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蛟龙、扛标本……中科院海洋所生物分类学专家李新正入选山东省首批科普专家工作室半岛都市报2022-09-20 19:02半岛都市报2022-09-20 19:0

[复制链接]
9 J# P |3 j7 w: F1 N( D- r
3 k/ m# M0 s0 z5 k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 I# A+ x1 G* v H( N) p
2 @' y. t y. A/ K0 N# P7 E
1 W5 n* [. d" }- n% Q0 k

  9月20日,在2022年青岛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云启动仪式上,李新正为领衔专家的“耕海探洋科普工作室”入选山东省首批科普专家工作室,这也是对李新正30年来从事海洋科普工作的肯定。30余年来,他走过全国近20个省份,进行了数百场海洋科普讲座,培训了上千名科普教师,尽己所能将海洋科学知识普及到全国各地更多人心里。

+ O4 t+ Z J( G3 K
8 ]7 W1 ?3 C. J+ P5 x5 v* h6 B
5 s3 h1 V) Y9 {: I5 B5 a
' }$ H9 H' i K7 T" I
5 l1 G( ]' `1 M
# N+ V3 o8 `! J- g+ p

  李新正是中科院海洋所一名生物分类学专家,在他办公室内,有十多瓶来自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真虾类标本,这些标本采自于全球各个重要海域,深海、浅海都有,是研究真虾类的珍贵样品。李新正介绍,这些标本是2000年以来他作为真虾类分类学专家受邀前往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进行真虾类分类学研究,陆续从该博物馆借出带回国的。作为在海洋生物领域重要的科学家,李新正将科普和科研作为自己事业的两大重心。

+ z" M2 A9 g0 H5 f" H
! Q. i" h( J/ e
从为参观者讲解,踏上科普讲座之路
. P5 g1 Z; e6 A+ Q2 N
4 _ } @4 P8 }5 g% x4 z

  “能获得这一荣誉我感到很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9月20日,在2022年青岛市全国科普日主场云启动仪式上,李新正为领衔专家的“耕海探洋科普工作室”入选山东省首批科普专家工作室。

/ |) N5 b0 ?8 q
/ N. s& v" f/ E) n1 l# z+ s8 S
$ S& f1 j4 O# [, ~$ Y# S# I! h

  在科普的道路上,李新正时刻在路上。就在9月19日,李新正应邀参加“河南省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第一期专家讲座,作为海洋专家为河南省的1200名中小学校长做了题为“乘‘蛟龙’探深宫”的科普报告。“这个培训计划共10期,每期1200名校长,这个学期是第一期。”9月20日,刚刚从河南结束讲座赶回青岛的李新正风尘仆仆地对记者说。作为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中国科协全国海洋生物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李新正一直活跃在海洋科普一线。

$ m l5 b N& V q! P* s% O
! o& _; ?! v |- B7 ?* R4 B( h
( z( Z, c- l/ T* f
" s# R$ b* Z7 G" `
( O0 E( K1 u7 e1 }# s
: ?3 K( H, T% r% N; u5 \

  李新正告诉记者,1991年,他从南开大学生物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就来到中科院海洋所工作,“当时我们所从事甲壳动物学研究的刘瑞玉院士把我要来做虾类分类研究,我研究生阶段做的是节肢动物分类,很匹配。”李新正说,当时改革开放不久,全国的生物分类学研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期,放眼全国,还在做分类学的学者已经很少,但分类学是整个生物学的基础,重要性不言而喻,当时我们院的副院长陈宜瑜院士就说如果我们这批人不把分类传递下去,那以后我国的生物种类鉴定很有可能要拿去国外做。“所以我坚定地开始了我的分类学科研生涯。”

