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霸主鲸类的心酸 | 谁来帮我找找回家的方向? - 海洋食物链

[复制链接]
1 \2 Y( B9 O' P* N8 e ^
I9 q/ L, E5 W+ b

撰文 / 陈宇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3 s6 |! A% X* L

近年来,鲸类搁浅的事件频发,本该在海中自在遨游的温柔巨兽,为何要以如此悲壮的方式“逃离”自己的家园呢?海洋发生了哪些不为我们所知的改变呢?

; A3 o7 l8 E- O* J# |( l- t$ g
! P/ S* z/ B2 e# f" h* Z. Z# }
( b8 z1 _1 n+ x% r7 O* z6 n

海洋巨兽为何唱起悲歌

% f7 z" L. y, ~2 p/ D0 u' V
, m% x9 H9 w( ~% s2 n. n

鲸、海豚和鼠海豚统称为鲸类动物,全球现存约90个物种。它们处于海洋食物链的顶端,是海洋环境健康的指示物种,也是开展海洋保护工作的旗舰物种,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意义非凡。它们的种群数量、时空分布模式和遗传多样性,能够反映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8 l8 H" j- z8 p

每年都会有数千只鲸类搁浅在世界各地的海滩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国都发生过大规模鲸类搁浅事件。近一年来,中国沿海地区也接连发生多起活鲸个体或集体搁浅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 b x7 U+ @8 N0 k$ G

鲸类搁浅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包括自身因素(导航功能衰退、老龄化、疲劳、疾病、社群活动等)或外部因素(自然环境类:太阳活动导致地磁变化、气候变化、地震、风暴、海岸线地形结构和捕食者追猎等;人类活动类:渔业生产、海洋垃圾、有毒污染物和急性水体噪声暴露等)齿鲸使用高频声呐进行回声定位,高度依赖发声和听觉能力进行探测、导航、定位、捕食、通信等重要的生命活动。当回声定位系统发生紊乱或受到损伤时,齿鲸可能无法顺利导航而最终搁浅。

/ l1 A" A# z3 Y+ ^8 m) [: H1 q/ h
2 ]8 X F9 v( {5 K( }

相比而言,须鲸会使用有层次结构的低频声音与同伴进行联络,其发声原理也与齿鲸不同。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专家统计了中国沿海近70年的鲸类搁浅数据,其中,齿鲸和须鲸各占搁浅记录总数的90%和10%,须鲸几乎全部是单一个体搁浅,而部分海豚是集体搁浅。

. {1 s' D- l1 }% ]7 M

瓜头鲸通常生活在远洋深水区,不属于近岸物种,它们的群发性搁浅不禁令人深思。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专家采用无损伤听觉电生理技术,对2021年7月6日搁浅后被救护的一头瓜头鲸的听觉能力进行了测试,并绘制了听力图谱,最终发现它出现了严重的听觉损伤,丧失了回声定位功能,很容易在茫茫大海里迷失方向。

d$ a$ `# Q! d) |( Q% o# Y
/ H. k& O' c1 y' G5 t B/ e$ Q* t

被噪声污染的海洋

7 W |, }/ a- b: ^8 c/ @0 q
, @- V) c/ _+ |8 p5 q; z8 R" \: \

海洋原本就有自己的声音,包括海洋生物发出的声音,如海豚用低频的哨叫声来交流,用高频的回声定位信号来探测导航等;还有地震海啸、打雷下雨,甚至起风时引起的水面波涛和声音。有了人类活动后,海洋里的声音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 @' h% @* X" X( X5 v6 W
; B( e2 V! U m

在工业革命之前,海洋声环境主要由地理源性和生物源性的声音组成,人源性的贡献较小。进入工业化社会后,人源性噪声渐渐占据了主流。在过去50年中,航运量的增加使主要航线上的低频噪声增加了约32倍。随着技术的进步,对化石能源储量进行地震勘探、海上钻井、风电场的运营、码头与桥梁建设中的水下爆破及打桩施工噪声等被不断地引入水中。

3 ]3 d$ m Y) I) Y8 g# e

水体噪声污染让鲸类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搁浅在干涸的沙滩。如果人类能约束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能减少对鲸类的打扰,让它们活跃在无限生机的蔚蓝之境,回归安静、舒适的家园吧。

6 z0 r1 H3 m+ N- |
. }7 K6 r# r$ ~2 {3 N2 w

延伸阅读 人源性噪声对鲸类的负面影响

7 `1 K# H* F4 f- H

行为干扰,包括促使鲸类避开相关的施工水域,影响其迁移、集群、索饵及躲避敌害等;

% q3 d& o; B! K* ]/ O' g

听觉掩蔽,目标信号(如同伴发出的通信声信号)在某些频率范围被水体噪声所掩盖,使得目标信号被收听到的范围降低;

! c" w! L. v) ?6 W, [1 W' d7 F
u& W% m- @5 Q& n+ I

生理性损伤,鲸类能灵敏地感知到强度超过自身听觉阈值的噪声。当噪声增强或持续积累时,会导致鲸类出现暂时性的听觉阈值偏移,具体表现为听觉频率范围变窄,或者听觉阈值水平提高,并伴有免疫应激反应。而当鲸类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水体噪声中或遭遇急性水下冲击波时,将造成听觉系统的不可逆损伤,并危害组织器官。

! R$ m: Z9 ?, P0 U$ q2 D7 q
5 X/ g t/ u Q# d; ^

延伸阅读 如何救护搁浅的鲸类

/ j6 B! b* s) H4 ]# j/ b

如果在海边遇到不幸搁浅的鲸类,应该如何救护它们呢?首先应联系专业的救护机构。再根据搁浅鲸类的体型大小和健康状况,所采取的救护方式也不尽相同,体型较小且身体健康时,在潮位允许的条件下直接将其放生;而体型较大且状态不佳时,需进行专业救护,待涨潮后协助其游回大海;受伤的话,则需要转移至人工环境暂养,康复后将其放归大海。

0 X. n2 w" F) i! r X
# O; T. ~' D( M' N; q1 V4 K6 y

本文来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原标题《搁浅的鲸类听到了什么?》,撰文/陈宇维,有删改,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 ]2 o- b2 s' _3 V 9 v7 R0 S9 X* r- v$ J. C/ } 3 w9 p) X6 [' V3 S: Y# `7 G- C8 o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开悟余生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