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 | 海洋之眼——神秘蓝洞 - 海洋地质地貌

[复制链接]
p3 d9 p x# e8 y L+ ]/ @/ S

击上面蓝字或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4 ~1 c1 j F6 b

更多精彩请点击公众号底部菜单栏,努力为你呈现一个移动的掌上图书馆,地质论坛公众号,将地质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

; I! z' x" f- X) E* l5 l

$ {* b* i; i1 u: g# B; ~

在广袤的大海之上,

% P& \7 \# }+ \; h: s* R

会突然出现一汪深蓝色的圆形水域。

+ F0 }. `- X; x# D

从高空看去,

% Z1 H* ^* [! L; H$ ^' H! b

仿佛是大海的瞳孔

5 ^: N- m: R y$ E. ^0 |6 a

从地球的深处望来,

9 U: Z- Y# q9 _$ L

深邃、神秘、诡异,

, D5 h5 V; E' t3 Q; t/ p

这种奇特的自然景观被人们称为蓝洞。

4 p( P7 k5 t+ u+ K3 J' X5 _9 _: o

洪都拉斯大蓝洞

5 n. |3 L9 |7 {4 h9 o 4 D3 \$ i: Y! s

伯利兹蓝洞

, U5 b5 t7 I' J # p7 ?1 Z1 C; p: A

蓝洞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蓝颜色的洞穴”。但为什么蓝洞里海水的颜色会像墨水一样深呢?

+ V1 c% _6 y" O) R/ \) ^ F

实际上,深蓝色主要是由于蓝洞里的水体澄净,透光性极强,同时洞壁上通常是白色的碳酸钙砂质岩,创造了绝佳的透光和反射光条件。

) H; [) H$ [( i% d4 c% i( l4 y, }

解惑

/ v, ^- X: G$ U+ P

探寻海洋蓝洞的秘密

. z( B. _5 C! t# Y

让我们通过制作一个“海底蓝洞”型更透彻地了解蓝洞的构造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吧~

p; E3 s& J. u7 B

首先在一个大鱼缸里装上一些养鱼用的底砂,一侧尽量堆得厚一些,另一侧铺得浅些,这一步是为了模拟海底的坡度。

% |1 [5 b* z, x& c+ O' E' F

接下来,找一只玻璃杯,把它埋进“厚”的底砂里——注意杯口要露出来,与底砂差不多持平就可以了。

6 _6 T. N$ G# I, C1 D: u

这时候得往鱼缸里倒水了,同时把杯子里也灌满水等到水的深度刚刚漫过杯口,一个微缩版的“海洋蓝洞"就做好啦!

5 [) u$ s8 Z- v* q( ~1 o

这时试着在鱼缸里搅一搅水,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 I2 ^ g2 V9 j) V ' i3 \+ M* Z3 C9 V' V# h1 z) U; A

