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洋科学有哪些有趣的研究和结论? - 海底生态系统研究

[复制链接]
6 P4 A/ O ?& D" s
3 ]0 p+ B8 A; z2 M6 {

据说,在知乎上只问不答的都是大神。

6 W! l5 R( k8 V+ ?0 E9 |- t, P; t

有趣的研究的话,我觉得养珊瑚的同学很幸福啊,几个月前去了趟第三海洋研究所,真是被那些珊瑚惊艳到。现场拍了很多好看的照片。

* m. M( J& g6 V9 x
' P6 ~5 W5 A6 ^1 w4 v$ t
( E. A+ N( }" _" p0 _! Q
! M$ ?- P( b1 X, f5 \; p

后来去青岛开会,碰见了珊瑚馆的主人,老先生说珊瑚对环境比较敏感,非常难养。但是如果每天都面对着这么多美丽的生灵,真的心情会超级好呀~

% T' i, W& ~; W7 U

还有就是我正在研究的海底热液系统。一句歌词“万物生长靠太阳”揭示了一个普遍认知就是光合作用是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从而维持生命能量传递的基础。然而事实却是,科学家们在暗无天日的深海海底发现了另外一种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并不需要阳光的参与,而是利用剧毒物质的化学能来固定二氧化碳。那里有许多热液喷口,喷口温度高达400多摄氏度,富重金属,富硫化氢,强酸性,却有丰富的生物在那里生存。热液喷出与周边海水混合后,大量金属颗粒沉降,形成多金属硫化物和富金属软泥,是一种潜在的矿产资源。而特殊系统下仍然能够欣欣向荣的生态,也是一种有趣的研究对象。

3 G& a, {/ c! X7 R( L! ?
) K. G) z6 W) k( F" k; D% z/ k# g

海底热液经典模型

- H( A0 F% c6 _
! [6 L, s: ^: e- t( H/ Q

正在“冒烟”的“黑烟囱”,其实是黑色的金属颗粒正从热液喷口喷出

& F5 E8 R# L: M) J. ]9 }3 ]
C7 L% d3 P" p; ]# C

这金灿灿的黄铁矿看得人好心动~\(≧▽≦)/~

9 J7 Q. ]3 z0 b' ]
( S* N J' I u0 `) I

奇形怪状的生物,蛋白质嘎嘣脆

2 V4 E; L. L! p: H
$ {, x" [, ]1 o6 E

显微镜下彩色的岩石,好漂亮~

, h9 y4 G' p/ g; l! ^% H% ]
; a8 b& Z0 [/ O+ R& P2 @2 {

最近航次捕捉的热液区的虾蟹。从3000米海底取上来时螃蟹还是活的。没错,就是本玻璃的手

8 \$ L) S' G4 p

海洋研究吼不吼啊,姿瓷不姿瓷啊~

. I/ Z+ ]- G& s

要说有趣的结论,我觉得得先从海洋科学来说起。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很多人都觉得自然科学不是科学,因为得到的规律并不具有普适性,真正意义上的放之四海皆不准。并且一般是观察现象以后才猜测其中的规律,并且这个规律既不能预测未来,也可能推演不了古代,所以与其说是结论还不如说是讨论。

- r) m! e4 s: D, d c6 q

已知A出现的时候B总是出现,求问是不是说明A导致了B?那么为什么不是B导致了A,或者C同时导致了A和B呢?海洋科学中一直热门的科学问题就是二氧化碳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挂在嘴边的就是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不仅在逻辑上说得通,并且有许多数据曲线支持这种说法。然而这需要在一定时间尺度上讨论才符合实际情况。虽然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的逐年攀升似乎恰恰能够对应二氧化碳的年际曲线,但如果将视野放长远来看,就会发现地质历史上温度更高的时候也很多,并且温度曲线呈周期性变化。比起寸草不生寒冷的冰期,显然还是温暖的间冰期更适宜人类的居住。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至于导致极端天气的原因,这需要足够的想象力。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显然不可能仅仅因为某个因素的改变就发生巨幅的动荡,超级温室气体甲烷也可能影响气候。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这一句话的结论并不能草率地提出,这个问题将长期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 o' K3 e4 b+ v

逻辑上说得通然而事实非也的案例还有挺多。比如大学时候一门课,老师让全班分为两组就是否该给高营养盐低生产力的大洋区域进行铁施肥进行辩论。高营养盐的大洋理应更高的生产力,然而痕量金属铁的匮乏抑制了初级生产力的大爆发。于是有一部分科学家提出如果对这些区域进行铁施肥的话,说不定会提高初级生产力,进行更多的光合作用,吸收更多二氧化碳,从而调控全球气候。这一条长的逻辑链看起来毫无问题,却并没有将所有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事实是,在已经完成的几个铁施肥现场试验之中,不同的试验结果截然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初级生产力,然而长期铁施肥的效果究竟有多大不得而知。营养元素在刺激生产者的大量繁殖的同时,也可能导致有害藻类的滋生,那么就可能导致水华赤潮之类的发生。认为自己的活动能够改变地球并且企图这样改变的人类是愚蠢的,丁仲礼说得好,地球并不需要人类去拯救,人类还是去拯救自己吧。

$ Z3 @1 a9 |( R

正是因为海洋学科的不确定性,甚至是敷衍性,让相当一部分同学感到迷惑。我的许多本科同学怀着这种迷惑最终选择了其他的行业,留下继续深造的同学继续迷惑着。作为一门学科确实又复杂又不实用,研究这个可能长期只是纸上谈兵,看不到及时的经济价值。然而在海洋强国建设事业中,海洋学科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一个项目,得到越来越多的鼓励与推动。各大高校的海洋学院雨后春笋相继冒出,趋之若鹜已经能够说明问题。坚持下去总是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这种经历又独特又激动人心,实乃吹牛装逼之利器。上辈子如果没有好的修行,这辈子怎么能与那么多人在同一艘船上谈笑风生?

5 M8 e+ R/ ?. ~( v L2 D' \

哦最后我想说的是,天空不会不蓝,海洋人不会不在,海洋科学不会轻易地狗带。

' r0 Z. l: L8 n- E) i
7 U. g6 t5 b1 r+ q4 @- D6 ^

wuli韬韬真是美颜盛世~~O(∩_∩)O~~

+ {8 T9 z7 Z- g! _6 f6 d
9 x0 U4 P* u$ `1 A5 f . {0 I% c& s2 y# Z# h0 f+ O" n% N# R3 q4 S, ~) w2 ]$ S 0 ?# J% v! g2 j8 Y$ B * P5 p( x1 h' C- i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官昊的爸爸
活跃在2025-1-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