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修改《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 - 海底污染清理设备

[复制链接]
1 m) n4 P9 U/ I4 B' a' u; O

­  中新网12月27日电 据交通运输部网站消息,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的决定,将第二十八条第二款修改为:“船舶沉没的,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及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船舶燃油、污染危害性货物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性质、数量、种类及装载位置等情况,采取或者委托有能力的单位采取污染监视和控制措施,并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抽出、打捞等措施。”

: i7 E; i( ~2 x% p! l

­  该《决定》于2016年12月8日经第29次部务会议通过,全文如下:

5 o4 t; |1 J6 G8 U9 W4 L

­  交通运输部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5年第6号)作如下修改:

$ B+ p8 O4 H) D- ^7 n6 E, m

­  一、将第十二条修改为:“中国籍船舶防治污染设施、设备和器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通过型式和使用性能检验。”

7 n& R+ R/ P; E6 g+ m1 S3 e5 h9 J

­  二、将第二十八条第二款修改为:“船舶沉没的,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及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船舶燃油、污染危害性货物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性质、数量、种类及装载位置等情况,采取或者委托有能力的单位采取污染监视和控制措施,并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抽出、打捞等措施。”

6 E: u$ y9 u5 i! p4 Z4 G

­  三、将第三十四条第(二)项修改为“(二)污染清除作业单位不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从事污染清除作业的。”并删除第(三)项。

* |. }1 M$ b0 h/ ^) r. `/ n

­  本决定自2016年12月13日起施行。

* s+ h B( r% v# r# M' E6 T* x' i

­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重新发布。

: P: r- J- d5 D& @2 ?- X

­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

5 J4 j0 [$ y& N) z

­  (2011年1月27日交通运输部发布 根据2013年12月24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4年9月5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15年5月12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根据2016年12月13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 ]3 g; T6 d. }) ^: u4 t9 U

­  第一章 总 则

0 r& I( i$ P2 F! H9 {

­  第一条 为提高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控制、减轻、消除船舶污染事故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条约,制定本规定。

9 n5 ?4 p. Y; B" s8 u. P# L

­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适用本规定。

. [( p% ]) L$ l9 J/ Z

­  船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外发生污染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其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也适用本规定。

; ^ u" R6 ?, c) [3 r

­  本规定所称“应急处置”是指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船舶污染事故时,为控制、减轻、消除船舶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而采取的响应行动;“应急防备”是指为应急处置的有效开展而预先采取的相关准备工作。

8 `1 y5 w1 ?6 z- }0 z8 n J- T8 ~

­  第三条 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工作。

0 J/ ^4 H6 |3 i0 @% d

­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负责统一实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工作。

* G6 w. _8 l7 H1 u

­  沿海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照各自职责负责具体实施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工作。

' z% o: b' b" b3 c; ]" U; P

­  第四条 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工作应当遵循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责任共担的原则。

% B; Q' w2 F9 W* _" b

­  第二章 应急能力建设和应急预案

# k" g0 ~6 } N% }8 Y$ d

­  第五条 国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应当根据全国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需要,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实施。

0 H4 N0 d6 z, @ d

­  沿海省级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应当根据国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和本地实际情况,由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公布实施。

. f' {" Q4 S" \, y$ g; A

­  沿海市级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应当根据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和本地实际情况,由沿海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公布实施。

3 q; M# \8 ]$ x$ n3 m$ e; x& q

­  编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应当对污染风险和应急防备需求进行评估,合理规划应急力量建设布局。

* w5 n" s0 v3 q( s0 _! f# y! O

­  沿海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应当积极协助、配合相关地方人民政府完成应急能力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 P3 X4 \6 _8 `" [- K) m% x

­  第六条 交通运输部、沿海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相应的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建立健全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防备和应急反应机制,建立专业应急队伍,建设船舶污染应急专用设施、设备和器材储备库。

/ b4 D8 o" ~. D2 |

­  第七条 沿海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应当根据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需要,会同海洋主管部门建立健全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机制,加强对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

& N4 i$ l" A J. H/ Z% q( i! j

­  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的单位应当配备与其装卸货物种类和吞吐能力或者修造船舶能力相适应的污染监视设施和污染物接收设施,并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 n# f& D9 c% ?6 U+ Q' h+ ]# i! S

­  第八条 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作业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要求制定有关安全营运和防治污染的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规范和标准,配备必须的防治污染设备和器材,确保防治污染设备和器材符合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要求。

/ B5 w9 R6 w5 \; F

­  第九条 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作业活动的单位应当编写报告,评价其具备的船舶污染防治能力是否与其装卸货物种类、吞吐能力或者船舶修造、打捞、拆解活动所必需的污染监视监测能力、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能力以及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相适应。