当我们搅动鱼缸里的水时哪怕动作再大(除去故意把水杯给砸坏的情况),鱼缸里的水全都扰动起来了,但杯子里的水却纹丝不动。

/ e+ {* p$ c# Y8 a3 c W

从原理上来说,海洋蓝洞跟鱼缸里被灌满了水的杯子是一样的。即使海水受到潮汐和洋流作用的影响发生扰动掀起大浪,蓝洞里的海水还是异常平静。

- s- Z( H/ P4 l/ a1 G

不过,海水的运动对它也并非毫无影响。比如,当海水涨潮漫过了蓝洞的“杯口”溢进洞里,就是为蓝洞进行了一次“补水"。

& k8 a" r' x7 z4 o9 ~

据中国海洋大学杨作教授介绍,目前海洋蓝洞的成因有两种类型,即石灰岩溶洞成因与珊瑚礁生长结构成因。

! r* J" J F; F

石灰岩溶洞成因

2 C$ d W2 K, ~

石灰岩溶洞形成与海平面变化和近岸存在大片石灰岩区域密切相关。

1 \! T: ~/ @9 i) F( e5 c

在地球的冰期阶段,海平面下降,例如在距今2.1万年~1.9万年的末次冰盛期,海平面比目前海平面低110米~150米,这时大陆架近岸的大片石灰岩区域露出成为陆地。

. e3 w; [ q0 `7 F- \% V: L

<<  迪恩斯蓝洞  >>

6 W) V! z' t7 U# _0 ^

石灰岩受到弱酸性的地下水侵蚀,逐渐形成溶洞,和陆地上喀斯特地形区溶洞的成因相同。

, C; \; J' x8 ^8 x- ~/ o) I

到了间冰期,海平面逐渐上升达到目前高度,淹没了这些溶洞,就形成了蓝洞。

5 e: y; Y$ b- h1 Z3 F

<<  意大利卡普里蓝洞  >>

+ Y/ O/ b4 }1 c; Y2 [+ J6 a

在这一类型的蓝洞中,保存有大量石笋、石钟乳等,裂隙发育,往往形成若干个与外海水相连的通道。

4 z% R2 e1 m% _) V; x

洞内水体与外海水存在一定交换,洞底还可能有石灰岩壁或洞顶发生侵蚀坍塌掉落的大量产物。

3 s" y2 S6 Q3 {+ C( r4 L! I

珊瑚礁生长结构成因

7 Y( l" S$ v3 b* p$ {

珊瑚礁生长结构型以澳大利亚西南外陆架的豪特曼—阿布罗尔霍斯珊瑚礁蓝洞为代表,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的。

) m& v1 y& f8 N0 ~$ {3 M# h; O# |

自距今1万年的全新世以来,该海域的珊瑚礁生长迅速,许多快速生长的较小尖礁形成棘状突起并聚集在一起,最后形成近似圆形的洞。

! _# v; D, }) e: M& Z6 M

洞的内部水环境对珊瑚的生长有显著影响,而外部的水环境则有利于珊瑚生长,逐渐发育成水深较大的蓝洞。这类蓝洞内没有观察到石笋、石钟乳等产物,洞内没有和外海水发生交换的通道,底部存在珊瑚沙,其特征和石灰岩溶洞成因的蓝洞有显著差异

# S5 v6 O& z7 e" U

走进南海蓝色“大眼睛”,解密世界最深蓝洞“三沙永乐龙洞”

3 A5 l' F5 T1 x& j* u5 `

“三沙永乐龙洞”位于三沙市西沙群岛永乐环礁晋卿岛与石屿的礁盘中,深达300.89米

5 ^% u* e2 O: ^: E9 |

地址坐标为

) T( |, [% s& a; ~- s

北纬16°31′30″ 

, ?) y d( y/ o# s0 v. M

  东经111°46′05″ 

. u G9 [1 b# ~' X4 L

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深的海洋蓝洞,最深处达30089米。此前世界上已探明海洋蓝洞深度排名为:

+ q& J$ s- k I% q7 Q" W ?& f( I

巴哈马长岛迪恩斯蓝洞(202米)

$ l8 x' `# e: O2 [9 h, }: P

埃及哈达布蓝洞(130米)

0 X5 F! D+ o9 k: d# V; e

洪都拉斯伯利兹大蓝洞(123米)

2 a$ |5 C$ |9 F

马耳他戈佐蓝洞(60米)

+ Q7 S, \& m2 z% c& |

西沙永乐蓝洞深度大幅刷新世界海洋蓝洞新纪录。

. D0 N* J" C5 x1 Q& P

纵截面图

$ d! p6 g. O- M, B F+ R

8 {! F$ d6 M# `- ?

三沙永乐龙洞基本上是一个垂直洞穴,洞口直径130米,洞底直径约为36米,像不像一个敞口、窄底儿的大酒杯?

/ n1 L0 S4 T& @. h

科学家在三沙永乐龙洞侧壁获取了岩心,发现洞壁的岩性主要为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残骸沉积构成的生物礁。洞内并未发现水体与外海或滿湖相通,但有不同的水层存在,水体基本处于静止状态

+ Z) ^/ |: ~& h2 d- L5 [, S

值得注意的是,从三沙永乐龙洞内约105米深至洞底,存在着一个溶解氧趋于0的近200米深的无氧海水环境。事实上,由于蓝洞内部的水循环较弱,通常在某一深度之下都会处于一个缺氧的状态。这种环境对于大多数海洋生物来说都是不友好的,但是却可以为大量的细菌提供很的生活条件。

8 o) S/ s+ m$ s8 `% y) k& l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海洋蓝洞极具科学研究价值,科学家在不同的蓝洞里,已经发现了许多远古化石残骸,能够反映出曾经生活在蓝洞中那些远古生命的痕迹。

& b. o3 L' l# C& d

人类对海洋蓝洞的探索仍未停歇,让我们一起期待科学家们在蓝洞这一“地球给人类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遗产”中发现更多的秘密!

