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n7 R; _- ^
% }' ]) a. f0 M1 g* G
记得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哦! ) H* z" y1 [1 Q) P# O
今天是第六十一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
' v1 T+ e6 l9 B1 z- h (The ocean, our climate and weather)
3 L C6 D ]8 r+ D 海洋和天气本就属于同一个公域,两者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对话。英国著名作家西蒙·温彻斯特在他的代表作《大西洋的故事》里写到,因为易于获得食物,人类选择了在海边扎根并建立起文明,对海洋的探索也由此起步。彼时的人类或许不会想到,海洋不仅提供了食物和远方,也是大部分天气现象的孵化器,同时也决定着全球的生态格局。随风而行的洋流和水汽,与陆地上的山谷共同作用,塑造了各地不同的风貌——哪里会成为富饶的良田,牛羊遍地的牧场,或是人迹罕至的荒漠。可以说,海洋是地球气候系统最直接的调节器。甚至可以说,所有关于天气的问题,都能在海洋中找到答案。 # ]4 ^* a9 m9 y1 x2 u7 o% j, Q5 U
' X0 e- j+ V) k% T9 ] 厄尔尼诺(El Niño)就是个例子,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期间,秘鲁沿岸地区的海温升高,导致蒸发量增加,进而影响到环流,因此改变了热带降雨量,并依次影响到全球大多数地区的气流形式,其中,EL负责海洋的部分,SO负责大气的部分。所以气象学家通常将其合称为ENSO现象。对我国来说,厄尔尼诺极易导致南方暴雨洪涝和北方的高温干旱。近百年来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比如划分我国农耕文明边界的长城,也是按照由海洋决定的400毫米雨量线建设的。 航海帮人类征服了宇宙空间,同时也催生了气象学的发展,笛卡尔在《气象学》中提到:大航海时代,风暴理论、风压定律以及最初的气象观测都从海上而来。借助有限的观测数据,绘制海平面气压、风和温度图,进而对天气的简单认识进行天气预报。今天,现代天气预报的手段与当年已经有了天壤之别。现代海洋气象——告别“数据孤岛”
/ F4 Q9 ?4 l |0 q7 E: T 现代化的海洋气象观测系统可以说包罗万象,不仅有海岛自动气象站等观测,还包括气象卫星、海洋卫星等遥感监测手段。庞大的观测网络提供了海量的观测数据,这些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了可能。有学者认为,现代的天气预报就是在海量的数据中,提取那些不确定、性但却有价值的信息。天气预报技术的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随着遥感时代的到来,数据的采集已经不再是预报的瓶颈,随着硬件和算力的不断提升,数据的分析难度也逐渐降低,而数据采集后的存储及高速读取如何实现逐渐成为关键的一环。
6 ?1 T; ^: I$ M/ h' K. s" C! ^. n 现代海洋气象观测体系图片来源:WIGOS and JCOMM今天,面临数据爆发式增长的年代,如何提高气象数据的读取性能,挖掘气象数据价值、是提高预报准确率的关键问题。深耕天气预报服务70多年,中央气象台积累了海量的气象数据,以国家级中短期天气预报数据系统为例,日增量近4TB左右,如果换算成高清视频的话,这相当于要每天24小时连续不间断的看128天。随着预报精细化程度的提升和模式分辨率的提高,未来数据将面临指数量级增长。如何高效管理、应用数据,使之服务于自身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中央气象台自主研发的“智慧台风检索应用系统”就是实现这一诉求的最好案例之一。
+ `8 d) B) f0 }. f" K2 G8 u
3 _/ _. @$ b- V: v7 W" @1 v! P
' H, U8 x/ V# S) z9 r; ]. A
# J7 \3 v+ ]# M/ E/ a, p $ m6 W3 [. h+ f
W& l3 o G% M! G. b4 V 智慧台风检索应用系统平台在台风预报中,预报员经常会借助“历史相似台风”作为预报的重要参考依据,这不仅提示台风未来可能的发展变化趋势,也可以预见其可能造成的风雨影响和次生灾害。“智慧台风检索应用系统”数据库记录了有记录以来所有台风生命史卫星影像、雷达图像、海温、高低空大气环流形式等海量数据资料信息,平台还将分散在气象系统内各部门的气象数据,按照数据格式、数据体量、数据种类、数据维度进行聚类、采集,并与其他行业进行了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的集中汇聚,借助华为OceanStor海量存储的高效存储和扩展能力,形成了独特的“行业+天气”数据集,成果已在保险公司、农业、航空、物流、等行业中应用,打破了气象与行业之间的信息孤岛和壁垒,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数据的价值。台风“利奇马”发展全过程 , G* v2 W9 _& g- s1 ]& h) Q7 K
