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谜】千年独木舟“浮”上来

[复制链接]
千年古舟险当柴烧0 p, g7 f$ D; z) F
  68岁的渔民林发兴不久前开着小船到闽江打鱼,在离白头村不远的江面上撒下网后却怎么也拉不上来,他发现渔网被一段“木头”缠住了,决定将这块“木头”打捞上来当柴烧。但因“木头”埋得太深,他怎么也拉不出来。
2 d2 R' i4 Z2 L4 w  C- `5 |7 J  第二天,林发兴约了几位渔民一起去打捞。由于“木头”大部分被埋在沙里,他们刨去压在上面的沙后,又用3艘小船拖,才拉出那块“木头”。拉上岸后,他们才发现这不是一块普通的木头,而是一艘船,渔民们将船拉到了白头村的闽江岸边后就扔在那里。几天后,村民连水清带着锯子到岸边,准备把船锯开当柴烧。6 e; J# I8 O( G& E; L" P
  让人想不到的是,当连水清锯下船头时,顿觉心里很不舒服,晚上回家后就肚子疼、腰疼。更让村民们奇怪的是,连水清的舅舅将锯下的船头劈开准备拿回去当柴烧时,他的肚子也疼了起来。两位“伤害”过该船的人都生病了,村民们认为这艘船不一般。于是,把它抛回了江里。后来每天退潮时,村民们还可以看到这艘船。+ {/ O# D/ Q" V6 r
  此事很快惊动了文物部门,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昙石山博物馆在荆溪镇政府的帮助下,决定立即组织人员重新打捞起这条船。因为两位动过古船的人都生病了,当政府组织渔民打捞时,一些渔民表示不敢轻易打捞。经荆溪镇政府协调,渔民们经过半天的烧香、烧纸钱等祭祀活动后才下水打捞。船打捞上岸后,立即被运到昙石山博物馆保存起来。  W  [5 m0 G6 f. \* K* ]7 X
  经专家初步鉴定,这是一艘千年前闽越族使用的水上工具,对研究被称为水上民族的闽越族文化及享誉四海的“福船”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 g  i/ C; V2 u  昙石山博物馆馆长欧潭生说,村民差点把学术价值极高的千年古舟当柴烧,想起来真有点让人后怕。如果不是两位动过古船的村民恰巧生病,那千年古船就要毁于一旦了。# D  F9 W. Q" R& I# r
  古舟还有“另一半”/ y3 o; z* z, s! u$ ?: K, |, W9 l
  被打捞上来的船是独木舟,由整根木头制成,经过漫长的浸泡,呈青灰色。独木舟中间是凹槽,在船舷的一边,每隔30厘米~50厘米就有一个四方孔洞,舟身几处也已经开裂,似乎在向世人诉说自己的不凡。经测量,独木舟艏宽95厘米,艉宽70厘米。独木舟被村民锯去一段后尚剩下9米左右长,估计独木舟全长约11米。大多数专家认为,独木舟是用樟木制作的。
) G, O" t: Q: V; T  专家认为,船舷的一边为原木,另一边有四个横档,每个横档两边各有一个规则的四方榫眼,估计横档是坐人或者放置货物用的,而榫眼则可能是用于连接固定并排着的另一独木舟。由此推断,此舟为连体独木舟,应该还有另一半在江中。因为将两只独木舟连在一起,可以增加它的稳定性,增加抗风浪能力,这样的独木舟不但可通江还可达海,直达闽江口甚至更远的海域。5000多年前,南太平洋的玻西尼亚族就是靠这种两个连在一起的独木舟漂洋过海的。
/ i) y1 x& t$ d- D4 C, [7 U  白头自然村一位姓林的村民证实了这一说法。他说,在打捞这个独木舟的上游30多米处,发现还有一块“木头”埋在江中,形状与打捞上来的独木舟极为相似。一些村民下水探摸后,证实了该村民的说法。% q% ^) o% G3 l% Q% q4 @9 T; j* x
  一些考古专家听说这一消息后非常兴奋,表示会尽快将另一个独木舟打捞上来。
# \/ l0 C" h7 D+ W3 P0 P  专家疑为“中华第一舟”. }. b3 ?9 r: j4 U& m3 }: q8 g/ E# B% _
  这已是福建发现的第二艘古代独木舟了。上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在连江发现的。经过碳-14测定,连江发现的独木舟属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文物。
/ z( h  ~4 n. D' L2 L  欧潭生说,这艘独木舟不应是唐宋时期的产物,会比连江出土的独木舟更久远。因为,其一唐宋年代的独木舟呈褐黄色,而这艘独木舟呈青灰色,和以前在福建泉州发现的宋代独木舟差别很大,却与北方楚国时期墓葬的棺颜色极为相似;其二,这艘独木舟的榫眼非常粗糙,不像是铁器时代的工艺,而石器又不可能打出这样的榫眼,估计为青铜器时代的产物。欧潭生表示,此舟年代应超过连江独木舟而成为“中华第一舟”,他将尽快到北京给这艘独木舟做碳-14测定,从而确定其真实“年龄”。
: F4 N) o8 p- t) h有关专家认为,这艘独木舟有可能是摆渡的工具,也有可能是赛龙舟的专用工具。这艘船的发现,对研究千年前的水上民族“闽越族”、对研究全球闻名的“福船”制造业以及当时的生产、生活状况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学术价值。
) k3 O2 _& d5 f/ R) c5 X(辛华)8 I; P' t0 Z8 N' m) c3 F" K( c
背景资料 ! h1 L4 B6 V; Z& Q
  福船是明代(1368年~1644年)福建造的官船(出使琉球的封舟)。它的特点是:船底尖削,可破浪,航行性能十分优异;但不宜在浅水中行驶。船艉有大、小两只舵,随航道深浅变换使用。“福船”以它优良的性能、先进的技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种之一。
8 {* K) @/ D5 A6 b5 i8 m  据史料记载,福建最早的居住者是闽越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他们就已经善于造舟。上世纪70年代在福建连江出土的独木舟残件上就能明显地看到有火烘烤的痕迹,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能够用火和石斧制造独木舟用于海事活动。由独木舟发展而来的“舢舨船”形状像一只栩栩如生的水鸟,它已经具备了“福船”的一些特征,可以说是“福船”的前身。宋代时期(960年~1279年),福建已能建造载重量为数百吨的官船和客船。到明代,福建造的“福船”以它优良的性能、先进的技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种之一。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滕3269
活跃在2021-8-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