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W* S5 r. B8 t. x @# D
6 `& W2 z. ?* b- p2 G) l1999年,“玛丽亚夫人”号沉船的位置被发现后,潜水员对沉船进行了海底考察。图为国外艺术家根据考察情况绘制的水彩画。 X: M8 E0 l9 E" S7 Q$ l
& y. V: W! p/ @# M R/ L
“玛丽亚夫人”号沉船货舱的舷窗。
: P7 E* ~2 M+ o ~
5 o( Y! x" h6 b水下考古人员拍摄的“玛丽亚夫人”号沉船货舱内部图,图片显示,货舱内物品保存完好。 ' w+ j9 t) f- }7 R% ^5 q
新京报12月7日消息 1771年9月5日,满载着珍贵瓷器、黄金白银、名画艺术品的“玛丽亚夫人”号纵帆船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港口驶出。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海上风暴让“玛丽亚夫人”号没能抵达她的目的地圣彼得堡,这些原本应成为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值得炫耀的财富,至今仍埋藏在茫茫大海深处。11月18日,俄罗斯“国家文化和历史贵重物品救援基金”组织说,俄罗斯将联合芬兰、瑞典、荷兰计划用两年的时间打捞“玛丽亚夫人”号,届时,这笔在波罗的海沉睡了两百多年的财富有望揭开神秘面纱。 6 Y" I! \$ S9 _
1771年,正值俄罗斯帝国广拓疆土、辉煌鼎盛之时,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派出使者,于当年七月底在阿姆斯特丹的拍卖行购买了一大批珍贵瓷器、黄金、白银和铜制品,还有27幅由荷兰大师创作的油画。宝物件件精挑细选,价格不菲,预备供沙皇收藏在圣彼得堡新建的埃尔米塔什博物馆里。 & I) J U" S# F! ]+ c E; E
遭遇风暴近海沉没
9 K# Q) {% {# e& U8 T, ^一艘荷兰木制双桅商船“玛丽亚夫人”号担负着将财富呈送给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任务。9月5日离开阿姆斯特丹,10月3日,船只在芬兰附近海域(当时属于瑞典)遭遇风暴,搁浅在尤尔姆岛一带,礁石将船身撞出裂缝。此后,又一次更猛烈的撞击使船只开始进水。 ) g* ~9 o% f- ]: t. r0 x: F/ p
船员们迅速抛锚,使用手动泵抽水,但是船身渗水的速度越来越快。10月4日黎明时分,船长无奈决定弃船。船员们跳上小艇,安全地在附近礁石上着陆,并搭乘一艘路过的船只离开。 2 ^! Z8 h. o' Q+ T! V
数次打捞均告失败 ) n2 j5 w& r5 F6 I* G' J# F4 n
当时俄国驻斯德哥尔摩的外交官帕宁紧急致信瑞典国王,要求尽可能地提供援助挽救“玛丽亚夫人”号。10月5日救援人员赶到,但对于如何将船只固定却无计可施,木船的舵完全被损坏,抽水的泵塞满了船上滚落的咖啡豆。经过了几天毫无进展的抢救工作后,9日,“玛丽亚夫人”号完全沉没,只有一小部分船体和六幅画作被挽救下来。所有的船员安然无恙,而大部分财富则沉入海底。
3 P% _( n8 O$ x“玛丽亚夫人”号沉没后,不甘心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后来派数支探险队打捞,均告失败。在那个没有先进探测系统的时代,要找到海下43米处的沉船实属不易。 & h7 J% m/ L) r. J
228年后重回公众视野
/ l6 n+ p6 w: r- }1 r$ G# r+ C% S此后的228年里,“玛丽亚夫人”号逐渐被淡忘,没有人知道她具体沉睡在哪一个位置。但其中巨额财富的诱惑力从来没有被遗忘。 6 H$ I6 G; u5 U# E
1970年,芬兰国家档案馆的克里斯汀·阿尔斯托姆博士发现了有关“玛丽亚夫人”号的记录。他研究了俄国外交官帕宁和瑞典官方来往的信件,“玛丽亚夫人”号的航海日志和未损失货物的清单,最后将这些资料公诸于众。 + o' e* E% S ~# }, F- E) `2 L
一位名叫劳诺·克瓦乌萨里的潜水员对阿尔斯托姆博士的研究深感兴趣。劳诺同时还是一名声纳操纵员,他主动找到博士,提出共同寻找“玛丽亚夫人”号的计划。他们打算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划分要搜寻的海域,找到沉船的大概位置后,使用声纳系统探查。
