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 ^9 o; _# Z; b$ T 原标题:让油气勘探的“眼睛”更亮
: x! W5 d, n0 ^5 ]- l$ W5 y: e5 |( X/ m" V

* }6 l/ D6 b$ d3 U. @ 1957年,新疆石油管理局测井队职工在电测站合影。(本版图片由中油测井新疆分公司提供)
2 p8 r5 s9 K) |' l) R& j; l1 n  7 f- t1 @% b: {( |5 R
1994年,测井员工正在讨论石西油田测井资料。(本版图片由中油测井新疆分公司提供) . ^, g; f' s& U
 6 N8 _3 \4 X: B
1995年,测井员工为新疆油田第一口水平井测井。(本版图片由中油测井新疆分公司提供)
% R% N: X; u. D( u' T 开篇语 3 \0 R/ O9 ?& a2 K$ u; T
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测井被喻为油气藏工程师的“眼睛”。而中油测井新疆分公司就是新疆油田大勘探大开发背后的那双“明眸”。 ( h7 g6 n6 O$ j3 i
为了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60多年的新疆油田勘探开发史上,新疆测井人行千里、战黄沙、钻技术、解难题,谱写出了一曲战天斗地、勇往直前的测井凯歌。
; @" {; e1 o" x' D 如今,新疆测井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员工工作环境今非昔比,但“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铿锵誓言,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测井人的心。 ' N1 Q# T, G* n- X' K3 m, @
今年是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为了缅怀铁人、传承老一辈石油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即日起,本报将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展现中油测井新疆分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成果,通过一段段故事见证新疆测井人聚智明眸、探地万里、洞悉油气、行者无疆。 8 c; z# i: p- ?8 G/ {. \" u. x2 B- I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诞生,也标志着克拉玛依这座城市的诞生。回望60多年的油田奋斗史、克拉玛依城市发展史,在对党忠诚、为国分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征途上,新疆测井人从未缺位。即使在那段最艰苦的岁月中,新疆测井人依然像参天的胡杨一样扎根戈壁,志存高远,努力让油气勘探“看”得更深、探得更远。 8 `8 f8 v1 v7 y& P: W& |1 B
缘起一号井 . Q+ E' j; ~,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多次派出地质调查队到黑油山附近进行地质考察。1955年6月6日,独山子1219青年钻井队在克拉玛依南黑油山局部构造上、黑油山沥青丘东南方向5.5公里处定位了一号井,并进行了地质技术设计。这口井设计井深为1000米,目标地层为侏罗纪含煤层。 ' \8 b" G. @' m3 I- d5 W* K
7月6日,这支由8个民族36名工人组成的钻井队挺进克一号井,正式开钻。 + m, k% E9 w4 j- j# n4 Y
9月30日,由独山子电测站电测队李泽鸿负责克拉玛依一号井电测任务。他带队使用πKC半自动测井仪测量记录井温、井径、自然电位和全套横向电阻率曲线,并进行手工测算解释。
# U7 F3 {" }* x: x8 |3 _. J* H% Y 这种手工解释方法一直沿用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并在百口泉油田、乌尔禾油田、夏子街油田等地区的勘探和开发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对于克拉玛依一号井这口重点井,李泽鸿除提供手工填写的解释成果表外,还在成果表后附上了对每个储层的油水层解释依据和认识,形成了早期的测井解释报告。 & u) d% y7 D! ?* e/ X# V
10月1日,电测完成。李泽鸿根据不同探测深度视电阻率值,使用БK3横向测井解释图版手工绘制电探曲线,判别储集层渗透性,成功地解释了油气层。克一号井进入试油阶段。 : V$ _2 Z2 r; E) |9 W6 p
10月29日,一号井历时3个月完钻,10毫米油嘴在这片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土地上喷出了工业性油流,日初产原油3.7吨。从此,克拉玛依油田载入史册。
. s; ^3 j5 R. U6 x; n6 r9 k+ x 截至1960年,克拉玛依油田年产量达163.6万吨,占全国当年原油产量的39%,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大油田。
$ C1 \+ M% F8 b, C* J 作为克拉玛依石油文化的重要开篇,克拉玛依一号井成为克拉玛依石油精神的象征,先后获得第六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荣誉称号。
$ w' ^7 ~8 q* ~, Q 历史永远铭记克拉玛依油田发现的光荣时刻,永远铭记那些为此而作出卓绝努力的英雄们。新疆测井人,与有荣焉。
" u$ n' k8 x6 M) j& E% |; ?8 ] 奋战火烧山
q& O" Q/ e* J0 ?8 V, d) z8 J 火烧山坐落在准噶尔盆地东部,放眼望去,尽是连绵起伏的一片片赭红色山丘,在朝阳的映照下,仿佛熊熊燃烧的火焰,十分壮丽。然而,美景的另一面是极度恶劣的生存环境。盛夏,火烧山区域的温度可达43摄氏度,冬天,这里则滴水成冰。