' T- ?) Q8 T8 v+ e4 {

­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法开展港口、码头、装卸站的验收工作时应当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查,确认其具备与其所从事的作业相应的船舶污染防治能力。

6 E0 O6 y- w4 v" I. U

­  第十条 交通运输部应当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国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专项应急预案。

* R; W3 k2 z( _% A

­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专项应急预案,制定省级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预案。

- I: D$ L/ O5 H

­  沿海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所在地省级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预案,制定市级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预案。

6 i! n6 h& N) N2 ^

­  交通运输部、沿海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预案的演练。

! m4 ]) J/ H- o" y) a' o' r

­  第十一条 中国籍船舶所有人、经营人、管理人应当按照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制定的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制定或者修订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预案,并报海事管理机构批准。

: a) V% x+ A5 A+ R

­  港口、码头、装卸站的经营人以及有关作业单位应当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预案,并报海事管理机构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 i; N S- l7 w: W" ]/ O9 a

­  船舶以及有关作业单位应当按照制定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根据演练情况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按照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演练情况、评估结果和修订情况如实记录。

4 H- C6 a: y( `2 `1 r

­  第十二条 中国籍船舶防治污染设施、设备和器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通过型式和使用性能检验。

& s/ t1 ?& s7 k4 b7 v. g5 d. l

­  第三章 船舶污染清除单位

. g' [7 t* N( z/ U) g+ {

­  第十三条 船舶污染清除单位是指具备相应污染清除能力,为船舶提供污染事故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服务的单位。

( R& F5 j; m3 `

­  根据服务区域和污染清除能力的不同,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的能力等级由高到低分为四级,其中:

$ `- V9 g, c& @0 y0 M, X3 f

­  (一)一级单位能够在我国管辖海域为船舶提供溢油和其它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泄漏污染事故应急服务;

# L( I; v& X0 c5 e" ?2 }* Y

­  (二)二级单位能够在距岸20海里以内的我国管辖海域为船舶提供溢油和其它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泄漏污染事故应急服务;

, w5 G* J) J$ q) \$ W* _

­  (三)三级单位能够在港区水域为船舶提供溢油应急服务;

, K3 L7 T! D& B; d1 E8 z

­  (四)四级单位能够在港区水域内的一个作业区、独立码头附近水域为船舶提供溢油应急服务。

6 w" m# F% c- ~' j5 \

­  第十四条 从事船舶污染清除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并接受海事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

8 H1 u. e# d& e1 ~5 `# g$ t; g9 S

­  (一)应急清污能力符合《船舶污染清除单位应急清污能力要求》(见附件)的规定;

; Z: s/ g' H: n2 s% L# \

­  (二)制定的污染清除作业方案符合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要求;

# O0 b, D$ b( B% a

­  (三)污染物处理方案符合国家有关防治污染规定。

$ S" r1 g5 i6 ]) o6 r$ q% V

­  第十五条 船舶污染清除单位应当将下列情况向社会公布,并报送服务区域所在地的海事管理机构:

9 @/ i( ]0 I4 f8 u; j- {- [. A& m

­  (一)本单位的污染清除能力符合《船舶污染清除单位应急清污能力要求》相应能力等级和服务区域的报告;

, h& J. h; j, j8 V n' I O9 V

­  (二)污染清除作业方案;

" O9 q; N- X+ J

­  (三)污染物处理方案;

C" x. A4 U& K0 N+ D( k- I

­  (四)船舶污染清除设施、设备、器材和应急人员情况;

B( c' m; s# ]! Z& U4 W: A5 I/ o

­  (五)船舶污染清除协议的签订和履行情况以及参与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9 C2 V, o; I+ b# h5 K/ r

­  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的污染清除能力和服务区域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将变更情况向社会公布,并报送服务区域所在地的海事管理机构。

1 z2 l% S8 x# Y' W3 w; D& T! n' ]

­  第四章 船舶污染清除协议的签订

( b$ o, H" C! U8 W3 `, N

­  第十六条 载运散装油类货物的船舶,其经营人应当在船舶进港前或者港外装卸、过驳作业前,按照以下要求与相应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

5 f6 ?( g7 O# p- w

­  (一)600总吨以下仅在港区水域航行或作业的船舶,应当与四级以上等级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

% p" ]% \5 }5 d& K- l2 s$ R2 H

­  (二)600总吨以上2000总吨以下仅在港区水域航行或作业的船舶,应当与三级以上等级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

0 x2 E* f( U) f9 l

­  (三)2000总吨以上仅在港区水域航行或作业的船舶以及所有进出港口和从事过驳作业的船舶应当与二级以上等级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

