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Y8 ^6 k' m' r8 J
每当我们在撸猫撸狗的时候,总是会想,为什么它们都有浓密的毛发,而人类却没有呢?
" t. d u. `9 y' Q4 K 我们的祖先在进化的过程当中,为何只保留了特定部位的毛发?
& m; M% U+ Q0 J% h5 p ' K; `/ E- w. t
进化与选择 h- X' G8 Q0 f% y6 q( U- p7 Y
人类出现的历史并不算久远,早在5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过一次生命大爆发,那时候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海洋当中。 E# G* f& }1 W6 K
后来海洋经历了一次生物大灭绝,当中的生物意识到,陆地也许是另一个可以生存的场所。
N/ x9 Z7 N& }- R# b G. s 一批又一批的生物陆续迁徙到了陆地,促进了陆生生物的繁荣。
& J$ D1 A- C2 n/ m8 a 广告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m3 h- v/ y J ×
4 g$ o$ e; M E4 n 1 b5 ~# u8 D1 u5 s! Q
人类属于陆生生物中的哺乳类动物,而哺乳类的出现,要追溯到所有哺乳类动物的祖先--水龙兽。
) X* J6 h7 z/ z( Y6 `( ~ 它们出现的历史比恐龙更加久远,是地球更早时期的霸主,但是这种生物没有毛发。
9 c8 c$ o$ B* F. N' D ' O$ a4 S/ L) t1 l5 x
直到后来的又一次生物大灭绝,促进了哺乳类动物的繁荣,各类长有毛发的动物才逐渐兴起。 + c0 Z. ?3 {. }: [
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给恐龙带去了致命的打击,从此大型动物便很难在地球上生存。
2 D$ H0 ]. O3 ]- [6 k 大约在5000万年前,最初的灵长类动物出现,这是当今所有灵长类动物的祖先。
: J$ _* j# V9 ^- ?: @/ B/ m+ z 据科学家推测,原始的灵长类动物可能并没有毛发,它们生活在水体当中,属于两栖类哺乳动物。 , Z8 ~( c; V+ u1 ^7 o
在自然的选择过程当中,灵长类动物进化出浓密的毛发,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许用了1000万年甚至更久。
6 P# I. Q% R: A# W& t a 所以,在大约600万年前,人类从黑猩猩群体当中分离出去之后,褪毛的过程也是长久的。 3 F: s2 I6 T6 C/ V
最早的人类是南方古猿,科学家从他们的化石当中发现,当时的猿人更像猿而不是人,他们仍旧存在大量的毛发。
/ d. H M& M- K) V- [ 广告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Y7 Q6 M# D+ n1 `
×
0 {: J7 Q8 Y; k" Z/ d/ h' T# _
; e7 M0 ?" `( C& N% F( H, F# C* M 所以,如今的人类之所以只保留了特定的毛发,其中的一个可能性就是,生物进化的趋势。
7 }, E! L# g, Y0 [* M5 z: U+ r 问题是,哪些因素在驱使着我们的进化呢?
, B L y' C0 C: @3 O3 \7 E& R 现实的需要 % B. r( Q8 A' D9 Q7 A0 L0 _
浓密的毛发固然有诸多好处,比如可以减少自己的肉体受到伤害,在某些特定的地方还能伪装自己。 " L0 Y) O1 S( \5 n1 R+ E
但是对于我们的祖先而言,肯定是弊大于利的,在权衡利弊之下才将大部分的毛发褪去。 : o+ Q: U& M$ Y" t( N. F
首先,我们进化出直立行走的特征之后,身体重量给双腿带来的负担加剧,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减少身体的一部分重量,来适应新的形态。
: t- L4 H7 L# ?
