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海做“CT” 为风电加“保险” 深圳开创海测三维智能时代助推海洋强国建设 - 海洋测绘设备

[复制链接]
6 m' @, F% y" D) l

深圳新闻网2023年12月27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大海,深邃莫测。

; O6 S8 z% t4 h6 P8 }8 o; E

昏暗的海底,机器人动若游龙。在它的眼里,大海,一切可测。有高分辨率水声成像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科技加持,它能“看透”大海,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海洋探秘之旅。连埋在淤泥里的物体也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相关图像及数据会被实时传回地面。

- }! c9 U5 X( Y

中科探海(深圳)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水下自主探查机器人及成像系统,将我国海洋勘测由悬浮、沉底探测时代推进到悬浮、沉底、掩埋目标三维全景智能探测时代,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的“助推器”,目前国内市场占比超65%。

* A3 o. b6 f$ r! X

●海洋变得“透明”可视

- {* `" U- ?7 M/ I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中科探海以“精灵E200”水下机器人和“海底龙”多频三维合成孔径声学成像系统为代表,形成了系列化的技术储备和规模化的产品矩阵,让神秘的蓝色疆域变得“透明”可视。

* B8 x6 r* Y' C, f3 n

水下机器人系列,如同一个个聪明听话的小助手,在主人的操作指令下,灵活游弋于茫茫海底,随时悬停,还可原地转弯。这些科研级操作,为水下探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5 O8 T7 y9 n4 X3 ^6 Q

水下高清成像声呐系列,犹如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可清晰洞察水下世界。其中,“海底龙”多频三维合成孔径成像声呐系统,能看到水体、海床和浅地层的一体化三维世界,实现对悬浮、沉底和掩埋目标的实时成像,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我国海洋一体化三维全景探测难题,打破了欧美对该技术的垄断。

3 x* b) j; O5 b$ C# }

中科探海董事长刘维介绍,“海底龙”好比是水下CT设备,可全覆盖扫描,连续获取悬浮、沉底和掩埋目标的声学影像及位置,乃至掩埋目标的埋深信息,成像精度达5×5×5厘米。装备了“海底龙”的水下机器人在海底游刃有余,“看穿一切”。中科探海因此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掌握此类技术的企业。

5 g6 Z/ z' G" ~ J4 u; x) R

“地球村”互联互通,各种管道、电缆、光缆频繁穿越大洋。在这些工程启动前,用“海底龙”来为大海做个“CT”检查,可快速准确地找到沉船、孤石、炸弹等海底障碍物及岩礁、空洞、岩溶等不良地质状况,确保海洋工程建设安全。

" {' E* x8 f! X" k( h B) X

刘维透露,中科探海的技术及设备已在油气勘探、光缆电缆测绘、海洋环境测绘、江河湖泊测量、地下管网探查、水利工程、海洋科考、渔业养殖等领域应用,将海底地形地貌和浅地层成像效率提高3倍以上,水下微细深埋管缆目标的探测效率提高10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o. M6 d( Q% w! x! Q& ]5 l( k

在国家重大工程北部湾涠洲油田开发中,中科探海的探测装备在掩埋管道及电缆、路由勘察等领域大显身手,探测覆盖面由“点”提升至连续路由、连续埋深探测,探测率从2%提高到80%,探测作业效率提升近10倍。

+ a7 V9 \$ p; ] x! I+ P# M/ |9 J

●助力海上风电场运营维护

0 b7 L1 w4 h" ]4 V. \- G

风电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分支、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

5 \0 ?$ |* L' l% D6 H

海上风电因比陆上风电稳定性更好、发电量更大而受到各方重视。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约3189万千瓦,装机规模连续两年全球第一。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计,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近500吉瓦(GW),前景广阔。

1 c; Q: l6 j9 y2 t

然而,在茫茫大海建设工程,风险系数高,安全至关重要。

: N& f3 @8 @! a1 \9 \( V1 J% z4 d

刘维告诉记者,中科探海探测装备及技术问世后,因其能精确获取桩基周围海床的冲刷坑深度、海缆裸露长度、悬空高度等数据,很快成为海上风电场运营维护的刚需产品。

: X- \ F9 Y! Z% E3 ]

2021年9月,该设备在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广东阳江风电场进行海底电缆探测,完成了直径15厘米的35千伏电缆、直径25厘米的220千伏电缆的连续探测难题。

6 y& S* p. i3 S( ?$ W, @0 ^1 T

不止于此。它还同步输出了30-50米水深的海底地形地貌、沉底目标、掩埋目标的高清声学图像,获取了高精度海底管线和海缆路由连续信息,为项目方提供了珍贵的海底数据资料。这些信息有助项目方科学运维、安全施工、高效营运,提高了施工及运维的安全系数,相当于为风电加上了一道“保险”。

3 d7 o2 Z4 ]9 v; \& w$ H

●水下考古领域大放异彩

; M) k8 \ ^% ~; e8 |4 H3 Z; b: X

中科探海的技术及产品在水下考古领域同样大放异彩,为人们揭开古代海洋文明的神秘面纱、为世界保护水下文化遗产贡献出中国技术、中国方案。

, `2 `4 Y" z) b1 n# ?6 W

上海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目前国内水下考古发现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船载文物数量最丰富的一艘古代木帆船,对研究中国古代造船史、科技史、海交史、陶瓷史、经济史具有重要价值。

' E' f% \( t0 s! V+ J. K

2022年6月,中科探海的水下机器人搭载“海底龙”,与这条古船开启了一场水下“邂逅”。

! I5 ^3 a9 }' c$ q0 Z

谈及此次探测,工程师曹智威、陈龙意至今记忆犹新。

1 p( R: D6 S: T0 x$ r/ Y5 o: }

“这条古船遗址区暗礁多,水况复杂,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若用传统的有人测量船来探测,比登天还难,比蜗牛还慢。”曹智威说,他们用了多波束声呐、侧扫声呐、全景三维声呐、超短基线精确水下定位、潜水探摸等很多新技术新方法,成功获得了埋藏在5.5米深淤泥中的古船清晰成像,观察到古船裸露、掩埋三维形态,全景展现出古船全貌,为古船安全完整打捞打下了基础。

( u* B0 [+ W! q9 q& l$ H9 T

2022年11月,长江口二号古船缓缓进入上海船厂旧址船坞落座,水下考古和整体打捞圆满收官,转入精细化考古发掘与全方位文物保护阶段。

h3 f# c2 ]1 Q9 s3 Z# P

在载人深潜科考中,也出现了中科探海的身影。刘维告诉记者,深潜器配置中科探海“全景实时三维智能探测装备”,实现了光学探查到三维声学探查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包括掩埋目标在内的全景三维探查,常规产品潜深达300米、特殊要求设备可达2000-3000米,极大丰富了深潜平台的功能,提升了它的探查作业能力,为我国走向“深蓝”提供技术保障。来源:深圳特区报

: i1 V g: F, g+ L; R9 Y9 k, c 8 ?2 |/ U) b& I' u3 i* Q6 [ f : c0 S; y% |' z: D6 m- Z* K & k# T3 E2 l$ e5 ^) @$ a3 ?! p# ^- M% u5 y! Y9 S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小仙居
活跃在1 小时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