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野生动植物保护 -海洋动物保护中心

[复制链接]
4 R5 H# g- _; l
- }, K6 D1 o9 |

相比陆地的葱茂山林、郁郁平原,海洋更为悠远且富于气象。在上万公里的海岸线上,湿地、海岛、红树林、海藻床等等错综形成了斑斓而多层次的自然保护样态。而在所有的海洋保护区类型中,珊瑚礁生物之多样只有热带雨林可比……

3 V- Z, H+ e G" Q9 t! c1 H- A0 x2 p
: R# s9 p% ]- I" S ]* Y6 V

■ 辽宁盘锦的“红海滩”奇景。在辽河入海口两侧的滩涂上,生长着生命力顽强的潮间带植物—刺碱蓬。每年九月,刺碱蓬会长成浓烈的红色,毗连成片,足有九万余亩。大潮覆盖时棵杆笔直,退潮后嫣红似火,好像落下的红霞在海陆间燃烧,因此有“红地毯”的美誉。红海滩一带栖息着200余种鸟类,拥有着丹顶鹤、黑嘴鸥等国家一、二类国家珍稀保护动物,是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 l' t$ q/ B: ~/ z+ J6 u

海洋保护区:

1 I& |3 I2 [9 N, T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 H2 c% Z: s4 y# ~3 J0 Y) `

撰文/田新娜

. A2 j9 E6 N, x$ x/ G9 c# W& v

摄影/袁学军 刘杰 范菁

; R+ I2 Q; d* l4 J* r! i

从太空俯瞰地球,大片的蔚蓝色代表着人类对海洋的钟情。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曾发出感慨:“当我在月球上迈出那一小步后,回眸地球,才真正感受到自己家园的可爱,蔚蓝是宇宙生命的颜色。大海太可爱了!”海洋不仅占据地球表面积的71%,而且地球上丰富矿产、生物、动力、交通、医药和海水资源都汇集在深邃的海水中。当陆地资源趋向贫乏时,人类目光投向海洋就是必然的了。

- A' q7 \8 w& u# q

在我国数百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辽阔的海洋拥有无与伦比的魅力。相比陆地自然保护区的葱茂山林、郁郁平原,海洋更显得悠远,富于万千气象。很多人都以为“海洋自然保护区”范围单纯限于海水范围,其实它的定位远为丰富。我国对海洋保护区的定义是“主要为了保护海洋自然环境和资源而建,它的保护对象范围包括海岸、河口、岛屿、湿地以及海域”。中国的海域纵跨3个温度带 (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海洋生物物种、海洋自然遗迹和非生物资源构成了海洋保护区的几大类型。而河口生态系统、潮间带生态系统、盐藻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海湾生态系统, 海藻床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上升流生态系统、大陆架生态系统、岛屿生态系统又交错形成了多层次的自然保护样态。

* ~0 E- f! G. ]4 r2 R# G8 q4 j

关于我国第一个海洋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时间有几种说法。常用的说法中,海洋自然保护区最早可追溯到1963年在渤海划定的蛇岛自然保护区。海洋保护区大规模的兴建始于1988年底,国家海洋局制定了《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工作纲要》之后。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昌黎黄金海岸、山口红树林生态、大洲岛海洋生态、三亚珊瑚礁以及南麂列岛等5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到2009年初,在我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已将近30个,并且这个数字还会依每年国家审批数目不断增长。赫赫有名的中华白海豚、斑海豹、儒艮、绿海龟、文昌鱼等珍稀濒危海洋动物都在此安然生存繁衍,它们的栖息地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也得以保存下来。

# W& N) Q. j/ ?$ R; h
9 ]* M$ I; P! B

■ 儒艮是最古老的海洋动物之一,俗称“美人鱼”。

4 F" [' o$ T7 {7 B! C
% w# S) ?1 ~2 \: J( t) p

■ 惠东港口是海龟繁衍的最佳场所,人称海龟湾。

" P7 H; R: D7 {( C# `1 K
/ D* v; }9 b& [* u( O5 Y

■ 深圳地区的湿地精灵—白鹭。

( |5 z8 \! @8 E# O# d0 \
3 `' @5 H1 B- c9 F- X; u& x. w2 m: K

■ 辽东湾斑海豹有“海上大熊猫”之称。

7 G1 e. a4 `/ ]! T+ B: R
. U% T7 x' U- J4 |' @

■ 在双台河口,斑海豹爬上岸边泥滩,休息、晒太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濒危动物斑海豹主要生活在渤海和黄海北部。斑海豹警惕性很强,当人距离它们几百米时,无论在多高的滩上,都能用灵活的前腿和笨拙的上体,像大蠕虫一样急促爬行,进入水中,逃之夭夭。大连特别建有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U: ]& b& @, m0 ]+ b! s