9 W, \# @* W+ `3 ` 这个时候,毛发便成为了最大的牺牲品,大家可能觉得一身浓密的毛发可能并没有多重。 ( i+ W5 W; t( G
这只是在干燥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当中,祖先很难保证身体的毛发时刻干燥,一旦沾上水,势必是负担。
A7 w/ V* ?, s! E4 d v 不论是下雨,还是在水中捕鱼,甚至不小心在路上摔了一跤跌进水坑,都会受到影响。
, @1 c' R/ n0 m/ P# h( ` 当然,口说无凭,科学家通过对人体当中虱子的观察,进一步证明人类摆脱毛发的时间节点。 % H! K, h* }% k9 B- i/ W5 v: M
按照虱子的种类划分,可以分为阴虱和头虱,两种虱子分别属于不同的物种,科学家将它们的基因提取出来,发现了相似的特征,这表明这两种虱子在无数年前可能是一个种类。
: q% g$ K7 O. A9 o% A$ j7 U 8 N" F' b |6 i/ o
根据这两种虱子的基因的差异,科学家推测出,大约在120万年前,这两种虱子才逐渐分化出来并且适应了人类不同部位的“环境”,做出了相应的改变。 # g3 i$ Y, i6 T; l9 V
为什么它们会分化呢?因为当时的人类开始褪毛,身体的绝大部分毛发消失,只留下特定部位。 4 [/ j8 h( H4 l! [5 R: e0 Q
由于同一物种长时间得不到交流,它们便开始分化出其他种类。
4 @4 J: ~" `& e5 L! h 而这个时间节点,恰好是能人向直立人进化的一个关键时期,其中隐藏的关系不言而喻。 ' Y/ N5 g# l+ G, S2 k
' ~% G. k1 M, R; W* | 据此,科学家推测,只保留特定的部位,肯定和人类进化为直立的需求,脱不了关系。
: ~7 t/ W; ?- q2 r2 x. ]$ G 此外,我们的祖先并不爱干净,浓密的毛发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清洗,就会出现大量的虱子和微生物,诱发诸多疾病。
3 {- _6 _7 H! T5 g
3 j( A( ~4 R5 {8 D& c3 N# P* y6 { 在那个没有医疗的时代,就连小小的感冒都有可能带走一个人的生命,更别说其他病痛。
2 U1 D) o* ~/ F& P 祖先们为了自己的生命健康,便舍弃了多余的毛发。
9 \0 \, h2 N7 t2 j$ z 审美的需求
6 @# y$ e1 _4 ?! u& t 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拥有独立意识,我们能够通过大脑准确地去审视外界的一切事物。
5 U+ i. o1 W: D) y- N& ]6 N 其中人类对审美的需求在原始时代就已经出现,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稀薄的毛发是美的象征。
+ {: P& v. Z"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科学家推测,在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哺乳类动物都有浓密的毛发,在长久的相处当中,人类逐渐对此产生了审美疲劳。 $ W* u, u# R A: F* ]- v
- b2 r+ m% b* `9 f) i& r1 D& h3 e 而且,人类的“美丽”并不体现在毛发上,而是本身的形态特征,换句话说,没有毛发遮挡的人体,符合人类对审美的认知。 2 W' e4 U: {! } r5 K. W
更何况,直观的视觉效果,更能够激发人类的原始欲望,促进物种的交配繁衍。 2 R& O6 e2 v" L; i
因此,当时毛发越少的人,就越容易获得异性的青睐,于是当时的人们争相进化出更少的毛发,久而久之也就变为了“光棍”。 $ ?6 l' |4 C& l6 D- B- l
既然毛发越少越好,为什么还保留了一部分身体的毛发,至今都没有消失呢? " ]8 p1 C3 J4 w
首先,从一个人的心理来讲,虽然毛发越少越好,但是如果在别人面前光秃秃的,就算是原始人都会有羞耻心,遮挡在特定部位的毛发算得上是一块“蒙羞布”了。
2 a' W/ K5 @6 u 9 W+ ^) X: Z; _1 U+ F/ v
从审美角度来讲,要是一个人真的连一根“毛”都没有,反而比长满毛更丑。
5 D6 q5 R% I7 O4 c 长在头皮的头发相当于原始人的“装饰品”,是用于吸引异性的存在。 4 G- M6 I+ D6 t
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我们对于特定部位毛发的审美是后天形成的,如果我们在百万年前就习惯了一根毛也没有的自己,就不会觉得丑陋。
$ W4 y; T, U* ~ 审美究竟是先天形成还是后天培养而来,科学家对此争论不休。
/ ?# ]8 I3 i5 K 从自然界的生物来看,它们在选择配偶方面也有一定的审美需求,比如孔雀开屏越大,颜色越鲜艳就更能获得异性的青睐。 : z6 Z2 d p$ I' A5 g! g. m9 k
3 j# d% x; s/ L4 c* f$ n% i2 G+ c 孔雀是低等物种,不存在后天学习的说法,某种意义上来讲,审美也许是先天就形成的,只不过是在后天的审视过程当中,不断发生了改变。 ) Q' G9 X4 Y4 e( p% w3 g4 M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身上的毛发并没有真正消失,这些毛发只不过是在人体表层潜伏了起来。 3 Z9 X3 g: u0 W8 m
有的人体毛旺盛,表现得非常明显,有的人则很难用肉眼观察到,这并不代表没有,只要你仔细观察,它就存在其中。 % ?* K U8 @& C7 I% t4 }2 P4 M2 a
+ O% x% }1 Z" ^, a1 _ 只不过,我们如今的毛发都没有祖先那样浓密,尤其是在女性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8 J3 E% L$ h( x5 P J8 U* v8 ]
在未来,浓密的毛发会在进化道路上,再一次回到我们的身上吗? / J. G3 e. e; I% |
这是不确定的,进化是自然的选择,只要环境有需要,我们就得作出相应的改变,否则就会被淘汰。
+ f6 T2 }& H5 i! `* F( Y9 w
; M4 m2 R( {0 @5 w+ p9 X3 C1 u/ X 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有一天浓密的毛发回来了,不用担心,这不是坏事,而是身体在对环境做出适应。 ! s0 r$ I1 I1 S! K( Q2 A
) J6 p1 i8 u+ C8 P9 |
0 ?3 w% `9 _' K M; O9 V2 A
* ^% }' D: i3 O* }
+ v/ D8 F$ _8 m, U!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