2 t8 W' p% s9 g' l( G$ o/ Z$ T- I" x% ^

­  第十七条 载运油类之外的其他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船舶,其经营人应当在船舶进港前或者港外装卸、过驳作业前,按照以下要求与相应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

& [9 q: f. J9 P9 _) |/ C

­  (一)进出港口的船舶以及在距岸20海里之内的我国管辖水域从事过驳作业的船舶应当与二级以上等级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

) b* R U3 G' V

­  (二)在距岸20海里以外的我国管辖水域从事过驳作业的载运其他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船舶应当与一级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

+ A" @$ O* k7 x

­  第十八条 1万总吨以上的载运非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船舶,其经营人应当在船舶进港前或者港外装卸、过驳作业前,按照以下要求与相应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

3 n( w7 }* q5 |# ?2 o& ^

­  (一)进出港口的2万总吨以下的船舶应当与四级以上等级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

2 B5 b4 {$ c& f

­  (二)进出港口的2万总吨以上3万总吨以下的船舶应当与三级以上等级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

/ X3 u" L% s* u8 u0 [1 k& X

­  (三)进出港口的3万总吨以上的船舶以及在我国管辖水域从事过驳作业的船舶应当与二级以上等级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

3 D8 X% g& ?8 K- I4 z' \1 [) U

­  第十九条 与一级、二级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污染清除协议的船舶划分标准由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确定。

0 t7 w' Z0 f- l- H

­  第二十条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并公布船舶污染清除协议样本,明确协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 r1 L- i& Q' n- s

­  船舶和污染清除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公布的协议样本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

; w1 i. f/ X: V6 o- S

­  第二十一条 船舶应当将所签订的船舶污染清除协议留船备查,并在办理船舶进出港口手续或者作业申请时向海事管理机构出示。

+ V0 w8 ^8 O2 t' w: H# M

­  船舶发现船舶污染清除单位存在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或者未履行船舶污染清除协议的,应当向船舶污染清除单位所在地的直属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0 g) P6 E3 M6 P% O% n4 }

­  第五章 应急处置

5 a3 V; y; Y' z+ w# @

­  第二十二条 船舶发生污染事故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船舶及有关作业单位应当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就近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通知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并根据应急预案采取污染控制和清除措施。

* v+ ? i- m7 M/ t' }& \

­  船舶在终止清污行动前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经海事管理机构同意后方可停止应急处置措施。

/ q, e" m' G, O8 s% Y! ?

­  第二十三条 船舶污染清除单位接到船舶污染事故通知后,应当根据船舶污染清除协议及时开展污染控制和清除作业,并及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污染控制和清除工作的进展情况。

+ i% T8 t* T3 U/ @7 m' [- s

­  第二十四条 接到船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报告后,海事管理机构应当立即核实有关情况,并加强监测、监视。

" f/ T: V* Q* J) K5 u' P

­  发生船舶污染事故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立即组织对船舶污染事故的等级进行评估,并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报告和通报。

5 ? x: T+ _. m/ g

­  第二十五条 发生船舶污染事故后,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事故应急指挥机构。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应当根据船舶污染事故的等级和特点,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有关部门、单位应当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组织和指挥下,按照应急预案的分工,开展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

6 [- g. @( G- `+ {4 g9 `: Y

­  第二十六条 发生船舶污染事故或者船舶沉没,可能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有关沿海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事管理机构根据应急处置的需要,可以征用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船舶、防治污染设施、设备、器材以及其他物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 D4 ?0 |, C8 o6 g

­  有关单位和个人所提供的船舶和防治污染设施、设备、器材应当处于良好可用状态,有关物资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

+ @: F& O4 d, `# R

­  被征用的船舶和防治污染设施、设备、器材以及其他物资使用完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当及时返还。船舶和防治污染设施、设备、器材以及其他物资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5 P X: y" P: Q' u" e6 S) o5 s

­  第二十七条 发生船舶污染事故,海事管理机构可以组织并采取海上交通管制、清除、打捞、拖航、引航、护航、过驳、水下抽油、爆破等必要措施。采取上述措施的相关费用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船舶、有关作业单位承担。

! R2 L0 k, L$ c; {0 @. m

­  需要承担前款规定费用的船舶,应当在开航前缴清有关费用或者提供相应的财务担保。

8 }8 `9 z4 J8 o0 a. w! L! Y2 E

­  本条规定的财务担保应当由境内银行或者境内保险机构出具。

( p/ N& \- [+ W, l; \7 S4 |2 ?6 Z

­  第二十八条 船舶发生事故有沉没危险时,船员离船前,应当按照规定采取防止溢油措施,尽可能关闭所有货舱(柜)、油舱(柜)管系的阀门,堵塞货舱(柜)、油舱(柜)通气孔。

