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5月25日,中国科协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协2023年度国际科技会议议题设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指南》共设置有四类、55项国际科技会议议题,涵盖了前沿交叉科技、双碳科技、先进能源、关键农业科技、重要信息科技以及科技伦理治理等相关领域,体现了国际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方向。 0 K) `/ @, ]1 R+ |
《指南》编制专家组组长、中科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荣平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指南》进行了介绍和解读。穆荣平介绍说,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诞生出一批以香山科学会议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学术会议。中国科协每年审批的一级学会在华举办的国际科技会议上百次,领域涉及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但是,目前已举办的国际科技会议在议题设置的前沿引领性和新颖性上参差不齐。为围绕国际科技创新前沿关切、空白领域展开统一引导,有效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国际科技交流,中国科协决定组织编制国际科技会议议题设置指南。
0 h" _9 [5 E$ Z T# V$ k 据介绍,《2023年度国际科技会议议题设置指南》共设置四类55项国际科技会议议题,涵盖了科技领域前沿、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前沿以及交叉学科前沿方向。第一类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重点关注科技议题,聚焦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的变革性绿色低碳技术、大气污染防治实时监测科技、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观测系统等11项重要议题;第二类聚焦新发展格局下的新领域新赛道重点关注科技议题,围绕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展开,包括先进核能关键技术、氢能多元化应用技术、大规模储能关键技术等26项重要议题;第三类知识生产与理解科学的重点热点议题,聚焦“知识生产”“未来科技计划”等话题,包括数学前沿、物理学前沿、化学研究前沿等9项重要议题;第四类全球科技治理领域的重点热点议题,包括了新兴科技的伦理治理、机器学习与人类价值观、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等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9项重要议题。 * Q5 {# ~8 P6 x1 ~
其中,深空探测技术方面,重点关注的议题方向包括深空轨道设计与优化,太空运输,深空测控通信,水平起降组合动力运载器一体化设计,无人车的高精度智能导航,极大口径星载天线在轨展开、组装及建造,地月空间开发等。深地探测与地球监测方面,重点关注的议题方向包括数字地球建设地球大数据系统,地球物质的演化与循环,大地震机制及其物理预测方法,地球深部探测方法等。深海探测方面,重点关注的议题方向包括深远海航行装备制造与安全保障技术,深海探索技术,海底观测网络,深海原位探测装置等。 6 j! u. u) P+ ~ O
下面就摘取《指南》与我们相关的部分领域罗列,供大家参考:
2 ~2 k/ r) d; _* \ 第一类3点: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观测系统 2 O E# k% h# K
全球可持续发展观测系统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全球可持续发展情况,有助于支撑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我国发布的《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0)》展现了我国通过科技创新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探索和实践,引发了全球对可持续发展观测前沿技术的关注。我国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强调要完善气候变化观测网络、强化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加强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等。 o2 I0 V# C+ x! P6 N
重点关注的议题方向:地球大数据,遥感监测,海洋气象观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碳监测系统,云计算,高性能计算等。
9 S8 S7 Y7 o7 v7 | N8 q5 X 第一类9点: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 q3 r; ]2 I2 E8 e. B* i, y
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国(UN)《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重点关注问题之一。海水增温、缺氧、酸化、过量营养盐输入以及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和微塑料等环境污染物排放增加等问题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前所未有的威胁。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重要问题。联合国大会第72届会议宣布2021—2030年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国际海洋学界也发起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计划(GLOBEC),力图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
/ Q W0 g V5 @0 I% { 重点关注的议题方向: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健康指标体系和评估技术,海洋生态系统演变预测技术,海洋生态预警预测技术,全球海洋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技术等。
8 c2 B6 m" `3 a: j; l9 M7 a e 第一类11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核算 : y+ g5 ?: Z$ I7 W/ W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自然资源过度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下,生物多样性指标正在衰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2019)》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已有75%的土地表面发生了重大变化,66%的海洋区域正在遭受越来越大的累积影响,85%的湿地面积已经消失,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指标下降迅速。加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核算的科学研究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
, m4 q. `8 m' ~8 h) n% j 重点关注的议题方向: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生态系统可持续,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生态系统核算与评估方法,生态保护网络等。 ' @1 c; \0 H; r0 W2 U
第二类28点:通用航空装备与无人机
5 q) _+ D5 U! |( J: d) Y 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是建设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增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以及提升国家自然灾害防御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无人驾驶航空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无人机开辟民航智慧创新发展新赛道。我国民航局发布的《“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大力支持无人机等航空装备在通用领域的应用。
& E$ }7 g' V, O. m- d 重点关注的议题方向:航空发动机,无人机技术,机电系统,航电系统,飞控系统,通用航空器机载设备,无人驾驶航空器等。
' j( e7 Y+ p$ F1 M* t 第二类29点:深空探测技术 ! [% M+ M+ n0 j/ T5 Q+ ?