星辰大海模式领航—— 2 g" }. S7 _% ?4 F( G$ R$ m+ l
远洋气象导航服务**在远洋船舶航行中**,一艘三万吨的货船在海上航行一天将耗费10000美金的租金和油耗成本,在“安全第一”兼顾“省时节油”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一个利益制衡点。远洋船舶气象导航服务被公认为减少事故、省时节能、提高营运效益的有效手段。因此启航前,根据天气和海况资料制定一条航程短、航时少的推荐航线,同时,在航行中实时获取最新天气和可能的航线调整。近年来,中央气象台自主研发的全球船舶气象导航技术CMRC保障了多艘远洋航次。依靠高可靠、高性能的存储及快速获取方式,海流流向、流速、风浪、涌浪、海温、10米风、能见度等预报数据的及时传递到用户手中。
' x. Y6 O$ m a4 X t" H( m8 v* j 海洋决定人类未来 9 M0 a4 y/ ^9 |% a+ f& p# p, }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海洋不仅蕴含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也是大国博弈的战略空间。航海家郑和曾说:“欲国家富强,不可至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海洋决定人类的未来,在走向深海时代的文明化进程里,不仅要重视海洋在全球化中的地位,更要警惕其带来的自然风险和人为挑战。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挖掘海量数据的价值,实现行业融合迸发出的新能量,不仅对于气象行业本身,对于其他行业也是极大的机遇和挑战。释放数据活力,提升服务效率、做好应对措施,让海量数据不再成为孤岛,是深海时代应有的气象贡献。 ' {6 N" v( s6 b5 q
( F. A: P7 n( J1 o
4 M7 J, k) C. @0 E$ S 往期精选 Z) U2 q; e5 t/ q* R! l8 `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2MzU4NzIyNQ==&mid=2247484685&idx=1&sn=46d27137c291bba9a5466101248f8f47&chksm=fc56b4fbcb213ded5ba0f4fcb59d861605a97a578aa1a20828d21e7b3ba16461e8935ef2c472&scene=21#wechat_redirect
% ?4 e2 N, M7 D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2MzU4NzIyNQ==&mid=2247484597&idx=1&sn=502d1e6fed688ff3df54d2baa35fb049&chksm=fc56b543cb213c5554349624c3fc270e87bf81e68cedeed5d3ef4af554565e66e8d2c0024830&scene=21#wechat_redirect: N- O0 Y$ U. G3 C) h! ^( J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2MzU4NzIyNQ==&mid=2247484576&idx=1&sn=018ec44949e11805c9cda4d3fb4de8e2&chksm=fc56b556cb213c40b9d449b3e777dd4bacdbc83f41ca926c8e4072c775a35479c61ae1b43463&scene=21#wechat_redirect
- O7 j% a! v7 g,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2MzU4NzIyNQ==&mid=2247484244&idx=1&sn=ee6c950fefe4e66db1bb15b5ec68ce95&chksm=fc56b2a2cb213bb4a8376b71396499fc330ed94684781212ced079030efaf0e8a7ddc8b88300&token=595909399&lang=zh_CN&scene=21#wechat_redirect
2 e; A8 T2 Z) s2 G4 F3 I7 c 4 m3 `0 q6 }# m) d# s
·END·
2 v7 v S* ^% c/ E7 d, Q 中央气象台科技创新服务
. J+ o" z, Z, I: L8 s 创新·绿色·共享 8 C7 B* j+ N$ v# h& R
/ z% [' ~% U5 v" T
微信号:kjcx_nmc % A, ~5 c# l3 L
我就知道你“在看”
/ X% M: ?9 _) U9 g3 o
1 }- p: k( v, X# d! O ^
& N" u: f8 E2 A7 V, r 5 i3 s! I) R+ n; g; I
7 g( Q9 J7 k+ [% _) j" Y3 ~$ E
* T( r5 {* q5 w9 D% f5 ^+ \/ K
- _& j' _# F! m& H: \! T& ?: k% y0 ]; j1 t" w*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