/ {+ |& v) y& ^& |$ o% o$ S) w

­  船舶沉没的,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及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船舶燃油、污染危害性货物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性质、数量、种类及装载位置等情况,采取或者委托有能力的单位采取污染监视和控制措施,并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抽出、打捞等措施。

+ k2 y6 \, ^" R( C0 I, V9 r: n

­  第二十九条 船舶应当在污染事故清除作业结束后,对污染清除行动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报告报送当地直属海事管理机构,评估报告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 r4 P+ E! Z K9 s% L7 G

­  (一)事故概况和应急处置情况;

0 r8 d* U3 N3 A! ~2 C

­  (二)设施、设备、器材以及人员的使用情况;

7 f# B* b3 w/ |& J# x* [/ L2 k8 J6 B

­  (三)回收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处置情况;

. o/ l- X3 }$ N" c+ q

­  (四)污染损害情况;

+ q2 S1 M% O+ O- P8 }- p+ M

­  (五)船舶污染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和修改情况。

7 R: U- ~3 L. I, c" S

­  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应当在污染事故清除作业结束后,组织对污染清除作业的总体效果和污染损害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需要修订相应的应急预案。

; N! H7 G) U: a/ O

­  第六章 法律责任

+ @+ r; g, h2 ]8 r, s/ F* L

­  第三十条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防治船舶污染应急防备和处置的监督检查制度,对船舶以及有关作业单位的防治船舶污染能力以及污染清除作业实施监督检查,并对监督检查情况予以记录。

) P7 o9 m' g; f& _6 p3 B

­  海事管理机构实施监督检查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和配合,不得拒绝、妨碍或者阻挠。

' W3 ^+ X$ j( {! g) x) Z' ^. K( e

­  第三十一条 海事管理机构发现船舶及其有关作业单位和个人存在违反本规定行为的,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海事管理机构可以责令停止作业、强制卸载,禁止船舶进出港口、靠泊、过境停留,或者责令停航、改航、离境、驶向指定地点。

. X) C8 k0 q2 m B- c7 `; [

­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船舶未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预案,或者应急预案未报海事管理机构批准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港口、码头、装卸站的经营人未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预案的,由海事管理机构予以警告,或者责令限期改正。

) b J- @/ E" r9 R$ @, Q

­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船舶和有关作业单位未配备防污设施、设备、器材的,或者配备的防污设施、设备、器材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的,由海事管理机构予以警告,或者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 F V+ _. C: \( x8 o

­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 {6 j0 M" t1 L8 K/ o" `

­  (一)载运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船舶和1万总吨以上的其他船舶,其经营人未按照规定签订污染清除作业协议的;

5 k. i! q1 r2 A3 r( D/ { z

­  (二)污染清除作业单位不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从事污染清除作业的。

# g" E9 A' T5 M5 U. J5 N$ z4 d

­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 U G! I* ~. O. D% k

­  (一)船舶沉没后,其所有人、经营人未及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船舶燃油、污染危害性货物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性质、数量、种类及装载位置等情况的;

/ m! `' A$ x0 S, g' U

­  (二)船舶沉没后,其所有人、经营人未及时采取措施清除船舶燃油、污染危害性货物以及其他污染物的。

1 P; X8 O, F% G; ]5 X

­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发生船舶污染事故,船舶、有关作业单位迟报、漏报事故的,对船舶、有关作业单位,由海事管理机构处5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海事管理机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船员的,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有关证件3个月至6个月的处罚。瞒报、谎报事故的,对船舶、有关作业单位,由海事管理机构处2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海事管理机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船员的,并处给予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有关证件的处罚。

/ ?( L3 }2 S5 M3 ]" R

­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发生船舶污染事故,船舶、有关作业单位未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的,对船舶、有关作业单位,由海事管理机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海事管理机构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船员的,并处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1个月至3个月的处罚。

( g4 c: B& f! w( ^/ q

­  第七章 附 则

- D9 k% {3 `5 |5 T+ y! C! e

­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所称“以上”“以内”包括本数,“以下”“以外”不包括本数。

6 Z9 _" g# n: u$ q

­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4 B6 S$ n- \; B& U( A . ~1 b1 m3 Q8 X3 [& p) Y5 P4 j, l* O/ _ S% l, r' O" h ( q0 t$ P0 A9 U& r: h ; |6 w) i! J. ~8 l# s6 `& V. `. F- Z$ }3 e 1 E' t3 f8 J+ g) n, V 5 I g7 m3 P' t! |& I$ k6 a( i4 X* r 9 V/ d$ \( o3 j4 M$ G- g8 u% w , [3 R: u% H0 P. Y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象山港
活跃在前天 14: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