深空探测既是大国展现综合国力的舞台,也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1世纪以来,深空探测引起了世界各国广泛关注,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和组织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深空探测计划。2022年,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发布的《太空探索前景》报告指出,未来十年太空探索将集中在太空运输、轨道基础设施和太阳系探索三个关键领域,这些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将影响未来深空探测的深度与广度。 2 [+ K/ C) b3 T* o4 [+ a2 E
重点关注的议题方向:深空轨道设计与优化,太空运输,深空测控通信,水平起降组合动力运载器一体化设计,无人车的高精度智能导航,近地小天体调查、防御与开发,极大口径星载天线在轨展开、组装及建造,地月空间开发等。
: ]7 M, O# E' g {/ H% N 第二类30点:深地探测与地球监测
' ]" {* M7 b# G3 K# A2 Q- t 地球深部是研究地球起源、生命演化、资源保障、灾害预警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科学问题的前沿领域。人类对地下深处的认知程度尚浅,大力发展深部探测与地球监测技术对于揭示地球活动规律,促进人类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也启动了“地球深部探测专项”“深地资源勘查开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和深部地质调查工程,正在全面推动地质调查由浅表走向深部,扩展“深地”资源空间。 9 D, `4 f) j0 v3 P
重点关注的议题方向:数字地球建设地球大数据系统,地球物质的演化与循环,大地震机制及其物理预测方法,地球深部探测方法等。 * y; S5 O2 M8 l' d2 H
第二类31点:深海探测 . r- n* O- f( g; [! ^9 O9 g' G" p
深海探测已经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途径和重要手段。海洋深处存在大量的矿产资源、石油资源和生物资源,深海资源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兴增长点。深海探测不但有助于人类揭示地球演变、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而且对深海生态的研究和利用、深海石油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开采以及深海地质结构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能够帮助人类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 P! H' I) w2 [! P8 U9 u0 o
重点关注的议题方向:深远海航行装备制造与安全保障技术,深海探索技术,海底观测网络,深海原位探测装置等。
: [$ q3 G- x3 M) H ?) f 第三类42点:地球科学前沿
* q' A- U H/ M) x+ X7 n1 s$ n 地球科学是妥善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安全、资源安全、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挑战的重要基础,对于研究解决地球起源、生命演化、资源保障、灾害预警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关于地球系统的科学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探索未来的重要领域,也是世界主要国家持续关注的领域。
7 B# \& a/ ~1 \9 K 重点关注的议题方向:大数据时代下的地球动力学,深部过程与宜居地球,地球系统科学,地球深部结构与动力学,地球表层过程与环境变化,地球生命演化与生物地球化学,地球资源与能源,地球灾害与风险等。 4 ?, q) S2 h6 Y: f, D F
第三类46点:工程学前沿 " j* ?2 \7 f% g7 ~8 p3 J$ @
工程学前沿是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和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工程学前沿是指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且对工程科技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引领作用的关键方向。瞄准世界工程科技前沿,有效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战略选择。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演进,工程科技创新前沿加速交叉融合、不断衍生突破。中国工程院、科睿唯安公司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全球工程前沿2022》报告指出,全球工程前沿以“新技术”“新材料”“新手段”“新理念”为总体特征。 " d. d% d0 T1 @) t- V$ r3 u
重点关注的议题方向: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技术,人机共融机器人开发,光路与电路混合集成芯片,人工智能赋能的系统工程,自主无人系统智能感知与安全控制等。 - a* g+ ? |* W! _8 C
第四类49点: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 j, @- g( T5 O5 v
科技与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杠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一批新兴技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已经成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开发潜能。加速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创造更多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性成果,将为我国高质量文化供给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L( f' R2 ]+ ?2 G' w" R0 d. o
重点关注的议题方向:文化资源分类与标识,数字化采集与管理,多媒体内容知识化加工处理,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虚拟制作,智能创作等。
9 n" @ v% o9 r 第四类51点:科研之信 / Y- O) j( T* N* ]
科学研究迫切需要得到公众理解和支持,需要更多优秀科学家面向公众,让职业科学家和专业化科普工作者合作,用易懂的语言让科学问题为公众所理解。同时需要科研工作者从研究的设计、过程、结果,到结果的公开都非常慎重和负责任;需要科学家客观陈述科学研究过程和结果,让科学获得大众的信任。 3 i% ~" t! f9 \: x- V7 F, l
重点关注的议题方向:科学家精神,科学公信力,科技向善,负责任研究等。
3 H. d% [6 y/ J2 H8 g z! k. j3 d7 m% V 第四类55点:工程教育和国际互认
4 Y1 X6 b! U* ]3 ] 工程师群体是提升科技水平、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把“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作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内容,对工程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也曾明确指出,工程教育不仅要继续重视知识和能力,还要重视价值观、诚信人格的培养,加强工程伦理教育,促进工程人才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 X2 \7 C/ @4 M! R) y4 O
重点关注的议题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杰出工程人才培养挑战,工程师流动与国际互认,国际工程教育标准和专业能力标准,工程伦理等。 ( N7 \. y" e+ F' u: ^& x
1
" p* G+ q+ U! o+ O* _. i5 y0 S END & S* g/ U1 s, ?) {! G
1
. W; L# n* w5 m. u. e1 o$ Y ■信息来源:央广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科协  3 d( ~& l# \0 g
相关阅读推荐   # B- E1 n. x( B" ]1 h+ Y, P
公众号 / s$ i' k5 n9 m! U/ z7 r8 E
溪流之海洋人生 3 P+ A: Z+ g }$ B3 h) s
微信号▏xiliu92899 ! t m2 g, r# p" d u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6 x: H! x+ v6 S0 @9 q2 a" m7 S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9 c8 V) S0 _: G' Z
投稿邮箱▏191291624@qq.com ; N! _3 x p y
. X3 D- ]7 r& s2 A) f: u# z6 p/ i3 h" k- U$ a4 E4 X3 q' e1 e6 A
# N T3 |$ N' x$ s! b' m2 J) F" Z1 v4 g! o3 _- u# ~1 N. U6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