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u8 o$ a1 P- B( `& P

. S$ \3 w1 G$ ^$ r+ m3 ]+ ?- W/ l, d 正文共:1940字
o. y! c3 Q$ x) _ 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
7 E( m0 I. [; t0 R3 b 2023年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六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海洋生态系统,是指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主要包括河口、海湾、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海藻场、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其中滩涂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中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被称为海岸边的“隐形天堂”。 - A& \8 O9 ` ]5 [& m* [
江苏滩涂资源丰富,约占全国总量的1/4。拥有全国首屈一指的海底辐射状沙洲—辐射沙脊群(苏北浅滩),苏北浅滩是亚洲最大的淤泥质海岸滩涂湿地,拥有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其范围涵盖盐城射阳至南通启东浅滩湿地及邻近海域,包括海滨滩涂、潮间带沙洲群及与之同脉相连的水下沙脊群,面积约15400km2,具有调节气候、减缓洪水灾害和净化水质环境等生态功能,是三大蓝碳生态系统(海草床、红树林、盐沼湿地)之一。同时苏北浅滩涵养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是世界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众多珍稀濒危水鸟的主要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水鸟多样性水平在全国滨海湿地中位居前列。
: J. Q5 Y8 ?5 l+ p; }7 F1 ?; C 苏北浅滩区位示意图 - ~. j( }4 ?6 S9 C k, {9 ?" b1 N
盐城沿海滩涂上的潮沟
2 }- }/ a* E& H 苏北浅滩沙脊潮沟以盐城东台弶港为中心向海洋呈辐射状展布,经由潮汐通道辐聚辐散。受复杂地形和潮波的影响,各潮汐通道的水动力条件不尽相同,区域污染物输运扩散能力整体较弱。苏北浅滩周边区域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及涉海相关产业规模化迅猛聚集,对陆地、潮滩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环境风险持续增加,同时受互花米草等外来物种入侵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生态服务功能亦受到一定影响。
5 s' Z3 p( c7 Y 近年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理念,探索科技赋能、创新引领实践,不断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现代化水平,积极开展全省海洋生态系统立体化监测评估,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扮靓蔚蓝底色。 生态要素串联,拓展监测广度' O' B- e! t2 k' G0 ?, z) O& B i
为精准“把脉”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将“生态+”理念深度融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践,常态化开展苏北浅滩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一体化监测,在海水水质等常规海洋环境质量指标基础上,拓增苏北浅滩海洋水生生物、水鸟、滩涂植被、滨海湿地空间分布、生境等要素开展系统性监测。同时面向国家“双碳”重大战略目标,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新战略新任务,持续推进海洋碳汇科研攻关,开展海洋“蓝碳”储存过程、作用和机理研究,开展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和紫菜养殖碳汇监测,评估江苏省沿海区域固碳能力和增汇潜力,提出全省沿海区域固碳增汇对策建议,服务全省碳达峰碳中和。 苏北浅滩区域鸟类监测 & u& P8 _# \( s4 A6 P
滨海湿地碳汇监测
3 I& Q" T( Z0 U, k! t% W* ^ 海里岸上打通,拓宽监测维度
; f, c' c" Z* p) B6 q3 W 为深入打好全省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加强陆海统筹背景下对入海河流、渔业养殖、大气沉降等入海污染物治理管控,创新开展入海河流河口区水质监测,探索构建完善服务于流域—河口—海域贯通共治的海水水质监测评价体系;开展海水养殖试点监测,探索规范完善海水养殖尾水监测规程,掌握江苏省沿海地区特色海水养殖品种尾水排放污染物及对海域环境影响状况;开展近岸海域大气污染物干湿沉降监测,分析评估大气沉降污染物入海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为全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追根溯源提供技术支撑。 % r n0 g( h+ B, c/ d8 D0 O( S
连云港市东西连岛大气污染物沉降监测 ) l* c$ Y. n- `0 i! f& y* J
海水养殖试点监测
' x2 F1 |' g7 T* `! v( d; g: p 智慧创新赋能,拓增监测手段
" }1 P5 m8 j3 Q3 o1 J+ J 着眼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围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业务开展需求,大力推进智慧监测能力建设。江苏首艘生态环境监测执法船“中国环监苏 001”以打造“透明海洋、智慧监测、数字生态、近零排放”为目标,在常规监测能力基础上同步搭载海水、空气质量、温室气体、大气污染物沉降在线监测系统,可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船载走航式自动化监测,自2022年11月入列以来相继在苏沪交界水域溢油应急监测演习、长江口—杭州湾海域春季航次海水水质监测和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加快布局近岸海域海洋在线监测和预警溯源系统建设,通过“承接+共享”模式,将系统外涉海企事业单位自建在线监测数据资源有序纳入,实现近岸海域在线监测开局起步;强化陆海统筹、手工自动数据融合贯通,以信息手段提升海洋智慧监测应用服务水平。 : t- L8 O2 c3 ~ Y8 s7 ^+ S8 F9 O T
“中国环监苏 001”长江口海域实操演练 . U* ?* n8 C; e8 }; d
陆海统筹多源数据协同分析平台
; X. `. w. i: _1 e- M 向海图强、依海而兴,是新时代赋予江苏的使命担当。下一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将继续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全面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综合实力,以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高效精良的技术手段协同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奋力绘就人海和谐美丽江苏新画卷厚植绿色生态底色。 供稿 |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
* x( @( j( L1 c7 }5 F7 t" z 编辑 | 刘建珍 肖冉冉 1 j. `+ d% W5 M M% _0 v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2 E( A5 W" H; o7 Q7 P0 Z# e
, g! B! I7 d6 K8 A. u8 r$ n. L2 F" o- t2 \6 ]" P& S
: N% z$ I1 x( Z: |5 o! _! ~2 ~+ x- w/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