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络分布(国家海洋局、中科院) -我国主要的海洋观测平台有

[复制链接]
7 i6 f0 E& s, Y+ B% }! C2 Q+ S

, D* B7 `! \/ z- M- N1 N

2017

) ?7 Y9 t# i& {5 _' l1 l

7 U* t3 y; [! B# I4 O% k8 `) \

5 ?! }* |, E7 I# m5 x6 ~' Z

, ^% h( ^% Z; {' D1 r k

) H7 f, _0 a; N# Z/ h$ h* Z5 t

【海 洋 知 圈】

: V0 H0 b. G# f: M" \

关注海洋知圈,放眼看海洋;

+ p6 ` }6 V1 X: o2 Z/ m

做有情怀海洋人!

1 G w4 `: P e5 u

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络主要由国家海洋局观测网及设施和中国科学院近海观测网组成。

; _3 `% J; V& L

1、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网

; H/ b! a2 q9 D1 B

“中国科学院建设了“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该网络包括4个海洋观测研究站、3个国家临海生态环境监测站以及中科院近海开放航次断面调查,实现了点、线、面结合的多要素同步观测,同时兼有全面调查与专项研究功能。该网络由海洋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共同负责日常的运行管理。

4 Y' ]0 c- q3 {% T/ P3 h5 r" D

该观测网络体系是我国近海生态、生物资源、海洋环境与声学观测研究体系的核心部分,是水下定位与导航技术、水声通讯技术、水下光缆技术、深海工程结构、深海机器人等高技术研究的关键支撑平台,能有效地监控我国近海生态系统、生物资源和海洋环境的演变,以及关键航道断面的海洋环境与声学特性变化。

* V5 M7 z4 Y# V# F6 Q

该观测网络体系积累和提供长期综合性基础资料,为阐明中国近海的长期变化规律,发现新的海洋现象,揭示和预测在自然与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海洋动力环境、水体环境、地质条件、生态系统的响应,为原创性理论的创立提供实测依据;将最大限度地采集与融合平台邻近海区实时海洋综合信息,为海洋环境预测、灾害预警提供实时监测数据;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海洋科学技术向纵深发展做出引领性贡献。

1 P' O- X2 |2 p0 p1 K7 T

S+ Z# Z' V5 y

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台站分布详表

; s8 d4 F; f8 A! E' ?! Q

序号

* U; Z+ x% S3 [! x: t" h

野外台站

) v9 W9 x% C5 r0 N( O

类别

$ r0 X8 U# h" K0 A/ n# r4 x4 Q

建站时间

3 w2 Q, G U$ I5 t1 T

研究所

$ U3 V: o, H; i& t2 w9 ]( D8 W

1

% W) `$ e8 ^" n, b0 C

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

. _8 W" p6 m- h, \

国家、CERN

/ D" Q: {; h4 s- P" }; E& `

1979

$ F/ c9 f" Q: x9 K, N' Z% W; R

南海海洋所

4 ^( v _* w% J2 v

2

; p$ H: ]7 k x4 v& _

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

1 C' p% C4 {5 x6 e

国家、CERN

" D% z/ c) R. ^. J

1984

$ ]5 d0 ?$ k) k+ y5 } t3 G8 U

南海海洋所

5 T: o4 v E/ r; N

3

' @9 c u8 f9 j* I

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站

2 ^. B- r# Y2 j7 ]2 D" q4 L

国家、CERN

% ^7 Q. b P- Q; a5 L

1981

% T; V, v3 f- ]6 Y; D0 [

海洋所

# `4 u5 `$ o6 d

4

9 L7 |* T5 ^$ F* m4 a' g

西沙海洋观测研究站

W% r1 A0 ~8 O/ O& b

院近海网络

$ ?8 S m q* i7 ^5 |

2007

) g+ O# a1 I/ `& m7 m$ k, ]

南海海洋所

( r3 ]2 E! P' P

5

- i+ d9 V, F& i& A; |7 t/ d

南沙海洋观测研究站

( ^: _7 `. |2 m, W: c% K

院近海网络

1 ^) f* o+ Z: q" J

 2007 

2 `3 K4 E# g0 Z

南海海洋所 

4 w6 E: g% i7 m9 N

6

0 ?( i( K( N: J6 f4 Q

黄海海洋观测研究站

9 h, O9 ]& ~) O/ ^4 l+ | T2 ?) s6 u8 S

院近海网络

( f- |' r. z, ^7 G% L! I

2009

' n4 c+ Q: N& ~* m! w) R: J' T

海洋所

, e- y Z3 s6 U0 W- Z; c

7

" |1 x n# p. |* e! V1 x

东海海洋观测研究站

4 Z* P) M* U4 ^- T

院近海网络

6 G$ D( {- n5 T, @7 a5 q

2009

' |& a4 D5 t$ o1 g% R! Z

海洋所

1 n$ f0 A3 M0 P6 J' q4 b

2、国国家海洋局海洋观测预报业务体系

8 X- n# U& J% o

* Z4 y1 q0 D$ m# B- K

; z' t6 E( u$ o& P( Q

图2  国家海洋局中心站现状图

/ `1 J0 p5 d& s/ P" _

! T+ G& A: M& H" k0 V

图3   国家海洋局海洋站点现状图

* T4 B2 @( Z( ?. C% s" }% c* f4 K

9 S& R+ q4 H& z0 i6 K

图4  国家海洋局浮标站位现状图

2 {; |# G% Y' | {; @0 j) {* {, V- R

K- @# @$ `3 S$ ~; E6 ^

图5  标准海洋断面调查现状图

7 U& V `2 T0 [9 b

( ^2 g4 O$ R* A" E+ R

图6  全国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分布

5 r$ n! x6 v3 |

. Q( S( J& d7 Y

图7  海洋生态环境在线监测设备分布情况

. I% X1 o$ A- G9 _; L% n+ A- d" K

% T8 [9 D" J( A5 a. G8 w) h* }3 e# v

图8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位图

! w: Q$ W, b* Q* p6 N4 s5 g

注:如若汇总盘点有遗漏或偏差,敬请留言指正。

2 u% A. g8 p. W/ o) u7 T# |* R8 T

END

文章来源:整理 1 {+ b' k. X. n( T) r0 k; z

自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国家海洋局官方网站。

) |9 Q0 A% A; ?. e! [. R
海洋知圈知晓海洋;探知海洋 拓展海洋知识视拓展海洋知识视野;引领海洋科研前沿; + m S. n; v& O; z+ z5 f2 u y/ Y: Q

与您分享海洋知识圈,

8 e9 u' Y) e. i5 p& E7 g: a

打造海洋知识服务平台! 与您分享海洋知识圈;

     打造海洋知识服务平台! / t# [3 U6 E2 K p# C; |; m# X- {6 d5 P2 w! c; O! U$ G8 k g" F% |1 A. e: @( W# @7 B4 ?4 _1 I+ t6 L5 |0 {3 S/ i 2 Y8 S3 [! u# D( }( c5 P7 U/ U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墨趣
活跃在6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