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t; v7 r# E5 `4 P 0 |! D4 y% m% p; i: L+ n
由中国浙江6300多名低收入群众和渔民、10180艘船舶以及230多家企业共同参与的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10月30日获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奖项。
+ Y y' ?6 g) O
8 p; k/ y' A) O; m6 b( E
9 ~3 a! E; O1 E, v$ y3 u “蓝色循环”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了海洋塑料“从海洋到货架”的全过程可视化追溯,并将收益反哺参与海洋塑料回收的一线收集人员,有效改善了近岸海域塑料污染。 % \* M' v8 H! T2 V6 J3 i
6 `0 a3 K2 k8 B4 j% W, {# C0 r: Z5 V
4 ~! t% T+ M' z0 e' H# l
“树立一个鼓舞人心的榜样”
( p9 O0 q! V& R7 D% p' b
% W3 M. `# |0 X- v6 V. {5 [ 0 p% p+ w4 I1 B x3 v# a
“‘地球卫士奖’是联合国环境领域最高荣誉。作为‘地球卫士奖’得主,‘蓝色循环’能为世界各地希望采取行动减少塑料污染的政府、企业和社区树立鼓舞人心的榜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表示。 " |4 v3 }8 R5 n4 g; ?3 X
4 z' e7 P l z/ r' n( l 5 A' h# v8 l) F) e5 U; w
“地球卫士奖”是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每年颁发一次,旨在表彰对环保产生变革性影响的个人、团体和组织。202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收到了2500个“地球卫士奖”提名。 , y* T+ ~2 o+ E: v9 O" I
5 m& g: G* x) p/ y1 O
1 M8 k6 ?8 z/ X “蓝色循环”模式由中国政府及企业共同发起,吸纳沿海民众加入海洋废弃物收集,联合塑料应用企业,以“物联网+区块链”技术为核心打造数字化平台,实现海洋塑料从回收到应用的全过程可视化追溯,并设立“蓝色联盟共富基金”进行价值二次分配,精准惠及一线收集群体,实现生态与富民的“双赢”。
/ h0 s; T# x n' F " W7 C! L- T" C7 r; u5 h
7 F8 j/ {0 h7 b# H% f “‘蓝色循环’模式在浙江省实施以来,参与治理的各类群体超过6.18万人次,共收集海洋废弃物约10936吨,其中塑料废弃物约2254吨,有效改善了近岸海域水质。”“蓝色循环”模式发起成员之一、中国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郎文荣说。 7 t3 t4 n8 S* @4 ~" N/ V6 F
# R5 S+ a. E- I: z) M
0 P4 C$ l/ R: S/ ?8 Q5 l5 m. l 海洋塑料污染是全球海洋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塑料制品是海洋垃圾中占比最大、最有害和最持久的部分,至少占海洋垃圾总量的85%。 $ U$ k# {. K: x" r8 j
, u# M. F! W$ I2 ^! p
- v' q o! u/ o) E9 ]4 H “世界各地都在努力寻找创新方法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改善地球环境。‘地球卫士’们正在带头推动这项工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和经济司司长谢拉·阿加瓦尔-汗说,“他们带来了解决塑料污染的希望,并提醒我们保护自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6 X l8 x- J/ f9 M( G
7 _5 Q6 C4 h' y' Z" g% `" N& m T 9 y& h7 ^* H: o; W- R, w' B
数字化“减塑”助百姓共富
' w* t! t: d- Q: |! g% h9 a , u' O# E- x2 F
2 @! `, t7 m, o9 d2 ?5 ~3 `6 m0 Q R
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黄礁岛,74岁的老渔民陈夏芳近半年来多了一份收入。
# ~* o- ?3 @1 G5 @' T
t+ a$ u2 e! Y* U! Z! [
