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发布!“苏拉”强势登陆,看深圳如何先发制人! - 海洋气象雷达

[复制链接]
* X* U3 y# t1 b9 o6 T
# Z; H- H- O. m; z0 v( e3 D

今年第 9 号台风 " 苏拉 "(超强台风级)9 月 1 日 12 时位于深圳东南方约 192 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17 级(58 米/秒)。而 2018 年在广东台山登陆的超强台风 " 山竹 ",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也仅 14 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52 亿元。

9 l* x, d* @- t1 `8 Q9 I9 Q

据深圳市气象局消息,超强台风 " 苏拉 " 将近距离严重影响深圳,深圳市气象台将于 2023 年 09 月 01 日 14 时 00 分将全市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红色。

8 ]5 A2 J/ b3 V5 V

9 月 1 日上午,为应对台风,深圳紧急发布台风防汛紧急动员令

& j1 D0 R9 [% _

根据气象、水文、海洋部门预测,超强台风 " 苏拉 " 将于 9 月 1 日夜间在我市或附近登陆,预计 9 月 1 日下午起对我市造成严重风雨影响。为做好超强台风防御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我市于 2023 年 9 月 1 日 12 时起在全市启动防台风和防汛一级应急响应。

2 [# {) S6 l2 W, g

9 月 1 日下午在全市范围内实行 " 五停 ",其中 16 时起停工、停业、停市,19 时起停运,31 日下午已开始停课。除抢险人员和民生保障人员外,其他人员切勿随意外出。全市开放全部避险场所供群众避风避险。

. A. n7 Y+ G+ ~7 Z$ \% z y( ]

为了避免台风造成的灾害,官方通常会提前发布预警。我国常用的台风预警技术手段有气象卫星、雷达监测、气象观测站等。

. g7 B c0 K ^# p6 M g8 r3 f4 m

气象卫星技术

}& K' y; S$ k5 v6 M* C2 U

卫星所载各种气象遥感器,接收和测量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和微波辐射,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地面站。地面站将卫星传来的电信号复原,绘制成各种云层、地表和海面图片,再经进一步处理和计算,得出各种气象资料。

" h$ O! p0 O/ q* _- {, A* }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以我国自主研发的风云系列卫星为主的气象卫星在气象预报、台风形成及运动过程的监测、冰雪覆盖监测和大气以及空间物理研究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实时数据,卫星遥感技术已成为气象部门践行防灾减灾理念的重要支持手段。另外,气象卫星观测范围广,次数多,时效快观测的数据质量高,并且不受自然条件和地域条件限制,它所提供的气象信息不仅仅应用于日常气象业务,还用在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大气科学、海洋学和水文学等的研究中,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k: D. U; i ?: m: c3 j

天气雷达技术

3 s f" G$ O9 n2 `8 i" [5 ~" m

天气雷达,是气象雷达的一种,是监测和预警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工具。天气雷达多为脉冲雷达。降水对雷达发射波的散射和吸收同雨滴谱、雨强、降水粒子的相态、冰晶粒子的形状和取向等特性有关 ( 见云和降水粒子的微波散射、云和降水粒子的微波吸收 ) 。因此,分析和判定降水回波,可以确定降水的各种宏观特性和微物理特性。在降水回波功率和降水强度之间已建立有各种理论和经验的关系式利用这些关系,可以根据回波功率测定雷达探测范围内的降水强度分布和总降水量 ( 见雷达测量降水。常规天气雷达的探测原理是利用云雨目标物对雷达所发射电磁波的散射回波来测定其空间位置、强弱分布、垂直结构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除能起到常规天气雷达的作用外,还可以利用物理学上的多普勒效应来测定降水粒子的径向运动速度,推断隆水云体的移动速度、风场结构特征、垂直气流速度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可以有效地监测暴雨、冰雹、龙卷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定量测量回波强度的性能,可以定量估测大范围降水;多普勒天气雷达除实时提供各种图像信息外,还可提供对多种灾害性天气的自动识别、追踪产品。

" x0 j& i0 ^( y( J- N- W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融合气象服务产业

5 G5 S- x. E' U3 z, H# N( j

目前,气象服务正在和大数据、云技术等技术广泛融合,通过这些新技术,提升了气象数据的存储和运算能力,数据处理性能大幅增强。2021 年 12 月 15,国家气象局气象大数据云平台 " 擎天 " 正式业务化运行,面向全国提供数算一体平台化服务。这标志着我国气象部门向着业务与研发高度集约的 " 云 + 端 " 新业态迈出关键性一步。

! I7 s" A! z$ a5 [" R4 f' s

技术不断提升,行业专利数量波动上升

, E) a$ m0 v+ k: e

截止 2023 年 3 月 6 日通过智平台搜索 " 气象服务 "" 气象监测 "" 气象平台 " 等关键词发现 2012-2021 年相关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持续增长 2021 年分别达到 1390 项和 952 项 2022 年专利申请授权数量下降,分别达到 907 项和 497 项。

& r$ H4 z a8 x5 i$ m* q

从专利申请人排名看,截止 2023 年 3 月 6 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及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气象服务相关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分别达到 144 项、65 项和 3 项。

" a" q- y" u3 @' B' g2 M8 \

中国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 b5 A8 }5 x+ h

根据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贵州省气象信息中心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气象数据价值系列白皮书之二:构建气象数据生态发展新引擎》预测,到 2025 年中国气象服务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3000 亿元。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逐渐成熟,推动气象服务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产业规模将踏上新的台阶,预期到 2028 年中国气象服务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 4500 亿元。

* V9 r) Y# f+ b) @1 {

未来市场

; ~$ Q/ c/ q* s) c* d9 A! k

气象探测系统市场需求分为民用与军用领域,而民用领域又可以分为公共与私用。对于军用领域,对企业的要求较高,无论是资本、资质、背景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般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很难进入。而在民用领域,国家及地方气象局的需求占主导地位,民航、海洋、电力等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前瞻分析认为,未来几年公共气象服务与民航、海洋、电力等领域的需求都将保持快速增长,且民航、海洋、电力等领域的增速较快。

0 j5 L4 v8 h7 v7 Q4 J5 p

因此,对于气象系统的企业而言,一方面要加大与地方气象部门的合作,另外一个方面要积极拓展民航、海洋、电力等领域,抢占市场蓝海。

8 s8 f6 ]9 G( `- j7 E9 i9 m# r8 K) w

前瞻经济学人 APP 资讯组

, N' h9 [, s# L7 a4 C: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2023-2028 年中国气象探测系统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a' D: R4 h6 i' _( L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 咨询 / 募投可研IPO 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 S$ L- T* }1 e2 B4 r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 APP】,还可以与 500+ 经济学家 / 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 ^* \/ x+ ?( t4 V

查看原文

- q( V! B( ^5 K3 X8 {* b* B. w
+ \) S; n8 M9 n+ ^1 O) N # w; I, G! s; `# c7 m . r3 R$ h7 Z8 Z' x; O. h3 k: S / M9 i/ L. W7 w/ z$ u / H M: z* I& P _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天阶雨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