# q7 [- A2 ]- S% ]; h3 U' e

来源:广东自然资源全媒体团队

2 U- b0 \$ W% e0 v- ~1 @' E$ H2 w

更多精彩文章推荐

g. g( s4 G# \7 y4 r8 p

罗群教授

& ?1 C' I+ w. d* @, f

断裂控藏—各大盆地、油田实例分析PPT

& W ? ?2 a: ?- D

地震成藏学背景、思路、内容和意义

' ^9 Y) a1 F' l; n7 [

断裂控烃控藏国内外现状、技术发展趋

- N; v% l. q) _( v8 g' J8 e- V

地质(理论)与物探(技术)的紧密耦合典型案例实战分析PPT—地震成藏学

3 O9 q/ M- a/ a% z

【PPT】纳米石油地质学

+ p/ _* }( L# O; U0 ]* q" S

中国致密油盆地的层序地层演化与沉积特征

( S/ Z3 P2 ~4 ^/ q U# X

中国主要致密油盆地致密油分布特点

4 v$ }4 C# w- m$ }/ A, k9 g

西部构造区典型致密油盆地烃源岩特征

1 i1 s& _) x1 p1 u$ W6 K8 F! }

致密油勘探开发现状、关键科学 问题与对策

) I& B" g) Q) k) J2 S% }

【PPT】纳米石油地质学

" ~1 c& p! k" R( j+ R* B# I2 E

中国致密油盆地的层序地层演化与沉积特征

5 d# l3 [8 N! c$ f* _. X

生物页岩气藏是中国北方与东部地区最为现实的页岩气勘探开发突破目标

; V b; t, z- P! l% X

生物页岩气藏是中国北方与东部地区最为现实的页岩气勘探开发突破目标

$ I9 Y; Z, d, F7 R

岳中琦教授:

1 K. y% C' n) x7 g

科学探索地球的四条推理规则

! Y5 b+ k4 r0 s! { W( L

油气勘探向地壳深部进军的依据

! g2 @: P1 q* q* P! S

可燃冰的地震成因与机理

% q- _. L) o$ `3 V. ~

为地球科学理论革命不懈努力与顽强研究

! U) S% h& b; E+ u* u8 X( }

梁光河教授

* b: P1 D8 o# i F

互相矛盾的海底扩张和地幔柱,该信谁?

/ C$ p: u+ |$ W

被撕开的渤海和黄

/ Q6 A. d4 B2 f, Y1 X+ E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与大陆漂移

3 R+ W" A* s1 n7 y& A0 }

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成因探索

- W H* U% d0 @. E9 L3 k5 N; z

大陆漂移与地震成因

" H7 [9 w4 L1 B! y

改变地球面貌的两次陨石撞击事件

m( ^3 N" b. n3 L. r, k

海底扩张—将地学引向歧途的错误假说

6 t. ~, t( a& a

台湾岛从青藏高原被挤压漂移出去的八个证据

' ~6 Y/ X2 _: G* }- E, S' N( Y

日本和钓鱼岛是从中国分离漂移出去的八大证据

* l: Z6 x) x7 ^: D( Q. ^

汶川大地震震出了什么矿?

, Y& L. R! H8 X% X* y4 _/ M! Y# v1 |

从汶川大地震探讨隐爆及成矿过程

4 O6 f* X/ }% `

著名地学院士发文质疑海底扩张理论

5 q2 t* q) X9 r" N% a& h

汶川大地震震出了什么矿?

3 N! |7 a8 @# q+ M3 g; Z

从汶川大地震探讨隐爆及成矿过程

6 M! I9 k6 K3 f. d1 _& Z. o# g) h- R

吕洪波教授

9 v+ D( N6 G& U1 d2 T- `

我为什么要从头做地学科普?

. N6 k# [8 J" F" b

西天山第四纪—现代冰川地貌考察记

& Z% `( @2 d5 e) q/ b' ]: [4 q/ m6 M( E

喀喇沁旗马鞍山森林公园发育U形谷等冰川剥蚀地貌

8 s7 N+ F# v X

地质家详解:甘肃张掖的彩色丘陵地貌

: J4 S, Y) x8 o3 F t' R+ w

同学:地质学不能这样搞!