+ _% c! d" _" I( ^6 u' E& s- \但在这之前,必须找到描述船体细节如船体长度等的资料。这个工作很重要,否则他们有可能错误地把其他船只当成了寻找目标。资料显示,“玛丽亚夫人”号曾经多次航行到圣彼得堡,船身长26.20米,宽6.8米,而且是一艘双桅船,这与原来的记录略有出入。 " w; N8 B# L9 K2 s, Y
1999年6月28日,声纳探测在芬兰海域找到了“玛丽亚夫人”号。所有的测量数据都和资料吻合,43米的深海海水形成保护层,使她安睡228个冬天而没被冰块损伤。船舱里的货物还是满满的,潜水员几乎无法找到空隙钻进去。 9 Q5 X6 N! |$ f( k1 S( a* U, Y" X
负责国家水下文化遗产的芬兰海洋博物馆开始启动“玛丽亚夫人”号水下遗骸的调查。2000年夏天,一些自发前来的潜水者通过照片和录像带记录下了水下残骸的现状。 , o$ ^* v( o, G2 ^9 B- s, S5 U
财宝归属引发争议
# A! M! V0 ^% s9 D4 E根据研究,“玛丽亚夫人”号携带的27幅油画作品不乏伦勃朗、霍延及其他同时代荷兰绘画大师的作品。专家认为,船上的油画可能未遭毁坏,因为在装船之前,油画被装在铅箱里面,经蜡封存,有可能仍保存完好。此外,船上还有上百件青铜雕塑,数百件瓷器以及无数金银币。同时,芬兰海域的海况对于木制材料的保存相当有利。 ) A9 _8 j$ G( m, Q. s7 ]8 m
在艺术家们眼里,这算是一批无价之宝,因为其中很可能隐藏着大师未传世的作品,古物鉴赏家则认定,这批财富价值可达5亿到10亿欧元。
) i6 J6 ]' I1 W4 ^: [7 D J尽管财富仍在海底,卷入其中的多个国家已为此产生争执。“玛丽亚夫人”号沉船的地点位于当时瑞典海岸43米处,如今这块海域已属于芬兰。根据芬兰法律,任何在芬兰海域停留时间超过100年的东西,均归芬兰官方所有。
" ~2 a5 X: k* \+ O% Z) D, J不过,俄罗斯帝国购买这批宝物时签有“真凭实据”——契约认定船上的东西属于俄国。而当这纸协议签订时,芬兰还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而荷兰则认定船上的财宝最终属于自己,因为“玛丽亚夫人”号是一艘荷兰商船。 . E3 G2 F3 i' Q$ k3 w. n! @
三种方案打捞沉船 + K: a" n4 q/ j& S
2008年11月18日,俄罗斯“国家文化和历史贵重物品救援基金”组织透露,俄方将连同多国,计划用两年的时间打捞“玛丽亚夫人”号。 4 @4 G& Z- e6 F$ U
该组织负责人阿尔乔姆·塔拉索夫说:“我们想说将在两年内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我们2010年将能最终揭开这艘船运载的秘密。”对于“玛丽夫人”号的打捞工作,曾有三个解决方案,但是每项方案的难度都很大。
' Z5 r, ^7 Z- M+ ?+ S0 s方案一 只打捞货物
. X0 o9 l' C' _' {1 p& |派遣潜水员把船里的货物全部取出。但沉船在水下43米处,这意味着潜水员们每次在水下只能工作15分钟。而且水下考古开销不菲。现在只有很少部分的物品出水,其中包括一些陶器碎片,一条金属锌(船上货物的一部分),一块铅封和一只陶瓶。
4 _ _; ]% I, o5 z, f方案二 将船移至浅水区 * r! u0 I! Q* s
将沉船转移到浅水区,便于取出货物,然后派遣潜水员即如沉船取出货物。 6 B7 N! o) B' a' r7 ~
方案三 整体打捞
! O% b9 s+ O; L把残骸和里面的货物一起打捞,来自俄罗斯、瑞典、芬兰和荷兰的专家决定,整个2009年将用于探测船体的底部,以及船底周围的情况。接着,将用软绳从这艘保存完好的纵帆船下方穿过,把船带至干船坞,避免打捞途中不必要的危险。 7 Q+ x7 e6 U7 I: K3 t2 F4 l
“我们也有另一套方案,有可能派潜水员将船里的物品一点点地搬出来,这要基于最终的探测情况而定。”塔拉索夫说。
o( V) Q" e! |# n( e
2 X! g% m6 F1 O7 c) ^0 i9 d.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