南海有珊瑚

) N! X. W u3 G

在所有的海洋生态系统中,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只有热带雨林可以比拟,其生态系统中有超过2500种珊瑚礁鱼类和700种造礁石珊瑚以及大量的无脊椎动物与植物。全球珊瑚礁的面积还不到世界海床的0.2%,但它们却是所有已知海洋栖息地中物种最丰富的地区。珊瑚礁是自然界最令人赞叹的景观之一,无数的礁岩生物生活在炫目的珊瑚色彩及复杂的结构所铺设而成的环境中。它集热带风光、海洋风光、珊瑚花园、生物世界于一体,愈来愈多的潜水者在寻找这种风情万种的自然造化。

6 j& v, p. q6 Z0 y+ a" A P. ]; R

大部分人只是从电视或录像资料上看过海底绚烂的珊瑚和五彩缤纷的小鱼,嗟叹那些闻名于世的大堡礁、诗巴丹、诗米兰太遥远,殊不知距中国大陆甚近之处也存在着这么一个美好的地方。我国的珊瑚礁海岸,大致从台湾海峡南部开始,一直分布到南海。从地理位置分布来看,中国的现代珊瑚礁湿地可以分为以下七大区域:华南大陆沿岸和离岛的暗礁、海南岛及其离岛的暗礁与离岸礁、台湾岛及其离岸的岸礁、东沙群岛岛礁和暗沙、中沙群岛的珊瑚礁、西沙群岛的岛礁、南沙群岛的岛礁。

6 _+ h8 c$ |3 O) q$ S/ |
1 ?% ~% ` B$ w z& W0 {+ x

■ 珊瑚礁是自然界最令人赞叹的景观之一,无数的礁岩生物生活在炫目的珊瑚色彩及复杂的结构所铺设而成的环境中。科学家把中国南部与菲律宾、南非东部,北印度洋等十处海域确定为全球十大珊瑚礁重点保护区。

: n9 e0 x$ o9 Y" ?& A: V& y1 T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海洋省份,珊瑚礁面积占全国珊瑚礁总面积的98%以上!沿岸一些浅海水域及南海诸岛十分适合珊瑚生存和珊瑚礁生成,如三亚就盛产珊瑚。近几十年,这里变成著名的旅游胜地。游客锐增的代价是大量的珊瑚被人采摘贩卖。为避免美丽的珊瑚礁再次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国家级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

6 H9 ?% S- g2 Y% q

三亚的珊瑚礁构造十分发达。碧蓝清澈的海底,有的珊瑚似驯鹿头上多枝的鹿角—鹿角珊瑚;有的像破土而出的蘑菇—石芝珊瑚,有的酷似结构精巧的蜂巢—蜂巢珊瑚,还有的像人大脑发达的沟回—脑珊瑚……而珊瑚的颜色黄红蓝绿、各色缤纷斑斓,造出一派“海底龙宫”的梦幻景象。

7 ^3 A; `7 B% O# O

除了能喂饱眼睛,珊瑚礁、红树林、海防林还被称为海岸线的三道防线。三亚的珊瑚礁好像自然的防波堤一般,对于保护脆弱的海岸线免于被海浪侵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海浪涌向岛岸,会有70~90%的冲击力量可以在遭遇珊瑚礁时被吸收或减弱,而珊瑚礁本身强大的自我修补力量,又避免了自我的毁灭,死掉的珊瑚还会被海浪分解成细砂,替代被冲走的沙粒。

* ~& A& f' y) M. |7 o$ C: c/ B& D- W
) R1 j' s, v/ Q) Q- H( n( M2 M

■ 中国海洋保护区在分布和类型上有着明显的缺陷,除区域分布不均之外,已经建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也多以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而忽略了对生物多样性和非生物资源保护。更多的珍稀海洋资源尚期待得到人类进一步的关爱。

, r8 z4 \" z' g: [

海洋之殇

3 z7 U; R+ I# `# d/ d+ S

只沉醉于珊瑚礁的五光十色是远远不够的。现实中发生的种种现象迫使人从绚丽的感受中脱将出来,并退后几步,才能看清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的珊瑚之殇,甚至是海洋之殇。

