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交汇区海洋热含量增长趋势及深海增暖热点

[复制链接]
近日,《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海洋研究所王凡团队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针对边缘区域热含量估算的体积订正方法,综合多套海洋观测数据集,合理估算了1990年代以来印太交汇区上层2000米的海洋热含量变化情况,并指出变化规律及相关机制。
% P! J0 C* A  @8 N, a7 k人为温室气体导致的地球能量失衡主要由海洋吸收,但现有海洋热含量观测未能完全闭合地球能量收支,边缘海区域可能是其中未被充分研究的热量储存库。8 }/ L- F; J; t8 t: o* ]
以印尼海为主的印太交汇区是连接着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咽喉”,位于与沃克环流上升分支有关的大气深对流气候中心,研究该边缘海区域的热含量变化,对于更全面理解全球海洋变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 @1 r. R% V* @% n2 U为改善边缘海区域温度观测资料匮乏、地形复杂等研究限制,降低热含量估算误差,该研究团队首次提出了针对边缘海区域热含量计算的体积订正方法,结合高分辨率水深资料ETOPO1,在满足“最邻近”的条件下,更合理地估算地形复杂区域格点的体积分,进一步合理估算热含量变化。
$ n* N- E; C6 j' c! n研究团队综合多套资料的计算结果显示,1990-2015年期间,印太交汇区热含量显著增长了2.65±0.46 ZJ(1.08±0.17 W m-2),高于同期全球和太平洋的单位面积热含量增长率。上层海洋热含量增长主要受到海表面风异常的调控,东风异常导致暖水堆积并入侵到印尼海。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团队发现苏禄海是一个潜在的热量存储“热点”,在500米以下的中深层可能存在比其他区域更为显著的增暖现象,且该增暖信号在冬季的原始观测资料中得到了证实。这项研究不仅增进了我们对海洋大陆区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作用的理解,还为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视角。
! c, p& j+ m5 ?5 z- P# e$ d/ P5 o
9 b8 h# ^5 W4 E. O/ V4 k$ 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t" d2 o1 y) Q* b+ Q" f0 F1 x
( c) R; V; Z0 M* P. b
图 1 (a)印太交汇区(MC)区域水深分布(b-f)印太交汇区、苏禄海、苏拉威西海、班达海和爪哇海的热含量异常(OHCA)变化时间序列
& Z" z2 g4 `% G, U/ Z8 |2 V) v+ J% d% [% \& t2 x# \) i* n' F7 p

- i3 ?* W5 Y: q- D% A' P/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 k/ r3 h  F, k! \
$ W9 w% R: D: s4 c, n( }/ Q) _图 2 (a) 气候态上层2000m海洋热含量(OHC)空间分布 (b-d) 1990-2000以及2005-2015时间段热含量增长空间分布(e)对应时间段的表面风(矢量)和海表面高度(SSH,填色)的变化
6 h5 P% a/ I# J% F" g一起来关注未来24小时海况预报~
- R; R- k* q1 u- n: [0 d浙江海洋预报
5 ~5 M/ Q- a; M8 T* v& P1 A4月9日20:00-4月10日20:00
; U5 w0 ?2 K  [6 m. H# M- K1 l* N# j$ L/ p
浙江海域海浪大面预报
$ o9 P; d% o* k3 m, N/ w
/ g% g& p- a. F今天夜间,杭州湾有0.5到1米的轻浪,浙中、北海域有1.2到2米的轻到中浪,浙南海域有1.4到2.2米的中浪。7 D9 c% x2 F( G' e
我省所属海域的风浪稍大,小型船只出海请注意安全。
* A0 x, P+ ]; \; v滨海旅游区预报
0 ]6 i+ w9 w3 a9 x3 [; T明天,5个滨海旅游区中普陀和象山旅游区是适宜海上垂钓和游览的,其它3个旅游区都是较适宜出游观光的。) U3 f/ z' u/ s9 V8 m3 [) C
足不出户了解更多海洋资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浙江海洋预报网 (www.zjocean.org.cn)
2 T) k2 C2 O- I' s( e. h8 Q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L' O; _% u, S3 r& R5 ^
戳我进入浙江海洋预报网~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ssouysoyyg
活跃在2021-7-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