* d5 C9 f3 H( o: I! I" \ “每天用闲余时间在海岸线捡拾塑料废弃物,送到‘小蓝之家’,一个月大约能增加700元收入。”陈夏芳说。 4 g: c$ H8 m7 h, O9 t& ]8 C
9 `4 E3 V4 C! b* j ( r+ B, i& E# A" x- k
几天前,满载而归的船老大黄志伟不但把新鲜的渔获送到鱼市,还把一大袋塑料废弃物送到“小蓝之家”:废弃渔网、泡沫塑料、塑料瓶、塑料袋……既有船上的生产生活垃圾,也有作业时捞起的海洋废弃物。 2 |: X3 n* T8 `: x
* g2 J# p2 i$ \* o! m5 R% W 2 A6 D2 q1 [- Q3 t% s/ E
陈夏芳和黄志伟口中的“小蓝之家”,是“蓝色循环”模式的海洋废弃物收集储存站点,负责海洋塑料废弃物的统一回收和整理。
3 y4 C9 \0 ]* U0 L/ A
5 s! X/ ~/ u. b4 f( ^4 ?9 l k 3 T8 C, T) _; \0 w
在“蓝色循环”模式中,回收的海洋塑料废弃物经过压缩破碎后,会被送到造粒工厂制作成塑料粒子,生产出更符合国际生态环保理念的高价值塑料产品,产品出售后的收入又反哺给参与海洋塑料回收的人员。
: N _2 _1 w, R2 o . J. k* U( T+ }& j
P2 y: P7 ?: {' K) y
“蓝色循环”模式发起成员之一、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光辉说,不少制造企业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都愿意采购价格更高的海洋塑料再生粒子,关键难题在于回收粒子要有溯源认证。为解决这一难题,“蓝色循环”开发了基于区块链的可追溯系统。陈光辉向记者展示了一个用海洋塑料制作的手机壳,扫描手机壳上的二维码,可以看到手上这款产品的原材料回收、储存、运输、转运、再生、制造等各环节信息。
/ J* ^3 F- P2 [; P& v 2 i) W4 T& a( R k
$ ^9 B# w3 J6 o 中国经验与世界共享
- ~5 J0 N- P2 B0 Z # o+ G0 @3 K! y; W
/ Z* [- q& o1 i
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海岛数量和岸线长度位居中国第一。发展海岛旅游和近海水产养殖是浙江沿海百姓的重要收入来源,但近海塑料废弃物也随之增加。 j" t1 r) j2 U* Q$ i" r7 U
" P1 B4 O7 G. t; _% C9 ~
. N4 \' r* _0 j9 S- Z8 [ “‘蓝色循环’解决了海洋废弃物治理‘人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是否可持续?’的难题。我们看到回收的海洋废弃物、废弃塑料的数据一直在上升。”陈光辉说。 8 L1 o! K( D+ D7 e9 L, q7 h2 ^' w6 R
5 H4 V* V; k. \3 ?
1 i" L4 ^. t& {' x3 a 中国正在进一步推广“蓝色循环”模式。未来,该模式有望带领20多万艘中国船舶成为“海洋清道夫”,带动上万名沿海低收入群众成为“海洋守护队”,带动数万家企业在海洋废弃物循环再生中获利,实现中国海洋生态的多元共治。 6 t0 @' b" o; X6 P0 [& ?/ E
3 ? a6 V8 g2 n& p. O/ o& ?
) h$ D, p% C3 m2 W
“作为‘地球卫士奖’得主,‘蓝色循环’的方法和结果将通过多种语言与全球受众分享。”涂瑞和表示,“蓝色循环”模式可以作为一种兼顾海洋塑料治理、挖掘经济效益和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方法得到推广。 2 e% B5 ?( d3 t3 H0 ^
+ ~* q! V' w% q: g' z
2 G; W. L7 j, q% d$ m* E& t “我们相信,‘蓝色循环’将为世界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郎文荣说。 ! \/ d* r" q; f
0 s7 X8 n; Z, ~1 K ! X J, T. T# t9 q1 h
(据新华社杭州/内罗毕10月30日电)
9 H4 ?; o: i0 L7 h& [5 W
' {' }" G% j0 R! R! w' y% U0 t
0 g* \/ A/ Y9 ]; ~5 u# A. t7 x $ t$ K- P3 ~+ o
% D0 \6 r1 g. p# |$ [0 M0 e
$ ~1 e5 s) z+ q5 R 举报/反馈 . n" _) m0 P- l4 q
9 Z: ?7 D! G+ @, r6 G+ c4 {% U$ O$ M
- [! S- i! W6 \9 ]* ] U' O4 a
0 c# {& O! y% a!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