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的一天,30岁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照例在凝视墙上悬挂着的一张世界地图,研究寒流、暖流、季风等气候变化趋势。突然间,他发现大西洋两岸南美洲巴西的一大块凸出的部分和非洲的喀麦隆海岸凹进去的部分,形状恰相吻合。他立即把墙上的世界地图取下来,平摊在桌面上,用剪刀沿着各大陆海岸剪下来,从四周往中间移动拼凑,居然能合拢成一块大大的陆地。于是他突发奇想:莫非在太古的时候,地球上的大陆本来就是连接在一起的,周围是一片海洋?大陆在海洋上漂移,慢慢裂开,而形成了现在的模样?
' ~! `7 j/ {$ A; y( x: h 魏格纳偶然“大胆设想”,却又必然要“小心求证”。他广泛收集和总结了当时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方面的成果,并实地考察了大西洋两岸,发现南美洲和非洲的地质结构、古生物化石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进一步考察表明,这种情况也存在于亚洲和欧洲、大洋洲、南极洲之间。经过了两年的研究,他于1912年先后在法兰克福地质协会和马尔堡科学协会作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和《大陆的水平位移》的讲演,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说”:地球的大陆最初是一个整块,大约距今3亿年前开始分裂,向东西南北移动,后来便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 , l+ z" {! G/ N' k% `/ ]
* P4 b0 A9 A6 w8 T; i5 B 德国《地质学杂志》及时发表了他的演说。但是,传统的海陆固定学派的权威们,不断对他提出种种责难和攻击。
% V x; ?& Y! ^( Y6 Z% N
- W6 \% [( V& }: H+ q( J& ?% C 魏格纳坚持不懈,继续进行探险活动,搜集更多的证据,于1915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系统地论述了他的大陆漂移说。此书被迅速地翻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流传,这使35岁的魏格纳在汉堡附近的简陋木屋,成为当时许多地球物理学家和生态学家“朝圣”的地方。
) U0 U, K/ \8 D" ^& x% Q
8 R* U* e- B. j 魏格纳为了获得格陵兰向西漂移的证据,1930年秋天,他冒着强大冰雪风暴的袭击,在-65℃的严寒中,再次进行横跨格陵兰的探险,不幸于10月30日他50岁生辰(11月1日)的前夕罹难,为探求科学真理、为大陆漂移理论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5 h, _0 z* f( y) A7 Y6 ~. O3 I
8 e9 [6 O0 @6 t; }5 N. D
由于传统学派的围剿和魏格纳的牺牲,大陆漂移说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趋消沉。 ( I! `: R& U* Z
5 v* Z u& W0 @/ i0 C# h/ S
20世纪50年代以来,英国古地磁学得到很大发展。科学家们通过对北美、西欧古地磁极游动轨迹的分析,发现中生代以前大西洋并不存在,两岸大陆是拼合在一起的。于是大陆漂移说得以重新受到重视。20世纪60年代初,科学家们又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即地壳下的软流层物质在大洋底面地球破裂的地方即海岭处涌出,然后沿着洋底岩石层扩张形成新的海底,岩石层在较低的地球裂缝即海沟处,深入地下形成对流循环。大陆就坐落在岩石层上,随岩石层而漂流,由此海底扩张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 ?, e2 j( G+ l6 k: g, w! b+ t1 r
8 j: R" h: N& I1 {# j. b
1968年,美国的摩根、法国的勒皮雄和英国的麦肯齐共同提出岩石圈板块构造说,即板块构造论,认为全球地壳由六大板块构成,即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之间作用分为三种:海岭地区主要是张力,形成正断层,地震少;海沟地区岩石挤压,形成下冲断层,地层活动剧烈,深源地震多发生在这一地区;转换层上以切应力为主,使地壳平移。地震发生频度和剧烈程度与板块相互挤压时的接触面积有关。
; d! j& s/ C% E! A- a2 C4 F3 {
3 _8 u' m1 _; o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一种表现形态,是地壳岩层位移形变达到极端时岩层发生剪切破裂的结果。目前世界上地震主要分布在两个地质带上:一个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即太平洋板块与相邻板块挤压的地区;另一个是中亚至地中海地震带,即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区——它东南自印度尼西亚,往北经缅甸、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往西经前苏联的南部及阿富汗、伊朗、土耳其至地中海沿岸地区。 - X7 t" d$ E8 E
5 h o; v1 Q7 ?; \
我国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深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运动的影响,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就处于中国大陆中部一条纵贯南北的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即中国南北大地震带上。在这条带上,集中了我国有历史记录以来一半的8.0级以上的大地震。地震的震级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提出来的,故称里氏震级,它是以震源释放出的能量来计算的。迄今为止,人类测得的最大震级是1960年5月智利发生的8.9级地震。汶川地震的强度达到8.0级,属于特大地震;而烈度达到11度,属于毁灭性的破坏程度,因为最高的地震烈度是12度。 6 n7 V3 ]+ @ R6 i" N
9 k" K. j h8 X
关于地震,人类还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例如还未找到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动力学方程,对震源尤其是深源地震的微观物理机制也不很清楚。这些都说明我们探索地震规律的路程还很长。 |