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深海大洋 科学奥秘的“小丑鱼”i自然全媒体2019-11-25 08:52i自然全媒体2019-11-25 08:52 - 深海探测声学设备

[复制链接]
- L* N, O2 _8 U- R6 g) n
近年来,在中国大洋科考航次中,“潜龙三号”取得了一系列科考成果,让人印象深刻。
1 ?7 q1 ]' T( r7 p. Q
通常,水下机器人可以分为3类:载人潜水器(HOV)、遥控水下机器人(ROV)和自主水下机器人(AUV)。人们所熟悉的蛟龙号是载人潜水器,“海龙”号是无人遥控潜水器,这两类潜水器都擅长局部作业、定点精细探测。相较而言,“潜龙三号”擅长大范围精细探测。“三龙”系列潜水器形成优势互补,成为我国目前深海探测装备的主力军。
4 |/ u8 ?8 _- c; ?% Y E3 J
“潜龙三号”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立项,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作为技术总体单位,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制,是我国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无人无缆潜水器。
7 x( f( h. q) P
自去年5月以来,“潜龙三号”完成现场海试验收项目,各项技术指标得到全面测试。今年7月,我国大洋52航次科考任务圆满结束,“潜龙三号”在集成深海热液异常探测、高精度微地形地貌探测、高精度近底磁力探测、近底光学探测等功能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获得了一系列宝贵数据,为潜水器本体技术及后续调查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和应用参考。
; f% i7 U8 u- T% s! w! o; O
作业取得新突破
. W' s+ K; ~6 K0 ~7 Y+ H# k8 ~
时间回溯到今年5月19日。“载体密封正确、GPS工作正常、水面控制计算机工作正常……”随着一个个通报口令的对接,经过1个多小时准备,“潜龙三号”开始布放作业。
1 P1 k- n, j, k! ?
这是“潜龙三号”跟随“大洋一号”船执行中国大洋科考52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任务现场,正在西南印度洋进行深海科考作业。
! a5 u" j9 a7 C- t1 x
“潜龙三号”外形酷似小丑鱼,“潜龙三号”副总设计师许以军说:“小丑鱼”的嘴、眼睛、脑门、鳍、肚子、尾巴等等,都有其特殊功能,去到深海后发挥不同的作用。
, b c# ]6 k( O8 ^
据了解,在此次深海作业中,“潜龙三号”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进行资源环境勘查,具备微地貌成图、温盐深探测、甲烷探测、浊度探测、氧化还原电位探测等功能,刷新了我国在西南印度洋使用无人无缆潜水器,以协同、自主、全天候方式探索深海的新记录。
6 \) k* z* R( w! |2 s7 U+ d x
在大洋科考52航次第二航段中,“潜龙三号”在南大西洋开展了首次科学调查。南大西洋中脊是慢速扩张洋中脊,海底环境复杂,主要包括中央裂谷壁区(主要特征是断崖、陡坡较多,碎石较多)、拆离断层及大洋核杂岩石区、新生火山区等多个构造单元。
2 G/ ]( K, T1 r) U
“潜龙三号”分别完成8个区域的声学测线探测作业任务。其中AUV01、AUV02、AUV05等潜次的区域主要以新生火山区为主,包括穹隆状岩浆构造、线形火山脊等;AUV03、AUV04、AUV08等潜次的区域为拆离断层及大洋核杂岩石区;AUV06、AUV07等潜次的区域以中央裂谷壁区为主,包括点状或串珠状火山口。在如此复杂环境区域下顺利完成探测作业任务,进一步证明了“潜龙三号”的良好机动性能和环境适应性。
t& I2 ?- I: X# Y
% A) k4 |( x& K. R& d
% i/ }- }8 a8 u m; V
$ y+ J- d, a% [, ]
记录海底世界
. h9 Q/ M2 P+ c7 A6 e
“潜龙三号”布放后,科考队员们回到深拖实验室紧盯监控屏幕,期待着“小丑鱼”在这片海域有所收获。经过几个小时的等待,“潜龙三号”顺利到达海底,在深海开启了新的探索之旅。
& M* \* ]0 h& Y. s3 e
此次科考任务中,“潜龙三号”初次在洋中脊海底开展光学探测作业模式并取得新突破。“潜龙三号”在复杂洋中脊海底完成单潜次不同作业高度、不同作业使命的综合探测任务。在完成100米定高声学探测与水体异常探测后,潜水器转入5米定高的光学探测阶段,并初次成功在洋中脊海底进行近底拍照,获取大量光学探测资料。突破了以往分步实施声学和光学探测的限制,在没有精细地形地貌数据支撑的情况下,潜水器可以开展近底拍照,进一步拓展了潜水器的适用范围,提高了作业效率。
7 R" m( m! A, x* g2 w
首次利用“潜龙三号”搭载自然电位仪完成探测试验。前期改进完善的自然电位传感器,首次外挂搭载在“潜龙三号”潜水器本体上,一同下潜到洋中脊海底进行自然电位数据采集及异常探测,获取了有效探测数据,提取出搭载在潜水器本体不同位置上的基础数据和扰动情况,为进一步优化自然电位电极布设和下一步资源调查应用奠定了基础。
2 m o6 T9 S) J1 i; d- B$ B
首次完成深海水声环境监测。“潜龙三号”通过搭载自容式水听器的方式,首次对“潜龙三号”全工况水声环境进行监测,提取出包括螺旋桨、电机、声通讯设备、超短基线信标、甲烷探测传感器等声信号的频段、幅值,为后续潜水器搭载声学探测设备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为羽流和热液活动声场探测打下了基础。