+ Y" C/ `& L% d3 E
( b; o" s: x; v& q4 W
4 E- W, M* a2 ?; H' S7 k

  为稳定海洋生物分类学队伍,1996年中科院海洋所成立分类学研究室,李新正成为第一任主任,1998年分类研究室改制成海洋生物标本馆,李新正成为馆长,“中科院标本馆建设项目为稳定中科院生物分类学队伍,为国家保住生物分类学这个学科起到了关键作用。中科院海洋所的分类学队伍也是当时我国唯一一支成建制保留下来的海洋生物分类学队伍”。“我们的标本馆馆藏量亚洲第一,并且有展厅。前来参观的人很多,我就需要经常为前来参加学习的学生、领导们讲解,后来变成做讲座,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科普的重要性,我也走上了科普之路。”李新正说。

/ Q( k- |* F5 ?2 n y( [& a
& y: p1 Z5 P. h9 N- Q5 a) ~
$ o. ]5 l5 \. u- }
9 ?5 U) R. s0 _7 u
# V" P% R4 G7 U! t
% y$ x" h3 C2 m$ X. w2 f, d) B3 L

  “最开始基本都是讲教科书里的内容,从我研究的真虾类,逐步扩展到海绵、水母、贝类、鱼类、海兽等。为了讲好讲座,我也要不断学习,在摸索中逐渐琢磨出听众的需求和兴趣点。”李新正说现在回想当时的内容和现在没法比,那时的生动性、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很不够。

2 k: b1 s% ?$ n2 p) c! d
9 \& F0 c: N. m6 @, ]% G
第一次讲座就“遇尴尬”,发现科普并非易事
5 }8 V! o$ t- F0 _% Q
/ o% ~/ b* I6 {% b

  第一次讲座就让李新正感到科普并非易事。“那次讲座共半个小时,我留出了5分钟提问,让我尴尬的是他们的问题和我的讲座内容毫无关系,我意识到的我的着重点和听众的兴趣点之间有偏差。”后来李新正逐渐延长提问时间,让自己更多地了解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海洋生物的需要,随着讲座的次数越来越多,李新正也掌握了不少规律,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老师关注的点有很大差别,这样在讲座中既能把海洋科学的基本知识讲出来,也照顾到不用年龄段人群的需要。

& O- H' D7 [. p' M" H0 N
. Y. v; @2 r. t
9 K* L3 Z& P5 s6 u
2 A& [! t* U$ F; W/ [% P8 t
7 h/ f" C, t" A$ N) r
# F4 y6 m% @% S8 Z' z V

  并且讲座前他都会提前问组织者,听众有多少人、阶梯教室还是小教室、多媒体教室还是普通教室,“这样我就知道ppt做成什么样,ppt照片是近景图还是大场景。让效果达到最好。”

4 h( h/ y8 k. [8 ?
3 j- O$ H4 I8 C" u
- @- f4 I8 x9 J

  现在近到省内各市,远到广西、云南、内蒙古等地,都有李新正科普的身影,30年来,他走过全国近20个省份,进行了数百场海洋科普讲座。“尤其感受到内陆中小学生对海的向往,我把海洋知识传达给学生也感觉到很有成就感。”李新正说。

, t' y9 K( H" I3 Q1 d& l8 w
# Y: J3 w/ F8 a/ Z
; g* q! X8 R+ N5 E- n' ^* X: t& `

  同时,李新正还一直为青岛的海洋教育出谋划策,每年新学期入学的第一堂课,岛城不少中小学校的学生都会期待着李新正他们带来生动、有趣的海洋科考经历。更让李新正有成就感的是自己的海洋科普课好评如潮。“科研工作其实时间挺紧张的,但我还是愿意拿出宝贵时间做科普讲座。”李新正告诉记者。

: I# V9 U+ f5 s2 N! T+ ?
5 Q) B; W. K5 m. R1 y! W
“蛟龙号”经历成最爱欢迎讲座内容
7 Z4 n' R9 f% q& F! o+ |
. d) J6 q, ]# ?2 I1 ^

