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川岛这个“国字号”天气雷达,是怎么拍下“台风眼”的? - 海洋气象雷达

[复制链接]
7 g, Q$ N1 c0 Y6 r: ~* K4 Q7 S: f9 }

7月17日上午8时,今年第4号台风“泰利”在南海逐渐向西偏北移动,为江门台山市上川岛带来9级阵风。位于上川岛沙帽髻山顶的上川岛国家天气试验雷达,犹如伫立在台风登陆最前沿阵地的“哨兵”,迎接着台风的到来,并拍下首张“台风眼”高清图。

! T; g7 \5 g7 c% j8 }2 Y

作为“国字号”的天气雷达,建在海岛上的上川岛国家天气试验雷达,为何能最先拍下台风“泰利”的台风眼?为台风拍下清晰“证件照”有何意义?让我们一起走近上川岛国家天气试验雷达,了解上川岛雷达如何“观天测云”。

0 E& }; r4 s$ d) O0 T$ A

全国首个捕捉台风“泰利”台风眼的雷达

0 o" s" c! `8 T6 ]5 K! P

当上川岛国家天气试验雷达成功捕捉“台风眼”并生成首张雷达图时,雷达才完成监测数据进网工作不足12小时。

. n& O- J7 V U5 G

“我们同事之间都说上川岛雷达‘出道就成为主角’!”苏耀墀与同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上川岛国家天气试验雷达成功捕捉“台风眼”并生成首张雷达图时,雷达才完成监测数据进网工作不足12小时。上川岛备受中国气象局和广东省气象局预报专家的关注,其监测收集的数据也受到中国气象局和广东省气象局专家的认可。

- A9 ~$ Z0 j4 B g) k

天气雷达是如何拍到台风眼的?天气雷达发射一系列脉冲电磁波,经过云雾、雨、雪等降水粒子对电磁波的散射和吸收,再接收被降水粒子散射回来的回波脉冲。回波脉冲经过雷达服务器电子处理后,最终生成台风雷达图。

( Y f- J2 l& M6 T' P' m% z% b% E+ d

上川岛国家天气试验雷达近照。伍国裕 摄

- I" u t* q0 e; l6 a$ `; u$ ^

由于台风眼外围的气流旋转严重,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外面的空气不易进入到台风的中心区内,因此台风眼区就像由云墙包围的“空心管子”。天气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经过台风眼时,因没有降水粒子散射,也不会产生雷达回波脉冲,于是在形成雷达图时,台风眼区域呈现为“中空的圈”。

* O. W# d6 n% x

因此,台风眼的高清图像,并不是高清摄像机拍出来的,而是雷达服务器根据电磁波信号绘制出来的。

6 j5 L0 ~ P5 m6 ]6 e- u

为何上川岛雷达能率先拍下台风眼?这与雷达的探测距离和地理位置有关。上川岛位于影响珠江口以西地区的西太平洋台风西行路径上面的重要位置,该类台风大多数都是从菲律宾以东洋面一直向偏西方向移动,穿过巴林塘海峡、巴士海峡进入我国南海,多数都会经过上川岛附近海面。此外,上川岛雷达最大探测距离460公里,当台风眼在雷达的测距内,就能被雷达成功捕捉。

0 o, X" L. D4 j6 T' l* v

西太平洋台风西行路径上的重要雷达站

' {1 n% o8 {( Z5 h# g* i

在上川岛沙帽髻山顶上,一个造型奇特的三层建筑顶着“大白球”,这就是上川岛国家天气雷达站。它是中国气象局、广东省政府合作确定的广东“平安海洋”气象保障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雷达系统主机设备及附属设备、风雨场校验系统、雷达塔楼、值班用房、雷达信息接收处理中心及台站配套基础设施,配套道路、供水、供电、通信、防雷及绿化等基础设施。

* `- {% U) O* K5 s! m

上川岛国家天气试验雷达成功捕捉到台风“泰利”台风眼。江门市气象局供图

. }( t7 a% L) Z+ R

天气雷达为何选址上川岛?原因有二:一是填补广东省海岛天气雷达的空白,海岛的近地面层的烟尘、灰尘以及地物回波等影响雷达数据质量的因子的较少,雷达监测数据质量相对更优;二是上川岛位于影响珠江口以西地区的西太平洋台风西行路径上面的重要位置。可以说,上川岛国家天气试验雷达是为了更好地防御台风而建设的雷达。

: j9 I( F9 i7 w8 o$ H, E

自2021年起,在省气象局和江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江门市气象局成立雷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克服岛上交通不便、上山道路建设周期长且受降雨影响等重重困难,协调好各家建设单位,推动每一个节点的建设进度。历时近三年,在2023年3月23日加电成功,生成第一张雷达图。2023年6月30日,中国气象局大探中心和省气象局监网处派出多名专家对雷达完成了现场测试,开始投入业务试运行。

+ E, f3 ]5 L) e

看似简单的雷达站却极具技术含量。上川岛雷达是全省首个海岛雷达,亦是全省首台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其先进程度居全国一流之列。

4 U) R( _" ^$ o- n

此外,上川岛S波段双偏振雷达有16000多个天线单元,全部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灵活探测,最大探测距离460公里双偏振测量距离230公里,最小距离分辨力250米,6分钟可以扫描完成9层仰角,探测范围覆盖江门全境及周边地区、南海海域,为台风、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的重点区域。

! F( C" `/ g" j: a) J

7月16日,上川岛国家天气试验雷达监测数据进网工作顺利完成,成功上传省局业务网供全省预报人员使用。

# e- F) ~& h$ X; V/ M& b

“海上的台风监测目前使用到卫星、飞机、气球等多种探测手段,但如果能够配合上地面雷达,那么台风监测数据的精细度和精密度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苏耀墀介绍,“此前,江门市是没有最大探测距离为460公里的S波段天气雷达的,现在上川岛雷达建成后,对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将更精密、更精细,能够更有效地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水平,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x" S; v4 u7 F; p+ t* N: _- v" Q+ M

【采写】南方+记者 张泳渝

. E* ]. w, a) i* ?5 a! Z

【通讯员】胥金林

" d* A- j+ {; O. P- T5 w8 G

【策划】张志超 潘晓晨

9 |! D6 b5 O& E& J

【作者】 张泳渝;张志超;潘晓晨

2 \) m" m, o; y% N- a

科技能见度

6 E1 {/ E9 F7 u9 q8 y ; p# i P# F+ ]0 V ! X% {4 W& r( B3 @ ~/ T+ t- k+ O. s- Z1 y: Q0 r" R3 b B" S, {: f! M8 n, b3 C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莱发包装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