% ]- g8 K. V% b3 _
大洋科考第52航次第四航段作业是“潜龙三号”在该航次的收官作业。期间,“潜龙三号”在海况变化交替间隙,在西南印度洋51、39和40号区块内成功开展了2个潜次调查,水下工作时间约78个小时,水下探测作业时间约73个小时,总航程201公里,最大下潜深度3309.8米;声学探测测线长度182公里,全覆盖探测总面积约72平方米;光学探测测线长约0.8公里,拍摄高清照片585张。通过对探测数据的分析,在预先规划的一部分区块发现明显的热液活动,初步判断是一处新的矿化异常区,这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另外,“潜龙三号”外挂搭载了2个水听器设备、1套自然电位传感器,获得了宝贵科考数据,为潜水器本体技术及后续调查应用提供数据依据和应用参考。
( ^1 ]4 n& Z' r; B' q9 D; i
' ~ { ^4 G: \* R" y( J: g Q( r
. d. \) w9 ]! z4 `) ?" Y9 n
, ?& q. ?4 a) k; [2 Z
实现无人值守作业
( A3 x2 ~8 o% I4 u* R( R$ ]( A; O0 P$ n
以往潜水器下水作业时需要母船在附近监控潜水器的航行状态,以便操控潜水器,进行决策,保障潜水器安全。
$ T0 n, \9 n& O: Y6 W0 d
在该航段作业过程中,科考队将“潜龙三号”布放入水进入近底巡航作业状态后,水面支持母船便到另一个区域进行其他作业,不再对“潜龙三号”进行长期监控。待潜水器结束使命后,由母船返回潜水器上浮点回收潜器。
4 v$ r1 M8 U$ Y
2月23日13时许,西南印度洋上风浪渐小,“大洋一号”船后甲板上,一派繁忙景象。“潜龙三号”经历了40多个小时的深海巡游后,开始回收。
5 r, @" `7 V3 W+ U
在“大洋一号”船后甲板两侧,有4个人拉起止荡绳,在甲板中央末端下放区域,2名队员戴好安全帽、穿上救生衣、系好安全缆绳,一人一个“套马杆”,瞄准“潜龙三号”,进行回收作业。
, G$ m% x; u9 X- E
由于风浪开始变化,船体摇摆不定,两名队员手中的“套马杆”始终无法对准潜水器挂钩,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队员体力不断下降,眼看“套马杆”就要举不动了。突然,一名队员喊道:“快拉!我套上了。”随后,在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潜龙三号”被成功收回至甲板。此次“潜龙三号”带回了精细化地形地貌等宝贵数据,并首次实现了无人值守探测作业新模式。
6 b6 Y4 E% [% t0 u$ N# v
据了解,此次潜水器作业期间完全解放了母船,实现母船船时的最大化利用,这也是我国自主无人潜水器技术上的一次重大跨越。通过这种突破性作业模式,通过潜器和船载设备可在不同区域同步获取综合调查资料,使科考作业效率得到成倍提高。本次无人值守作业长达40多小时。AUV06潜次过程中有16.8小时是处于无人值守作业状态。AUV08潜次分别有12小时和10小时处于无人值守作业状态,其余时间为协同作业模式。
+ o$ m" Z' W9 d7 [
与此同时,在整个航次任务中,“潜龙三号”还实现了“点、线、面”协同作业。
& p* a. n# f J; E, j' e3 ?7 ^1 l! {
在执行52航段科考任务过程中,“潜龙三号”开展了近底巡航作业,潜水器作业期间,利用母船光缆绞车同步下放深海摄像或深海电法设备进行测线调查,或下放电视抓斗进行取样调查。“潜龙三号”副总设计师、本项目执行负责人许以军介绍,通过这种作业模式,可在调查区一次性获取包括近海底水体化学异常、海底岩石电磁异常、高精度地形地貌以及海底取样等综合调查资料,为寻找新的热液活动区提供声学、光学、电磁、水体化学、海底样品等综合信息,实现“潜龙三号”与船载装备“点、线、面”协同作业新模式,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 C9 M; f( L7 I0 m# ]# N+ c6 [
“潜龙三号”在此航次多个潜次试验过程中都与深海摄像、深海电法或电视抓斗采用了协同作业模式进行测线作业,探测了大量有效、精细数据,并实现“点、线、面”协同作业,无人值守探测作业新模式,得益于“潜龙三号”水下巡航作业期间稳定、可靠的出色表现,也证明了我国自主勘查技术迈上新台阶。我国自主无人潜水器技术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开展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提供了稳定、有效的装备保障。
+ C W" G U. x, y
来源:中国海洋报
. {1 p; t1 m- x* z% y2 q4 x
记者: 刘潇然
( @/ m5 l. e3 q8 u( F
编辑:吴琼
: m V6 e0 x+ c2 n
" O5 j: ~9 {. N1 P0 Z
举报/反馈
2 T) x) Z2 L. p) ?% F0 b0 q
: x* C* Q1 z7 d' T/ h$ n1 |( y 6 i, |( s$ ~2 U0 r8 e/ G4 M 3 e8 W, M- _1 P- \5 W) F" {& B8 a0 {5 }2 g+ f4 ` - A; A+ l j6 l& A0 }0 l; h1 v% 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吴钩霜雪明
活跃在2025-1-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