% k. m+ b. L! k1 F' A: B

同海洋一样,美丽的珊瑚礁敏感而脆弱。全球气候变暖使得世界发生大规模珊瑚礁白化事件的几率增加。在这之外,当污染过的水排入海洋,污水中的营养物会促进海藻的生长。形成规模的藻类会挡住原本可以照射珊瑚礁群的阳光,进而减低水中的含氧量,导致珊瑚虫窒息而死,最终促使珊瑚成为“暗夜的祭品”,走向覆灭。珊瑚礁可生产性能更好的优质产品,也因为这个“合理”的理由,居住在珊瑚礁周边的人传统上习惯于开采珊瑚礁来生产石灰作为建筑材料,而不是用石灰石或灰岩生产石灰。在生态和发展发生对冲的时候,生物栖息区与珊瑚景观成为直接受害者,且海岸侵蚀现象加重,并且由此带来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为此,许多专家呼吁:“不要为了眼前之利,断送长远发展!”

/ |3 L" H X9 t0 K

回到旅行中的个人,在水中漫步时,潜水者很可能会不小心踩在礁上弄碎或撞坏了珊瑚,或用手直接触弄珊瑚,这都可能磨掉了珊瑚用以抵御外界侵袭的保护层,使之面临死亡。

! z7 o7 j( g* `9 [0 Y+ @( t+ n# x
( @, U# a4 M4 V7 {

■ 珊瑚礁是自然界最令人赞叹的景观之一,无数的礁岩生物生活在炫目的珊瑚色彩及复杂的结构所铺设而成的环境中。科学家把中国南部与菲律宾、南非东部,北印度洋等十处海域确定为全球十大珊瑚礁重点保护区。

' j9 g8 d* X, k4 R

目前,我国南海许多地方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特别是从2007年以来,珊瑚礁退化十分严重。导致珊瑚礁退化的原因除了人为破坏、敌害生物数量增加和珊瑚礁病害之外,礁区尚有炸鱼、毒鱼等破坏性捕鱼方式痕迹。每一个亲历过的旅行者都会眷恋珊瑚,而珊瑚未必会等得到下一个旅行者,这正在成为事实。有海洋科学家估计,如果再不及时加以保护,到2060年全球将有超过50%的珊瑚礁从地球上消失,而海洋生态更面临严峻挑战。我们总在憧憬未来,若它有知,想必也不忍见吧。

6 R2 ^/ F* t0 y. X& [4 J$ u
& W1 F: |6 D! g' d2 m: |$ q

■ 我国的沿海渔民在渔汛期劳作。海洋与美丽的珊瑚礁一样,敏感而脆弱。在带给人类丰饶物产与丰丽景色的同时,海洋的生态系统也因为人的过度掠取及污染,遭到不同程度毁坏。

0 r/ v4 l/ d% x4 ]0 t9 d

>>> End <<<

7 L" g$ E b0 b k1 x6 g' h

精彩版式呈现

& m) e ~8 }$ h3 i( z$ R) [+ v+ y4 w! P
( @$ c# d4 k F- ^
5 b: _$ M1 ~+ d4 ]" c# t6 {
% m) x" n8 q9 Y! Y$ C7 l
8 h8 ^2 y: x2 ?" t4 b
1 \( |0 w) ]8 F$ P0 F5 w) M
4 q7 Z9 ^0 h& y
7 M) _# w" y2 p
* t- ]4 o0 }9 w

本文原刊载于《文明》杂志2009年06期

& \% p$ D7 K, k# Z$ p

打开淘宝app,复制链接并搜索进入店铺,

3 ~7 d& y" }2 ~! k4 A5 }: ?

即刻订阅各期文明杂志

c1 U, y- C w2 [* o

https://shop177692594.taobao.com/search.htm?spm=a1z10.1-c.0.0.3a613a27JW5D4Z&search=y

6 k1 i# @# f6 \

扫描封面右下方二维码,关注《文明》杂志公众号:WENMINGZAZHI,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 t3 I" q- N8 U$ f% K# q

版权声明:《文明》杂志所使用的文章和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版权作品,未经《文明》杂志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客服邮箱:ylrnewlife2020@163.com 电话:010-67135553/67112221;13146832364/15611146084

" \6 o1 v7 C% p' O) s
( d; A& u$ ]! Y0 F4 o& I$ ^
1 @. E4 C7 R- E" V 2 U+ G* {6 c/ m2 Q# \6 l4 s3 Y0 j% y - m5 a' {0 z4 j! E6 W, h! {; K0 ^, H ! Q% b$ G$ w+ b" Z z$ M0 `: n* ]' Z3 ]. H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官昊的爸爸
活跃在2025-1-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