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9 w. [0 g- Z2 J" ]' l ! y4 R& S9 z$ s' d3 ]* P0 }
编者按
今年2月,自然资源部认定发布了全国首批258个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其中,土地资源类183个,矿产资源类57个,海洋资源类18个。为及时总结推广示范县(市)的典型经验,加快形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社会共识和行动自觉,《中国自然资源报》将陆续刊发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实践探索之土地篇、矿产篇和海洋篇。今天推出的是海洋篇。
海域海岛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空间,如何利用海域海岛资源,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变化。
; y4 @5 [2 l) p X) m. f$ U! c
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明确要求“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进入新时代,节约集约正是在新发展理念下,自然资源管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 I! p/ |! P5 x9 |7 m( u
近日,自然资源部公布的全国首批258个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中,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等18个县(市)作为海洋类入选。这些示范县(市)从规划、确权、技术、管理等领域开展创新,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典型经验。
Z5 F7 S" P; D+ k
坚持规划引领,提高用海用岛效率
- Z& O! z, Q; ?. n* [
一直以来,海洋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跳出海洋看海洋”,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空间规划来统筹海洋资源配置,是优化发展格局的有效手段。
3 S- F I }, X) f* L% t& F$ Z; ]
作为浙江舟山群岛最北部的海岛县,嵊泗县也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这里土地资源紧缺,海洋资源相对丰富。该县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以规划统领全县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嵊泗县海洋功能区划》《嵊泗县海岛保护规划》。
6 }% m6 Z5 s7 J! |% o 规划引领,为重大用海项目提供了基础服务和保障。
8 r3 A& D5 N- B' m( o9 Z# r
近两年,上海液化天然气(LNG)站线扩建项目、小洋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项目等三个国家重大建设用海项目落户嵊泗,为嵊泗县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增添强劲动力。
5 X0 A# v q2 @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 [0 o8 h' A! I' w- w/ ?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优化海洋国土保护开发利用结构,分类划定海洋功能区,统筹配置陆海资源,推动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陆海新格局。
- a! V' O( H4 Q' _' d* h; f* z2 O& X 如长海县开展的开放式养殖用海规划及现状评估,加强了长海县开放式养殖用海规范化管理和海域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科学合理利用海域从事养殖生产,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水养殖的健康发展。
. o8 Z5 o- I# `& J
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制定建设项目用海面积与规模控制标准,确保新增确权用海面积增幅合理。天津市滨海新区、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则以规划为手段,向存量要发展,加快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
! L+ T% Q7 e; y1 \* R, w
通过创建工作,示范县在提高用海用岛效率上进行了有益实践。
5 F% M- R6 n% A$ C# N3 B 立体分层设权,用海用岛向纵深拓展
6 N) m$ M* Q! V1 i3 x' ?% r 类似深圳的“工业上楼”,海洋领域也在探索节约集约用海模式。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让海域空间管理从“平面”走向“立体”。
; \" t8 s, V& j( Y. F2 |4 H2 v6 S
“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的海域立体利用模式是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的做法,在生产清洁能源的同时,也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与遮蔽空间。蓬莱区根据用海类型和用海方式的不同,将海域空间细分为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在不相互排斥的前提下,实施单一主体或多主体立体分层确权。同时研究海上风电、海底隧道、海底电缆管道等综合利用政策,不断优化海洋立体利用结构和布局。
- T: E: ? D) i5 F3 {3 O “渔光互补”则是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的模式创新。在瑞安阁巷产业聚集区的海塘内,分布着近12万块光伏组件,“水上发电,水下养鱼”,一年内产生的电量,可供周边约1.5万户居民使用,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煤13792吨。近日开工的瑞安瓯飞浅海滩涂“渔光互补”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浙江最大的海上光伏电站。
- T7 w, P, h; f# {* ?2 {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先后完成码头配套设施、热力管网建设等项目的立体用海批复,明确了不同宗海单元的竖向确权范围,试点实施的2宗立体分层海域,累计盘活发展空间4.68公顷、带动增收2.06亿元。同时,曹妃甸区探索适用于立体用海的三维海籍登记模式,实现海域垂向空间的明晰化管理。
% @7 ]- n( R% a- s# M, W3 |$ J7 u
