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下新旧两艘监测船,背后的故事让人振奋 - 海洋环境监测船

[复制链接]
2 D3 P* Z1 n7 m5 x7 ?, C9 D

8月下旬,午后的舟山雷声阵阵,城市笼罩在一片蒙蒙细雨之中,但即便这样的天气也挡不住陈军登船的兴奋。他要登的,是停靠在舟山海岸边的“浙海环监船”。这艘船始建于1990年,是我国环保系统第一艘近岸海域专业性海洋生态环境综合考察监测船,船上配备了海洋常规调查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实验室,1992年起全面承担起浙江省近岸海域调查监测任务。

5 @1 d3 p4 t0 z1 z

两艘监测船交接“上岗”

' n- K0 x2 f$ r1 c, n+ `

1995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浙江小伙陈军正是在这艘船上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结缘海洋28年,如今来到舟山参会的他再登此船时,已成为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的一名教授,而“浙海环监船”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交接。

: c( A9 Y/ w$ j9 b- X6 l7 T+ ]

2 d. |% C+ Q3 S G

“浙海环监船”科研人员工作照。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供图

) v, a# k& p% b/ O2 ]& F

去年4月6日,在舟山双阳码头。随着一声“滴”的汽笛声,我国首艘千吨级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船——“中国环监浙001”正式列编并开启首航任务。而其前身“浙海环监船”也于今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静静停靠在曾经服役的海岸。

0 a4 j3 Q4 B8 b/ P/ Z

. p: h- y6 T* ]8 m0 g

新旧两船并排停靠在岸边。韦璐摄

0 d* }! y8 y- }' W9 W5 K

如今它虽然谢幕,但浙江海洋环保的故事仍在续写。

X" p# k1 C6 @9 g

“甲板比以前宽敞了,船舱条件也比我们那时好多了!”登上新一代“中国环监浙001”,陈军忍不住感叹。据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新船总长63.91米,型宽10.6米,型深4.45米,设计航速及续航力也均较此前有所提升。

, f. m$ F8 w p( y: g+ D3 M* @1 J

不仅如此,甲板上陈设着CTD多通道采水系统、生物及沉积物样品采集系统、底拖生物样品采集和微塑料样品采集系统,涵盖了海水水质、沉积物以及生物样品的采集功能,可以在航行中开展海水溶解氧、pH、叶绿素等多海洋要素的同步和连续监测及海洋生物调查。

/ b& O2 x9 P0 j' @! ?

( b) v+ U1 j$ a+ ^

“中国环监浙001”甲板上的采样设备。韦璐摄

, P/ a: g0 t! \

船舱内,湿型实验室、半干型实验室、干型实验室和微生物实验室4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近150平方米,预设了自动在线走航监测系统、船载集装箱监测模块,具备在入海河口及毗邻海域、沿海/近海海域开展水文、水质、沉积物和生物等现场监测能力。船上还搭载了无人机系统,可实现画面实时传输。

* u* ~& M! p# B& m& z" g

+ \* O; J0 I6 b9 x

“中国环监浙001”船舱内的实验室。韦璐摄

7 a8 t1 N- U z7 F' |

“‘中国环监浙001’的投运,有力提升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了突发性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能力,能够更加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趋势,这为推动浙江建设海洋强省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工作人员表示。

9 K, q- [8 ^! o9 B) \8 s. g

在投运一周年之际,“中国环监浙001”已累计航行150余天,完成第三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近岸海域赤潮应急演练及巡视监测、杭州湾海洋垃圾专项监测、舟山市美丽海湾生态环境监测、第19次中韩黄海环境联合调查等监测任务,采集各类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样品2万余份。

& k5 \( w. H( s4 e

浙江海洋环保加速起航

0 v4 Z C$ Z& C

事实上,从“浙海环监”到“中国环监浙001”的更新背后,也是浙江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接力的缩影。

1 p9 z' r% S. S. G" L! D

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2878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其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资源保障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4 N7 k7 L- }/ h3 J

1993年,浙江省提出“海洋经济大省”建设的战略目标,并实施了《浙江省海洋开发规划纲要(1993—2010年)》;2003年,浙江省制定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强调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要将海洋产业发展与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相统一,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浙江海洋发展的总体布局。

8 N/ f# u- G% n5 X/ F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海洋开发活动也日趋频繁,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量越来越大,影响了浙江近岸海域的环境。

c: h% b3 \8 U$ E5 ]% u

为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0世纪90年代,浙江省实施了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展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规划项目;21世纪以来,浙江省制定了推动经济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长期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 R6 i% V" y& ]3 f) a& g1 T

监测是掌握海洋环境保护实效的重要环节。2020年1月,几经改革和更名的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正式成立,同时承担起国家、省、市三级生态环境监测职能,涵盖陆域、海洋两大监测领域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

5 U. w5 N8 [9 m* {

中心的成立,推动浙江海洋环境保护加速起航。例如,中心持续开展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保障长江口—杭州湾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和美丽海湾建设,推动水质稳步提升。

: `& ~3 c' _3 Q

此外,中心还推动“新污染物”分析方法开发,完成海水中五氯苯酚等6类新污染物实验室分析方法开发。2022年8月,中心牵头联合8家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东黄海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学术科研初步形成“蓝海联盟”,打造海洋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合作网络。

: h# n! |5 l+ r% K! H& F5 N

“30多年过去,浙江海洋环境监测也站上了新平台。”陈军表示,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围绕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等服务保障需要,推动了浙江省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高质量保护,也将其积累的先进经验向外展示和输送。

: X1 d& U: S" z" L+ M( e. r: q

原标题:《照片拍下新旧两艘监测船,背后的故事让人振奋》

h+ W4 i8 ^, G* L* W/ w6 V9 j% p N4 S* K / j- O9 E& U' e, k6 p0 j2 m# _1 k& y5 j" ] # r% H: j* `+ Z, r7 C2 a$ w)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庄家真牛牛杂火锅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