C,F,M C,F,M C,F,M F,L,M |
5.2 具备基本的信息分析技术并应用到具体海洋环境问题研究中 | 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Python语言入门 Matlab程序设计与海图制作 数据预测分析基础 海洋生态学模型 CAD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数据处理与分析 | A,C,F A,C,F A,C,F C,F,I C,F,I C,F,I A,C,F A,C,F A,C,F |
6. 海洋环境与社会: | | | |
6.2 了解社会发展、海洋环境问题与利用海洋的关系 | 形式与政策 环境规划与管理 海洋与环境法 海水腐蚀与防护 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 | |
7.海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 海洋环境系列专题1-2 专业外语 蓝色大讲堂 海洋生态(动力)学研究前沿 | |
| 海洋环境系列专题3-4 港口环境污染防治 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 海洋能源开发与利用 | |
8.职业规范 | 8.1 正确认识海洋环境问题的社会意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8.2 了解海洋环境工作者的职业价值,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专业实习 | |
9.个人与团队 | | | |
9.2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并具备一定组织与管理能力 | | |
10.沟通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 |
10.2 能根据所学知识,就特定环境问题进行专业的沟通 | | |
11.海洋环境工程项目管理 | 11.1 针对特定海洋相关工程项目,具备一定综合管理能力 | | |
11.2 了解海洋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本核算、风险控制等基本知识 | | |
12.终身学习 | 12.1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 | D,O,Q A,C,D,O,Q A,C D,H,I,J,O,Q,R,T |
12.2 通过职业技能学习,学科知识讲座,具备持续学习能力 | | |
注: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测验或作业A,期中测验B,期末测验C,论文报告或课程小论文D,实习报告E,实验报告F,开题答辩G,论文答辩H,实践训练I,课程设计J,课堂讨论K,实操表现L,操作技能M,课堂表现N,视频作业S,外文翻译O,实物作品P,文献综述Q ,作品展示R,设计图纸T。)
四、主干学科
海洋科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
五、专业核心课
本方向核心课程包括有机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化学、海洋环境生物学、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水分析化学、水污染控制技术,总计7门,学分合计22.5分。
1.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及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本课程按官能团分类讲授,全面系统地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深入地讨论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重要的化学反应,同时加强反应机理、立体化学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专业基础课,为以后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深入掌握海洋环境有机物污染形成机制及解决海洋环境有机物污染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与支持。
2.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基础课之一,先修课程主要化学类基础课程,后续课程包括水污染控制技术、海洋环境预测与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监测定义与分类等概述,水、气、固、土、声等各类环境要素的监测方案制定及监测方法,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环境污染自动监测,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熟悉环境监测的理论与技术,根据特地监测目的制定具体监测方案,掌握常见典型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初步具有应用环境监测理论和方法解决环境监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进一步深造或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等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3.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建立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学科。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是通过环境化学的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环境化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掌握典型污染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存在特性和迁移转化过程;了解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及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过程、毒性机理与效应等。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环境化学原理分析讨论我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环境化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为后期课程和以后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4.海洋环境生物学
海洋环境生物学是海洋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化学等相关科学的交叉学科,是海洋科学海洋环境科学方向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先修课程包括普通生物学,环境海洋学等。它包含了污染生态学、生态毒理学等不同分支学科的内容,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对人类及生物产生的效应以及人类和生物对这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产生的响应,其目的在于为维护人类生态健康,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和自然资源提供科学基础,促进环境和生物相互关系以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基本规律,掌握海洋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层次地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知识结构,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本课程是海洋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先修课程包括环境监测、环境化学。课程将重点介绍海洋环境分析及监测中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重点是在环境分析和监测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包括: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子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质谱分析、气相色谱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及这些现代分析仪器技术在环境监测及分析中的应用。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仪器方法;掌握不同海洋环境中,沉积物、水体、大气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与分析方法;掌握海洋监测的主要技术方法。
6.海水分析化学
海水分析化学是介绍海水中各个参数测定方法的课程,具有高度综合性和高度实践性。该课程以无机及分析化学和海洋科普类课程为先修课,学生在对于分析工作有基本认知的基础上,结合海洋环境和海水的特点,在本课程中重点学习研究海水与淡水的异同、海水样品的采集贮存和预处理、以及海水中各个参数(盐度、氯度、 pH、总碱度、溶解氧、化学耗氧量、营养盐等)的测定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适当了解本课程的最新进展情况。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应熟练掌握海水水质分析过程中每个参数的测定方法及操作,这些也是出海调查实习必备的技能。学生毕业后可依此从事海洋监测、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
7.水污染控制技术
水污染控制技术:本课程是海洋科学(海洋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有环境监测、环境化学。该课程全面地介绍了污水水质指标、废水的主要处理技术、污泥处理技术、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水污染物理处理、水污染好氧生物处理、水污染厌氧生物处理、水污染化学处理、污水处理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水污染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一般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并具有从事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六、实践教学环节
军训、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环境分析基础实验、海洋环境生物学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科考船实习、海洋环境科学综合实验1、2,以及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总计安排30学分。
七、学分结构比例
课程
3 ?! A2 w4 G# E; ^. b1 h 分类 | | | | |
| | | | | | | |
| | |
学分数 | | | | | | | | | | | |
占总学分% | | | | | | | | | | | |
八、学制、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授予理学学士。
毕业最低要求学分:170; 课内总学分:170;德育学分:4学分,创新创业实践学分:4学分。
九、教学进程表(见附件1)
十、实践类课程表(见附件2)
十一、课程拓扑图(见附件3)
十二、其他说明:对一些特殊情况的说明。无
十三、辅修专业培养方案(见附件4)
撰写人: 桂峰 审核人:左军成 胡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