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t# x& n7 }+ {% s( B
每当你想要放弃时, 往往就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刻。再努力一点点,再坚持一小会儿,也许,你就成功了。 以下题目选自国考试题及模拟题,建议先思考作答,后查看答案。如有问题,欢迎在图文下方留言。今日打卡共5题建议用时5分钟8 _0 {" [* ?4 k8 ^- d
第一题
+ v$ ~. n9 X' F1 r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8 D6 \- b) y% O  答案:B。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线条的位置特征比较明显,考虑线条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每个图形均有且只有1组平行线,只有B项符合。因此,选择B选项。
2 Y4 {3 _2 x& {, f3 U3 U 第二题 某公司A商品利润为定价的30%,前年销量为10万个;B商品利润为定价的40%,前年销量为4万个。去年公司将A、B商品捆绑销售,售价为前年两种商品定价之和的90%,共卖出8万套,总利润比前年增加了20%。如两种商品去年的成本与前年相同,则前年A商品的定价为B商品定价的:A.36%B.30%C.25%D.24%
4 X6 q8 `, M" F8 z: @ 答案:D。
1 j5 j( N" n9 { x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利润率折扣类。第二步,设A商品的定价为x,B商品的定价为y。则前年A商品的利润为0.3x,成本为0.7x;前年B商品的利润为0.4y,成本为0.6y。那么,去年的售价为(x+y)×90%=0.9x+0.9y,则去年的利润为(0.9x+0.9y)-(0.7x+0.6y)=0.2x+0.3y。第三步,前年商品A销量为10万个,商品B销量为4万个,则前年总利润为(3x+1.6y)万;去年商品A、B绑定销售,销量B为8万套,则去年的总利润是(1.6x+2.4y)万;去年总利润比前年增加了20%,可知(1.6x+2.4y)=(1+20%)(3x+1.6y),化简得2x=0.48y,则x=0.24y。所以A商品的定价为B商品定价的24%。因此,选择D选项。
. f/ ?' t& r) B) c4 R( R% R% a 第三题 包光潜在《温暖的橘子》中提到,那是十年前的秋天,我和朋友到西北旅游观光。由于路途遥远,精神________。大约过了几个隧道之后,豁然开朗,两边的山坡出现大片的橘林。刚刚成熟的橘子,在一片翠绿中________地泛着橘红色的光彩。到了一个小站,火车尚未停稳,月台上已经到处都是奔跑的橘子。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萎靡不振 清晰可见B.萎靡不振 若隐若现C.一蹶不振 隐约可见D.一蹶不振 时隐时现
/ f1 X1 x( u9 h 答案:B。
0 F/ G% p) Y& r8 I1 ~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搭配“精神”,表达由于路途遥远,精神不佳的意思。“萎靡不振”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符合文意。“一蹶不振”比喻受到挫折就再也振作不起来了,文段并未体现“受到挫折”之意,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和D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语境“刚刚成熟的橘子,在一片翠绿中”可知,刚刚成熟的橘子在一片翠绿中并不显眼突出,B项“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符合文意。A项“清晰可见”指清楚,容易看见,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因此,选择B选项。
( y u: h1 \! B+ _3 k 拓展 P9 T- A' ^* t4 N) d- d2 Y
隐约可见:隐隐约约可以看见。时隐时现:一会儿隐没,一会儿出现,形容模糊、看不清。
3 `# n; R; F, X, i! I* o2 o 第四题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季羡林在对刘尧汉先生所著的文章《论中华葫芦文化》的评述中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统”。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葫芦文化:A.源远流长B.与时俱进C.内涵丰富D.寓意吉祥
. b# d' w- o0 p 答案:D。 + a8 j! L% m: ?* r# S, d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和第二句介绍“福禄”谐音代表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民族文化维系的重要意义。第三句通过描写葫芦外形表达出其符合大同的美好理念。最后一句,体现出葫芦蕴含的一系列美好象征。文段为“分—分”结构,应全面概括得出葫芦文化传达出的美好寓意。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全面概括更贴合文段中的好美好寓意。因此,选择D选项
' Q- Q; p, I1 ?6 v3 \3 U 拓展
0 V' G9 y5 b" \& X4 ?% P A项和B项:文段未提及。C项:内涵丰富强调是包含的内容很多,而文段是侧重寓意美好。
/ I- C: _4 i7 m! i* N" q 第五题 潜水员在执行水下任务的过程中,普遍采用信号绳作为主要通信工具,即通过对信号绳的拉、抖组成系列信号来实现对陆上的简易通信。这种通信方式便捷、直接。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信号绳仅能实现有限信息量的表达,且信号传输过程易受复杂海水环境影响而中断或失效,带来安全隐患。2015年,就曾有潜水员的信号绳被缠住而险些发生事故。可以说,潜水员在执行水下任务时,是真正的命悬一“线”。针对信号绳的诸多弊端,结合智能穿戴设备在民用领域的快速发展,面向军事潜水领域的智能穿戴产品逐渐成为科技工作者的研发热点之一。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A.军事潜水领域智能穿戴设备的关键技术B.信号绳在军事领域传递信息中的缺陷C.日常生活中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D.人工智能技术引入穿戴设备的前景预期
$ W# p8 U% }2 z 答案:A。 9 |' ~! k7 [9 |
解析: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尾句针对上文潜水的弊端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出了对策,根据“针对信号绳的诸多弊病,结合智能穿戴设备在民用领域的快速发展,面对军事潜水领域的穿戴产品逐渐成为科技工作者的研发热点之一”可知,尾句话题重点强调的是智能穿戴设备对军事潜水领域的重要性,接下来应围绕这一话题进行论述。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提到了军事潜水以及智能穿戴,和尾句话题一致,符合语境。因此,选择A选项。 ) f+ p" S! A; Z' E
拓展
: D; a3 o! O! Z8 O4 E B项:信号绳的缺陷在上文已经论述,且偏离尾句话题。C项:尾句话题围绕智能穿戴展开,偏离尾句话题。D项:“前景预期”过于笼统,且没有提到军事潜水领域,偏离尾句话题。 - The End -重庆市考还没有消息?长按识别,一键预约公告公告一出,短信通知你▼ 笔试课程' D- g( g) z5 D5 R/ r% ?
课程名称:红领决胜A全程营 m* W6 \, f9 S
开课时间:2020年5月24日
/ U, }3 L6 B2 R# [& p5 L 课程周期:49天7晚 ' ?4 h& Q+ V- u% u/ [# i/ a
授课内容:行测+申论 ! q! l4 U6 u' ?; z
咨询电话:023-67518090
' Q8 h& v1 r7 B6 G: B 咨询地址:渝北嘉州协信中心A栋10楼
8 l2 Q" J2 x! _/ J) J& P& Q7 v.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 f* N+ e7 _, ^& i" p- j u6 J1 Y/ b
添加懂事妹微信(微信号:htcm02)
" s' {, w2 ?5 S4 ^ 解答各类招考疑问 * M. |1 r" @/ r x) Q
图备考图书、课程,精确推荐
6 w2 H) @, n7 F# ]8 W9 o% L7 R) S# i  - I2 ~. S; Z, e+ V4 [
' r, Z1 u9 n3 ]# ^; W- H# W
* e# L( I4 V- Z' f0 F( }" Q& T
% | M+ v' b. { u/ J' E! S) j- }; h
$ B# [; N9 F! F+ U" o ?0 J,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