  作为一名生物学家,李新正参加过众多大型科考项目。他是第一位既乘坐过“蛟龙号”也乘坐过“深海勇士”号的生物学家。

T7 ^9 w6 o% t0 j- k
5 k- W+ x+ {/ {6 q# g1 Z* X
- t' W- ^! K U; D) ]9 e) H

  2013年,“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成功完成,正式拉开了中国深海考察和深海科学研究的序幕。作为该航次科学家团队成员,李新正亲历了该航次第一个航段的考察过程,并成为第一个下潜超过3500米水深的成员。

; H. }- l8 P6 r8 z6 m1 \
2 Z3 h) ~! V& y4 ^' E- c1 g
# m* e( `; m: `7 w! t% g4 t2 F
- [+ Y2 r2 g. n' f: r
# o% H' p7 z# U$ H/ L2 p
# M7 g9 P9 v# o! e

  2013年7月3日,李新正与其他两名人员一起执行“蛟龙”号第58潜次南海考察任务。李新正回忆,9时2分,驶潜器开始垂直下潜,落向海山。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舷窗外的海水由宝蓝色变成深蓝色直到漆黑,闪着荧光的浮游生物向上一一划过。“很快,我们就下潜到了3573米的海底。我们观测到了看不到边的铁锰结核,看到了紫色、白色、红色、深褐色的多种海参,还有红色的真虾,白色的海百合、海伞珊瑚、铠甲虾。潜艇行驶过程中,壮观的‘鹅毛大雪’出现在窗外。这是海水中的絮状有机物被潜器强光照射呈现白色,在与潜器做相对运动时如同漫天大雪。”

. D0 S7 p2 [8 y" o; H% x4 H2 @/ K- u
& Y1 C% H' A( Q0 w
v* U, s; u# d% _) ]& n" Y

  “这次下潜,让我感受到‘海面九小时,水下一小时’神仙般的感觉。感觉任务刚刚开始,就接到总指挥返航的名令了。”李新正说,这次下潜,他亲眼看到了3500米到3700米水深处海底各种奇奇怪怪的动物,证明深海虽然黑暗高压,极度缺乏食物,但生物种类数一点儿也不少。通过这个航次考察,他们亲眼看到了冷泉环境和海盆、海山环境生物多样性和深海生物群落的巨大差异。在冷泉或热液这样的深海化能环境中,生物群落个体密度和生物量远高于浅海。

5 R7 |, U& F! |( E" b5 M4 ^* d
0 v: R' D' [- H. w2 `8 v
0 `7 b# m: l( X1 O% z

  李新正介绍,近几年,中国学者在海洋生物多样性等多个领域特别是深海领域的成果井喷式爆发,引领了学科发展。中国已进入深海探险考察的黄金时代,处于深海考察研究的第一梯队。“作为海洋科技工作者,我深感骄傲。”。

) U8 E( M" C4 M; {" [9 r |
/ t5 {: S- E+ }8 q1 j# i) t& F
* t O# h' `1 K3 n* r# P

  这次经历也为李新正后来的科普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素材。“每次为学校讲座之前,在我提供的科普题目中,有关“蛟龙”号的内容是被点次数最多、最受欢迎的讲座。”李新正说。

4 e0 m8 ~9 B7 |* C
# @3 f$ w. \4 q$ d. r& @
左手科研右手科普,“将广度和深度兼顾好”
. w- J/ i6 M0 x/ D8 G' T* E S
7 e" \% `; u. M- K1 N7 B

  在国际上,李新正也早已名声在外。在2008年的国际十足目甲壳动物分类学研讨会上,他是20位参会者之一,也是大陆唯一受邀参会的十足目分类学者,与世界顶尖的十足目分类学家共商今后十足目分类学研究的发展方向。真虾类是十足目甲壳动物。