, x! Q- b( [+ q( I2 o# \8 R

2018第一篇地学科普--海森楚鲁盐风化地貌

7 B! r8 R$ C% ^# ^1 n9 M* p5 O

一篇获得终审高度评价的中文地学研究论文

. ]9 E- \% Y+ w

盐风化地貌:一直被误解,今日始澄清!

! z( A5 G& u, F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四纪冰川地

p( C5 _9 v I, I# R- j

身边石材识多少?(40多幅照片展示)

0 B: t( N+ s( {. k+ p/ B' \

第四纪冰川在鲁山南坡刮过的颤痕(科普图片)

4 H7 f5 F1 ?: u& e! |

岩石漆与风棱石(西北荒漠地学科普图片集)

/ z6 _7 e6 @, B) O2 v, r2 a* F

没有坚实的海角,就没有美丽的沙滩

9 H1 G5 B7 R1 {0 i: F

蓝天白云下那多彩的岩层

% P* K; N0 a4 V4 {) K' s3 I

走过郯庐断裂带麦坡遗址

; O4 ]0 {0 @8 \& V; i8 C

神奇而独特的阿斯哈图“石林”

' D- t. K: k/ t, {& B

吕洪波:中文发表重要发现,深度体验学术生态

& m4 a% J( m* p w3 D. L7 D/ f

我们的发现改动了华北板块的北部边界与碰撞时间

! L7 s& Q+ P" D1 H1 P$ v$ P8 P

吕洪波的解释--白云岩表面刀砍状溶沟的形成机理

5 u- S9 B! r1 |

邓懋平高级工程师

5 ?' W* j- Z1 g9 g

单砂体内涵及研究方法(PPT)

) \% ]: g F" X1 A9 ^; y( D

【PPT力荐】连井剖面小层对比详解

+ r; d5 t- Z& G+ @1 T1 G5 f% i1 m

力荐!图文并茂!不同沉积体系的构型分析

/ j: M! Y& L) D- J$ U& Y2 O

校培喜教授

0 ~! D; G3 r7 E7 n+ \- ~

难得的野外教科书!大西北的典型地质现象解读!

8 _( d+ u% v! g& S

王英民教授

- E* K+ s: \5 E* c; [7 N5 [( s

以下为2007版本,最新本敬请期待

U% H/ g. I, _' ?

图文并茂教你地震解释从入门到精通(连载一)

$ n6 c' R2 v( g, C, l0 y4 l

图文并茂教你地震解释从入门到精通(连载二)

. V# @ l) P& |- t3 ~! R5 P* P

图文并茂教你地震解释从入门到精通(连载三)

* O$ J, J& H7 B7 @$ S1 q

罗照华教授

" j& K: p% p2 M9 U/ ^+ K, x# V

力荐!!罗照华教授:事件与过程

4 N, G: b. k, x# R4 c1 j8 D

罗照华:也谈地球化学的思考

, @/ H$ e' ~5 W% h) a# z

中欣

8 B0 G' _) M/ d" m, B4 a6 ?9 _

我们是在用生命搞地质

3 g {- q$ w9 z) | b

我们是在用生命搞地质—多图记录南疆测剖面全程

7 V% f. x0 A7 d \

贺静

$ o( P5 O) A! H$ {* A

岩石薄片研究为地质人打开另外一扇窗

+ s; ^, e, w% r) H1 b

晚三叠世晚期鄂尔多斯湖盆中的鱼究竟有多大?

6 V( N8 m" i# L7 i- g4 L

认识斑点板岩

8 }. H% I! C4 U5 D9 ?

精鉴:地质静老师野外拍摄的57张沉积构造照片,带解释

4 V9 I* _! P0 V$ h$ c/ h, m( m3 S

难忘的一段野外地质工作经历(众多地质家出境)

$ S) e4 m, {* x( r

欢迎把我们的公众号推荐给您的朋友哦~~

* V: C; G7 g: W9 l4 H1 J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 O( P' n& ]: L U) Y

期  待  您  的  关  注

# p) m, D$ V; ^6 m( v1 K' F7 s7 k+ ^! }3 H/ f- c8 N! g# c- ?* f + H/ j Q8 G5 U(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深宫鲍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