0 W' {% H4 d- w3 ] y 1983年7月1日,火烧山地区火南1井喜喷工业油流,宣告准噶尔盆地东部第一座油田诞生。再严酷的生存环境,也掩不住火烧山“国家宝藏”的成色。 % E) R& J8 {' M" ?
1986年6月,专家在准噶尔盆地考察时得出结论:准噶尔东部“凹隆相间,有多套生油层,油气显示广泛,是一个勘探有利地区,具备寻找高产油气田条件。”
2 I A" P6 c0 [4 i# c 1987年2月,新疆石油管理局发布“进军东部”动员令:以最完好的设备、最强大的技术力量、最精悍的队伍组成强大阵容,打一场东部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 3 ~* h6 J8 A, n, O+ W
不待新疆测井公司领导“沙场秋点兵”,得知这一消息的测井一、测井二、测井三、射孔等中队纷纷请缨,要求参战。
, r+ I% Q" d- n1 \) I0 m 1987年11月7日,初冬的清晨格外冷,测井一中队队长孙大全握着印有“测井东部会战指挥部”的红旗,心潮澎湃。在欢送声中,他带领最精干、最富有经验的一中队150名员工奔赴火烧山。
0 T7 e% y5 `1 a" O9 E. s a: H 为了节约时间,加强与会战单位衔接,提高效率,朱国华、侯峻华两位副总工程师干脆轮流住在火烧山会战指挥部。而参加会战的8个测井小队、5个射孔小队要承担北三台、火烧山地区34口井的测井、射孔任务。刚完成这口井,立即整理仪器设备往下一口井跑,连续作业几天不回驻地……这是当时测井人的常态。
; o% K' v0 K& i3 E$ K5 X 除了工作任务繁重,冬天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成为测井现场最大的困难之一。 9 r6 U2 i: V9 m* }2 O: ?! ~
员工们住的是刚完工的红砖平房,带着水汽的墙面遇冷结出厚厚的冰花,好容易睡着,半夜还是会被冻醒,一翻身才发现被子和墙已经冻在了一起……尽管条件十分艰苦,可所有测井参战人员的心仍是火热的。 ( y1 _* G: v) W8 N
仪修工杨魁武负责每次测井前用水调试井下仪器泵,每次调整完,他的手都会被冻肿成“红萝卜”,他却毫不在意。 ' ]( l1 d) d8 X& `# r3 v, `! X5 ^" E
就是在这种忘我精神的感召下,测井解释技术人员潜心工作,收集裂缝材料,不断完善相关理论,为后续地层出水问题的顺利解决提供了有力支持,并在北三台、彩南、沙南等油田的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圆满完成了东部会战任务。
6 g+ X. E/ t( x+ m- F5 }/ k 建功塔里木
( E$ h8 K% q4 G `' _ 1988年7月,塔里木会战战令下达。对测井人来说,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6 P* r2 `! z# d1 y* b; X+ O7 n
大战在即,谁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且拥有当时最先进CSU测井装备的测井二中队脱颖而出。
3 l' L& h# P' |& | 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当年11月,拿到“参战券”的测井二中队信心百倍,踏上了征战塔里木的路途。
! F8 I/ U5 N# B8 O ]8 M7 \9 o 当时,塔里木石油勘探指挥部设在轮南。CSU2742测井先遣队刚在轮南安营扎寨,大自然就给队员们来了个下马威。一场大风呼啸而来,整整刮了一夜。第二天,队员起来一看,被子上厚厚一层沙子,自己鼻孔里黑乎乎也是沙子。大风是轮南的“特产”,刮得队员们成天灰头土脸。当地水质也非常不好,含过量的镁离子,长期饮用会让人头发变黄变白、腹泻乏力。即使只是用水洗澡,也会让人感觉皮肤干涩发痒。 : p9 c# a9 Y- ^1 b0 f' @) z
这些困难与队员们坚决完成任务的心相比,丝毫不值一提。在进入塔里木油田的第一天,时任塔里木测井分公司副经理的何亿成就对大家说:“我们交出的资料,如果一项数据、一条曲线出错,将导致后面的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取全取准测井资料是勘探领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要靠优质的服务和卓越的产品质量赢得用户的信赖,靠先进的测井技术立于不败之地。”
& z2 P: m+ k9 k- h 但现实并不如人意。克拉玛依地区多见高阻砂泥岩地层,通常使用双侧向电阻率测井。可在塔里木油田,5000米以上的砂泥岩属于低阻地层,5000米以下的碳酸盐岩地层又属于高阻地层,这该怎么办?