8 r8 p; r2 Y: n9 t& c, h
' g4 i, v e' H- Y) b; E! x, y
& y. q9 t& [0 j: J

  李新正介绍,巴黎的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是全球海洋生物分类的研究中心。法国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的海域部署多个航次采集海洋生物标本,标本采回来后,博物馆的首席管理员会在全球寻找各生物门类当前最活跃的分类学者到他们博物馆对标本进行分类整理。“2004年我受邀去该博物馆3个月,正好结合自己的项目做真虾类的分类学研究。到那里之后的最大感受是大开眼界。首先是博物馆馆藏量巨大,地下5层全是标本库,标本库大得惊人,进去就跟迷宫似的,第一次进去就迷路了,第二次不敢自己去,要有管理员带着。里面全部是密集标本柜,放满了采自世界各地的样品。其次是标本齐全,不但种类特别全,以真虾类为例,这是我见过的真虾类种类最多最全的博物馆,而且采集海域、地点特别全面,基本上世界各地已报道的真虾类种类在这里都可以找到标本。”

" a8 _* V. A7 P
) K- d8 s% L' R! {: x! F9 ^3 b
6 l9 g. s. X7 d4 S( I' G
F- f0 W" h2 Q# e/ M0 b" T5 @
8 X7 y/ A, Q4 m. p* W
# F f& c- k/ ]" i% D2 _; e" z

  3个月的时间里,同期访问该博物馆的其他国家的同事都在周末选择出去旅行,法国毕竟是旅游王国,但李新正被博物馆的标本深深吸引,3个月的时间里几乎天天在博物馆的实验室里潜心观察研究标本。

7 |7 {$ \! @2 p9 j( ~1 `& k
/ E, a) q! L- R4 d& v5 B
0 h2 M) _3 D& w3 X+ k" U9 } P

  “在巴黎博物馆访问还有一样很重要的事就是你能见到世界上真虾类分类学的很多同事,特别是一些很崇拜的前辈,见到了来自法国、英国、美国、荷兰、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捷克、丹麦、德国、俄罗斯等地的很多专家,大多在以前只有通过邮件、信函才能联系的专家,现在他们就在你身边一起看标本。大家相处一段时间成哥们了,一起吃午饭、晚饭,一起讨论分类学问题,逐渐成了很好的朋友。”李新正说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如果有在国内查不到的文献或者需要的重要标本,一个电邮,这些朋友们都会很热情地帮你找到,这对我的科研来说有非常大的帮助。李新正已经多次访问巴黎博物馆,每次都能见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

3 \5 g/ O3 @8 v; _& [
- `# Z6 d4 p! i. U' O' a0 `; S% Y0 C
6 Q& ^; K) V9 O* E0 `

  在李新正办公室的橱柜顶有一个掉了轱辘的黑色箱子,“这是我去法国专门装文献的箱子,每次都往回拉影印的资料,箱子轱辘都坏了,这已经是第二个箱子了。因为复印的文献资料太重,所以特意买的结实的箱子。”李新正说,由于在法国的时间较短,能研究的东西也有限,他们会允许我借一些标本回国研究。在李新正不大的办公室内,有一个桌子是专门用来放这些标本的。“我的办公室除了书就是标本。”除了标本和书,在他办公室里还摆着两台不同规格的显微镜,可以随时观察研究样品。

* U" K0 G3 g) u! D8 d
1 a+ l0 g8 a: \" J! z
; N( q% }' D' I1 Q/ p; f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也在不断践行着这一理论。”李新正说,“科研是不断攀登高峰、向内向深研究,而科普是将深奥的科研成果用浅显的语言讲出来,追求的是面。借住此次入选山东省首批科普专家工作室,我也会继续努力,将广度和深度兼顾好,在获得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同时,将更多海洋科学知识传播到更多人的心里。”

$ R* l1 m! f9 |/ |
+ Q2 {+ J) S/ p1 l+ z% f
, Q8 ?7 x% U, T1 P, n! V9 s" t
" M# z- d# w) c: O. _
- A8 q: m- z4 x8 @& t: S [7 y
8 G5 f; c, r% q8 m% H
举报/反馈
* D* ^0 n9 i, a
3 Y% r9 A. |. [ ! ?7 D, @% n4 D$ z 6 T0 t* m. Q v, X; s' S4 K4 m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尖叫的土豆
活跃在2025-1-1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