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国产高强钢、搭建数字孪生平台,“海基二号”—— 挺立深水勇创新

[复制链接]
' X+ x5 d4 \& Q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h! n4 w0 E! }* P$ R! C, q, k9 K
建设中的“海基二号”。

0 J0 D5 O# E' }5 z) ?
李浩玮摄(人民视觉)

' D& {9 ]6 {7 b" ?  B- C. f% @  广东深圳东南约240公里,蔚蓝海面波涛起伏,总高338.5米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稳稳矗立在324米深的海床之上,露出10余米的黄色导管架端头,等待与上部油气生产平台“合体”。, F+ r, r4 Q! `( V2 b6 H) {5 G
  4月5日,在打桩锤和水下机器人的配合下,第十六根钢桩“钉入”海底地层134米,至此,“海基二号”导管架水下打桩作业全部完成。
( i0 j  O4 c1 e, I& j& |  每根钢桩长约170米、直径约2.7米,总重量相当于1万辆小汽车,尺寸和重量均为亚洲之最。“它们深深扎入海床,让导管架经受住复杂海况考验。”中国海油流花油田开发项目工程师王德洋说。! }5 X4 f$ s0 A9 |* c8 I
  不远处,一艘红白相间的灌浆船抵达作业现场,准备后续灌浆作业。灌浆船通过管线,将特质水泥填满钢桩与裙桩套筒间的空隙,让导管架更加稳固。2 @. j! T; g4 g/ g
  导管架相当于“地基”,用于支撑海上油气平台的庞大“身躯”。放眼全球,有数千座导管架生产平台,但应用水深超过300米的不足10座。“海基二号”作业海域平均水深约324米,总重达3.7万吨,用钢量接近北京国家体育场,是国内首次在超过300米水深的海域安装固定式导管架。
3 U0 F' [' v& p) e6 s  深水安装、吨位巨大、海况复杂,每一个难题都是世界级的。中国海油项目团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攻坚克难,让“海基二号”在海水中站得更稳、更久——
) U/ p0 t7 [: L$ j3 |  高盐高湿环境和风浪流等冲击,对导管架的钢材强度提出更高要求。如果采用传统钢材,导管架下水重量将达到约4.2万吨,超过目前国内外建造场地、施工船舶等资源的承载能力。
# Q: \4 Q- {5 l7 h  研发国产高强钢,让导管架“减脂增肌”。项目团队联系各大钢厂试生产,反复摸索、攻坚,终于研发出了新型420兆帕级超高强钢厚板。“这一材料使导管架减重约5000吨,节省材料及船舶改造费上亿元。”中海油研究总院工程研究设计院副院长付殿福说。) @  s2 ]* y) G4 ^5 O; H; p
  “海基二号”扎根300多米的深水,那里看不见、摸不着,如何监测?2 V0 l7 V# [$ _  R/ n
  数字孪生平台成为解决方案。
9 U0 I0 x& `0 `  海上数据采集传输中心、380组监测传感器、海底全剖面流观测平台等设备和系统的架设,让240多公里外的陆地指挥中心能够模拟生成一座数字孪生导管架。“虽然深水中看不见、摸不着,但风、浪、流等环境数据和导管架状态参数,我们可以一清二楚。”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深水工程建设中心主任工程师王火平说。
+ `& P+ t7 s! `5 i8 W  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关键之举。不断以新质生产力激发新动能新优势,必将推动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 [) U9 |# S0 ~7 H& E* T1 `                                                                  <div class="bottom_ind01">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ch2ih2eud3
活跃在2021-7-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