) o0 I2 X6 d2 o# c' r3 B9 O 有了!测井操作工程师想出了新方案:在低阻地层使用感应测井仪进行电阻率测井,在高阻地层使用侧向测井仪进行电阻率测井,这样通过分趟测量综合运用电阻率、放射性及声波等综合曲线来判断储层的电性、物性和含油性,再利用地层倾角测试仪对地层进行裂缝识别,可进一步判别地层裂缝产状及有效性。 & P/ v* m+ q1 J/ P- W
por、sand、cra、class,这些都是当年测井解释工作者烂熟于心的解释程序处理软件。而解释一口井,往往需要进行3次以上的不同软件数据分析。
}# O$ m9 @' N& {# M2 m% e 通过多种技术互相配合形成数据互补,再做多次数据分析处理,最后与后期试油等环节的油气显示结合比对,测井解释人在摸索和探寻中分别找到了适合各个区块的软件处理方法,大大提高了测井解释的准确度。 + s# S8 F% B. ?3 J- _8 j. u4 g
测井人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测量、一次次各种角度的认真分析,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培育了一支一流的优秀测井队伍。 - @& Q/ D$ ~5 T. H$ M5 b( ^. o& b
1990年,新疆测井塔里木分公司在塔里木油田测井130井次,射孔7013炮,下桥塞26次。其中,CSU测井队中标11口井,完成测井56井次,测井资料优质率达99%,全年创产值739.45万元。新疆测井以实际成果,展示了裸眼井测井的一流水平,在塔里木油田勘探工作会议上受到了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赞扬。
( m1 V& M* f6 O& e& X$ ? 打开吐哈市场
. K, d: c- U4 j8 {. T 1991年5月,新疆测井分公司接到消息,吐哈油田的17口井要进行测试招标。市场就是战场,竞标就是命令!生产技术科主管工程师郝越望、研究所工程师刘新丽连夜加班整理资料,第二天便急赴刚刚投入开发的鄯善油田,参加该油田的首次生产测井竞标。
! l3 |0 V" E3 g9 P! r6 z3 E 竞标现场群雄汇聚,华北、大庆、中原等13家老牌测井公司赫然在列。但新疆测井还是凭借价格、时间、质量上的优势一举胜出,顺利拿下标段任务。 ! G' Y9 ?( d, ~& H
当年8月,测试分公司测试一队队长王建国带领DDL-3测井队,开赴鄯善油田。
* f u1 d* e3 x2 h# b Y 盛夏的鄯善骄阳似火,作业区域地表温度高达70摄氏度,空气中还弥漫着沙尘味儿,“沙煮鸡蛋石烙饼”从传说变成了现实。但为了尽快向吐哈油田勘探开发提供准确的动态监测资料,测一队的员工们克服了这些困难。
. Y A( [ g5 l6 N3 c 吐哈油田的油层较厚,测量井段都在150米以上,单井测量时间均在24小时以上。为了最大限度利用时间、避开暑热,队员们采用晚上干、白天停的方式来提高效率。 . C/ R6 J3 S5 U( E( {& T
可避开了太阳,躲不开蚊虫叮咬。吃不好睡不好,工作又艰苦,一连好些天,好几个队员都病倒了。可大家吞了几片消炎止痛片,又去工作了。控制好电缆起下速度,保证好测井曲线资料质量,密切观察井口压力表、水表变化,保证防喷装置完好……那时候,萦绕在队员们心头的只有一个信念——圆满完成任务,给新疆测井人争气!
% b" }2 a% B& R( k 9月8日,仅用了一个月时间,测试一队先后完成了产液剖面测井8井次、井温测井7井次、噪声测井2井次,解决了首批生产井的产液剖面测试、油层动用情况分析和压裂效果评价,并为确定清蜡点、制定下一步清蜡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圆满完成了标段任务,创造产值近120万元。 " ]) }* p5 e [9 {! W. F- S
吐哈市场首战告捷,新疆测井正式打开了吐哈油田测井市场。 ( U8 h6 Y. s1 U) ~
忆峥嵘岁月,聚前行力量。回望来时路,新疆测井人参与见证了一段又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看见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敬佩的英雄。为了让油气勘探的“眼睛”更亮,新疆测井人始终以奋斗者的姿态,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测井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1 A( f. N$ l" E4 _5 p
& |/ E" y ~) X4 l; g* I+ c 责任编辑: 9 B# x0 E" F& G2 y1 `: A5 i
, Y8 e |+ D: `( ], O: B2 B
2 W0 P% W7 M2 W: b1 a# d9 A) x7 ]
@5 g8 d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