示范县在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上的积极探索,拓展了海域海岛资源利用的广度与深度。
: q1 J8 a$ r) O' s
科学用海用岛,维护海洋生态功能
0 n) z+ ~1 d' L) ^+ b# y& F8 p
生态保护修复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发力点,是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的深化。通过对海岸线、海湾、海岛的整治修复,一方面解决格局失序、品质不高的问题;一方面修复结构不良、功能受损的生态系统。
0 z! i! b# e8 B- W* R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推进“蓝色海湾”及“生态岛礁”建设,积极实施岸线海岛生态整治修复工程。充分利用秦山岛稀缺性无居民海岛旅游资源的优势,实施秦山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解决岸线受损严重、地质灾害隐患、淡水资源匮乏等问题,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滨海旅游发展的融合之路。
, q6 x$ u1 ^; J, S: B 上海市金山区实施大金山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大金山岛非核心区生态整治工程、金山城市沙滩滨海生态廊道项目等生态修复行动,恢复生态、涵养功能。鹦鹉洲湿地项目以“工程保滩、基底修复、本地植物引种、潮汐水动力调控”为修复理念,恢复潮滩盐沼湿地功能,形成具有杭州湾潮滩特点的城市滨海湿地。
% R9 G! p7 Z {: C 在“红树林之城”广东湛江,雷州市在示范县创建中积极推进蓝碳交易,大力种植红树林,促进二氧化碳减排,发挥红树林碳汇功能。浙江舟山嵊泗县也在推进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基础上,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发展海洋碳汇资源储备。
6 k7 a* t! v7 Z2 a
提高海洋资源供给质量和效益是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是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底线。这也是示范县创建之初的重要目标。
; ]8 Z3 w' T+ \. `
强化综合监管,用资金技术换空间
/ ?( u1 h# |8 ?8 U* S, x
“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重要指示精神,示范县创建过程中通过实施综合管理,不断提高各类海洋产业节约集约用海标准,优化海洋要素保障。
6 j" b2 r l% H5 f
广东省先行先试,汕头市南澳县通过“引资入海”和技术升级换得发展空间。作为广东养殖用海海域使用权市场化试点,南澳积极探索养殖用海市场化可行性路径。2021年12月17日,南澳首宗养殖用海海域使用权市场化出让成交,为实现海域资源高效率利用起到示范作用。在推进深水网箱产业园区建设中,南澳县通过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带动新型深水网箱养殖产业集群基地的形成。同时以技术创新让“海洋牧场+深水网箱”“海上风电+深水网箱”模式成为可能,大大推动南澳县海洋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经营。
5 H4 y8 A3 [ l/ @6 c) x) } 珠海市斗门区也在“用资金技术换空间”上探索实践。珠海市富山工业园、珠海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两个园区以海洋船舶工业为主,建有4个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研发基地。华南理工大学珠海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的《天然气水合物碳封存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已获得2022年广东省海洋发展(海洋六大产业)专项资金支持。该技术将极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实现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和可持续利用。
. S O. `( m1 W 深圳市盐田区与深圳交易集团、盐田港集团、深圳特建发集团合资设立深圳市海洋资源交易中心,谋划建立统一进场、统一交易、统一监管的海洋资源交易规则和交易系统,构建面向全国的海洋资源交易平台,进一步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规范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 Y( @, @; K: Y" A. s
示范县通过海洋综合管理,全面提高海域海岛监管效能。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严格实行海岸线分类保护,强化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全面深化“放管服”,对于重大涉海项目,一律实施事前“主动介入”、事中“跟踪服务”、事后“积极监管”的全过程服务模式。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积极探索建立节约集约监管考核评价体系,并将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纳入领导班子考核体系。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海洋牧场,规范海域养殖秩序,进一步打造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海域监管新模式。一些示范县还进一步优化用海资源配置,完善市场化准入机制,提高经营性用海市场化出让比例,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 Q( G; q/ z2 _* b
“研究提出重点行业用海的空间准入、空间布局、集约用海要求”是2023年自然资源部“围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着力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内容。
3 G8 x& |4 J0 _1 @
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自然资源系统将以示范县(市)创建为平台,进一步鼓励和指导各地开展创新实践,加快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成为全社会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 Z2 }) b |( n4 {- W4 |4 C, b! H) H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_8 l Z9 {2 D8 N3 f8 O
作者:安海燕
1 i7 K& G/ K# N2 \( \+ K) |, F
新媒体编辑:闫倩
5 d2 x5 F" i d3 e' k' [+ T.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